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组件驱动系统及其机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493133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0 17:32
一种光学组件驱动系统及其机构,光学组件驱动机构包括一固定部、一活动部、一金属构件及一驱动组件。固定部包括一底座。活动部活动地连接至固定部,且承载具有一光轴的一光学组件。金属构件设置于底座上,包括彼此连接的一内部电性连接部及一外部电性连接部。驱动组件包括至少一驱动磁性组件,驱动活动部相对于固定部移动。

Driving system and mechanism of optical compon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组件驱动系统及其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光学组件驱动系统及其机构,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金属构件的光学组件驱动系统及其机构。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光学组件驱动机构中,两个光学组件驱动机构的位置通常相当靠近,因此设置在不同光学组件驱动机构内的驱动磁性组件容易产生磁干扰,并导致会随着活动部移动的光学组件的对焦速度及准确度受到影响。有鉴于此,如何设计可防止不同光学组件驱动机构之间产生磁干扰的光学组件驱动系统始成为一重要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公知的问题点,本技术提供一种光学组件驱动机构,包括一固定部、一活动部、一金属构件以及一驱动组件。固定部包括一底座。活动部活动地连接至固定部,且承载具有一光轴的一光学组件。金属构件设置于底座上,包括彼此连接的一内部电性连接部及一外部电性连接部。驱动组件包括至少一驱动磁性组件,驱动活动部相对于固定部移动。于一实施例中,驱动组件包括至少两个驱动磁性组件,设置于底座的相对的两侧边。沿光轴方向观察时,外部电性连接部与至少两个驱动磁性组件中的一个至少部分重叠。内部电性连接部设置于底座的一第一侧边,外部电性连接部设置于底座的一第二侧边。第一侧边不平行于第二侧边。于一实施例中,第一侧边垂直于第二侧边,且第一侧边及第二侧边垂直于光轴。光学组件驱动机构还包括一位置感测组件,设置于底座的第一侧边。至少一驱动磁性组件并未设置于第一侧边上。底座还包括一立壁,设置于第一侧边上,且立壁沿光轴延伸。位置感测组件设置于立壁的一内侧壁,且内侧壁朝向活动部。金属构件邻近于立壁,且与位置感测组件电性连接。立壁还包括形成于内侧壁的一突出部。突出部与活动部的一最短距离小于位置感测组件与活动部的一最短距离。于一实施例中,光学组件驱动机构还包括一弹性组件,弹性地连接固定部及活动部,且与内部电性连接部电性连接。光学组件驱动机构还包括一连接件,内部电性连接部电性通过连接件与弹性组件电性连接。连接件为由锡的合金所制成的焊锡或导电胶。驱动组件还包括一线圈,线圈设置于活动部上,且与弹性组件电性连接。外部电性连接部接收来自外部的一电流,电流经由弹性组件流动至线圈,使得线圈及至少一驱动磁性组件驱动活动部相对于固定部移动。于一实施例中,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光学组件驱动系统,包括至少两个光学组件驱动机构,其中光学组件驱动机构的外部电性连接部位于光学组件驱动系统的同一侧边。驱动磁性组件并未设置在光学组件驱动机构的相邻的侧边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光学组件驱动机构,包括一固定部、一活动部、一金属构件以及一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包括至少一驱动磁性组件,驱动该活动部相对于该固定部移动,驱动磁性组件设置于底座的相对的两侧边,可避免驱动磁性组件的每一个之间产生磁干扰,进而提升光学组件驱动机构的对焦速度及定位精度,且使光学组件驱动机构小型化。附图说明图1A为本技术的光学组件驱动机构的立体示意图。图1B为本技术的光学组件驱动机构的爆炸图。图2为本技术的光学组件驱动机构的固定部、活动部及下簧片的示意图。图3为省略框架及外框的本技术的光学组件驱动机构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光学组件驱动机构的内部电性连接部及驱动组件的局部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光学组件驱动机构的沿图1A的A-A线的剖视图。图6A为本技术的光学组件驱动机构的沿图1A的B-B线的剖视图。图6B为本技术的光学组件驱动机构的活动部、立壁及位置感测组件的俯视图。图7A为本技术的光学组件驱动系统的立体图。图7B为省略外框及光学组件的本技术的光学组件驱动系统的立体图。附图标记如下:10固定部11底座12框架13外框20活动部21贯穿孔22螺牙结构30金属构件31内部电性连接部32外部电性连接部40驱动组件41驱动磁性组件42线圈50弹性组件51上簧片52下簧片60位置感测组件61感测磁铁70连接件100光学组件驱动机构110光学组件111第一侧边112第二侧边113立壁114底座开孔121框架开口122框边131外框开孔200光学组件驱动系统210侧边1131内侧壁1132突出部O光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光学组件驱动机构及光学组件驱动系统。然而,可轻易了解本技术实施例提供许多合适的创作概念而可实施于广泛的各种特定背景。所公开的特定实施例仅仅用于说明以特定方法使用本技术,并非用以局限本技术的范围。除非另外定义,在此使用的全部用语(包括技术及科学用语)具有与此篇公开所属的本领域技术人员所通常理解的相同涵义。能理解的是这些用语,例如在通常使用的字典中定义的用语,应被解读成具有一与相关技术及本公开的背景或上下文一致的意思,而不应以一理想化或过度正式的方式解读,除非在此特别定义。请先参阅图1A,图1A为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光学组件驱动机构100的立体示意图。如图1A所示,光学组件驱动机构100承载具有一光轴O的一光学组件110。图1B为显示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光学组件驱动机构100的爆炸图。如图1B所示,光学组件驱动机构100包括一固定部10、一活动部20、一金属构件30、一驱动组件40、一弹性组件50、一位置感测组件60及连接件70。固定部10包括一底座11、一框架12及一外框13。底座11位于框架12及外框13下方,而框架12位于底座11及外框13之间。底座11包括一第一侧边111、一第二侧边112、一立壁113及一底座开孔114。第一侧边111不平行于第二侧边112。在一实施例中,第一侧边111垂直于第二侧边112,且第一侧边111及第二侧边112垂直于光轴O。立壁113设置于第一侧边111上,且立壁113沿光轴O延伸。立壁113具有一内侧壁1131及一突出部1132,且内侧壁1131朝向活动部20。突出部1132形成于内侧壁1131上。底座开孔114则对应于一设置在光学组件驱动机构100之外的图像感测组件(图未示)。框架12具有一框架开口121及框边122。外框13具有一外框开孔131,外框开孔131的中心对应于光学组件110的光轴O。据此,设置于光学组件驱动机构100中的光学组件110可在光轴O方向与图像感测组件进行对焦。活动部20活动地连接至固定部10,且承载光学组件110。活动部20具有一中空环状结构,并具有一贯穿孔21。活动部20还具有一螺牙结构22,形成于贯穿孔21上。螺牙结构22可令光学组件110锁固于贯穿孔21内。在本实施例中,活动部20及光学组件110活动地设置于框架12内。金属构件30设置于底座11上,且包括彼此连接的内部电性连接部31及外部电性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学组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固定部,包括一底座;/n一活动部,活动地连接至该固定部,且承载具有一光轴的一光学组件;/n一金属构件,设置于该底座上,包括彼此连接的一内部电性连接部及一外部电性连接部;以及/n一驱动组件,包括至少一驱动磁性组件,驱动该活动部相对于该固定部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725 US 62/703,147;20181005 US 62/741,8251.一种光学组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固定部,包括一底座;
一活动部,活动地连接至该固定部,且承载具有一光轴的一光学组件;
一金属构件,设置于该底座上,包括彼此连接的一内部电性连接部及一外部电性连接部;以及
一驱动组件,包括至少一驱动磁性组件,驱动该活动部相对于该固定部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组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驱动组件包括至少两个驱动磁性组件,设置于该底座的相对的两侧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组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沿该光轴方向观察时,该外部电性连接部与该至少两个驱动磁性组件中的一个至少部分重叠。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组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内部电性连接部设置于该底座的一第一侧边,该外部电性连接部设置于该底座的一第二侧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组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侧边不平行于该第二侧边。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组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侧边垂直于该第二侧边,且该第一侧边及该第二侧边垂直于该光轴。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组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位置感测组件,设置于该底座的该第一侧边。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组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驱动磁性组件并未设置于该第一侧边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学组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底座还包括一立壁,设置于该第一侧边上,且该立壁沿该光轴延伸。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健伦张少中王伟丞邱哲翔吴富源刘守宸
申请(专利权)人: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