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文杰专利>正文

一种静触头及使用该静触头的微动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9358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0 17: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静触头及使用该静触头的微动开关,包括主体、触头、接线端子,其中,所述主体一端设置有所述触头、所述主体另一端与所述接线端子连接;所述主体与所述接线端子间设置夹角a。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微动开关静触头在接线完成后裸露在外,容易与产品的其它位置发生短路危险,使其绝缘等级降低,同时采用螺丝固定方式造成静触头与微动开关安装不方便,用户在使用时的效率降低的问题。

A fixed contact and a micro switch using the fixed conta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静触头及使用该静触头的微动开关
本技术涉及电气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静触头及使用该静触头的微动开关。
技术介绍
微动开关,是一种常用的小电流主令电器,利用产生机械运动部件的碰撞使其触头动作来实现接通或分断控制电路,达到一定的控制目的,通常这类开关被用来限制机械运动的位置或行程,使运动机械按一定位置或行程自动停止、反向运动、变速运动或自动往返运动等,微动开关是由微动开关本体和动、静触头、复位弹簧、及推杆组成,微动开关在安装固定时,需要借助专业工具进行安装,并在接线时接线时间较长,接线部分裸露在外面,使得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工作效率低、微动开关接线部分与产品其它位置发生短路危险。现有微动开关接线方式多以螺钉固定,微动开关的静触头伸出在微动开关壳体外部,并在静触头上设置螺纹孔,用户将导线固定在微动开关静触头上,且现有技术的微动开关静触头在接线完成后裸露在外,容易与产品的其它位置发生短路危险,使其绝缘等级降低,同时安装不方便,用户在使用时的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静触头及使用该静触头的微动开关,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微动开关静触头在接线完成后裸露在外,容易与产品的其它位置发生短路危险,使其绝缘等级降低,同时采用螺丝固定方式造成静触头与微动开关安装不方便,用户在使用时的效率降低的问题。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静触头,所述静触头包括:主体、触头、接线端子,其中,所述主体一端设置有所述触头、所述主体另一端与所述接线端子连接;所述主体与所述接线端子间设置夹角a。<br>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接线端子外层套接绝缘层。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主体与所述接线端子一体成型。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主体与所述接线端子间所述夹角a的角度范围为:110°-180°。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微动开关,所述微动开关包括:壳体以及以上所述的静触头,其中,所述静触头固定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微动开关还包括:推杆、动触头和复位弹簧,所述动触头的触头与所述静触头的触头位置对应设置,所述复位弹簧处于松弛状态时,所述静触头的触头与所述动触头的触头相接触;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动触头相接触,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的固定设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首先接线端子采用接插方式接线,有效的缩短接线时间,调高了工作效率。其次,采用的接插方式接线,在与之接插的端子有绝缘层,从而保证了插接端子不会裸露在外面,有效的提高了产品接线端子的绝缘等级,更好的保护了人身安全。最后,本技术的接线端子可以根据不同的安装空间及要求更改不同的安装角度,可以实现110°到180°任意角度的调整,满足不同工业场景下不同的工程要求,便于工程实施,增加了产品使用的灵活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静触头的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静触头的主体与接线端子间设置的角度调节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公开的静触头与微动开关其他器件联结后组合装置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公开的静触头的主体与接线端子间间角度为180°时的结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公开的静触头的主体与接线端子间间角度为180°时与微动开关其他器件联结后组合装置侧视图;图6为本技术公开的静触头的主体与接线端子间间角度为180°时的结构剖视图;图7为本技术公开的静触头与绝缘层、壳体间的连接示意图。附图标记:1-主体,2-触头,3-接线端子,4-绝缘层,5-壳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静触头及使用该静触头的微动开关,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微动开关静触头在接线完成后裸露在外,容易与产品的其它位置发生短路危险,使其绝缘等级降低,同时安装不方便,用户在使用时的效率降低的问题。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静触头,如图1所示,包括主体、触头、接线端子,其中,所述主体一端设置有所述触头、所述主体另一端与所述接线端子连接;所述主体与所述接线端子间设置夹角a。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如图7所示,所述接线端子外层套接绝缘层。所述绝缘层用于增强所述静触头的绝缘强度。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如图2所示,所述主体与所述接线端子间所述夹角a的角度范围为:110°-180°。图4所示为所述主体与所述接线端子间设置的角度范围180°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公开的静触头的主体与接线端子间间角度为180°时的结构剖视图。根据工程需要选用不同的角度范围。更好地满足了工程中不同安装空间地要求。大大提高了工程实用性。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主体与所述接线端子一体成型。本申请第二方面公开了一种微动开关,如图3、图5所示,所述微动开关包括:壳体以及以上所述的静触头,其中,所述静触头固定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的微动开关还包括:推杆、动触头及复位弹簧,其中,所述壳体中设置有容置所述推杆的凹槽;所述推杆中设置有孔,所述复位弹簧设置于所述孔中,所述动触头穿过所述孔,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动触头相接触,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中设置的弹簧固定端相接触;所述静触头与所述动触头位置相对应,当所述复位弹簧处于松弛状态时,所述静触头的触头与所述动触头的触头相接触。静触头、动触头、推杆、复位弹簧均设置在壳体中,该壳体作为一个整体,在其壳体内部装置有效固定,有效阻挡电弧,降低电弧游离造成的电气短路现象的发生。当通过外力推动该推杆时,使得静触头的触头与动触头的触头分离,从而断开连接。而当外力消失后,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使得静触头的触头与动触头的触头重新接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首先接线端子采用接插方式接线,有效的缩短接线时间,调高了工作效率。其次,采用的接插方式接线,在与之接插的端子有绝缘套,从而保证了插接端子不会裸露在外面,有效的提高了产品接线端子的绝缘等级,更好的保护了人身安全。最后,本技术的接线端子可以根据不同的安装空间及要求更改不同的安装角度,可以实现110°到180°任意角度的调整,满足不同工业场景下不同的工程要求,便于工程实施,增加了产品使用的灵活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中心”、“内”、“外”、“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静触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触头包括:主体(1)、触头(2)、接线端子(3),其中,/n所述主体(1)一端设置有所述触头(2),所述主体(1)另一端与所述接线端子(3)连接;所述主体(1)与所述接线端子(3)间设置夹角a。/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静触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触头包括:主体(1)、触头(2)、接线端子(3),其中,
所述主体(1)一端设置有所述触头(2),所述主体(1)另一端与所述接线端子(3)连接;所述主体(1)与所述接线端子(3)间设置夹角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触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端子(3)外层套接绝缘层(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触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与所述接线端子(3)一体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触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与所述接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张文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