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驱动装置、照相机装置、电子设备及这些的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14804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13: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增大线圈的卷厚的透镜驱动装置、照相机装置、电子设备及这些的制造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透镜驱动装置(1)具备:用于固定透镜的透镜载体(11);以及用于驱动透镜载体(11)的线圈组件(14),线圈组件(14)具有基板(143)、设于基板(143)上的线圈(142)、和由树脂材料构成的树脂成形体,树脂成形体以覆盖线圈(142)的外周围的方式形成在基板(143)上,使线圈(142)的外周和所述树脂成形体的内周一致。

Lens driving device, camera device, electronic equipmen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透镜驱动装置、照相机装置、电子设备及这些的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透镜驱动装置、照相机装置、电子设备及这些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一般在智能电话等的便携终端等电子设备上,搭载有小型照相机装置。这样的照相机装置搭载有驱动透镜的透镜驱动装置,通过驱动透镜来实现自动进行在摄影拍摄对象时的对焦的自动聚焦功能、或光学校正摄影时发生的抖动(振动)而减轻图像的错乱的抖动校正功能。作为实现这样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将用于驱动的线圈设置在基板上以形成线圈组件(assembly),并将该线圈组件配置在透镜驱动装置内的既定位置。在这样的线圈组件中,通常由树脂材料形成,设置插入线圈的贯通孔,线圈模块粘接固定在该树脂成形体(例如,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WO2016/166730号在现有的透镜驱动装置中,向该树脂成形体的开口部装入线圈时必须在树脂成形体与线圈的外周之间设置间隙,以避免线圈碰到树脂成形体而给线圈生成损伤。因此,不能增大线圈的外周直径,且不能增大线圈的卷厚(即,匝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决上述课题并能增大线圈的卷厚的透镜驱动装置、照相机装置、电子设备及这些的制造方法。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透镜驱动装置具备:用于固定透镜的透镜载体(carrier);以及用于驱动所述透镜载体的线圈组件,所述线圈组件具有基板、设于所述基板上的线圈、和由树脂材料构成的树脂成形体,所述树脂成形体以覆盖所述线圈的外周围的方式形成在所述基板上,使所述线圈的外周和所述树脂成形体的内周一致。另外,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式,提供一种具备上述透镜驱动装置的照相机装置。进而,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方式,提供一种具备上述照相机装置的电子设备。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方式中,提供一种透镜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所述透镜驱动装置具备:用于固定透镜的透镜载体;以及用于驱动所述透镜载体的线圈组件,所述线圈组件具有基板、设于所述基板上的线圈、和由树脂材料构成的树脂成形体,所述透镜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将所述线圈设于基板上的工序;以及将所述树脂成形体与所述线圈及所述基板一体成型,以在所述基板上使所述树脂成形体覆盖所述线圈的外周围并使所述线圈的外周和所述树脂成形体的内周一致。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式中,提供一种包含与上述透镜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相同的制造方法的照相机装置的制造方法及电子设备的制造方法。依据本专利技术,通过如下结构,即,线圈组件具有基板、设于所述基板上的线圈、和由树脂材料构成的树脂成形体,所述树脂成形体以覆盖所述线圈的外周围的方式形成在所述基板上,使所述线圈的外周和所述树脂成形体的内周一致的结构,得到的效果是能够将线圈的外周向外侧扩大、并能增大线圈的卷厚。另外,通过这样的构成,即,包括将所述线圈设于基板上的工序;以及将所述树脂成形体与所述线圈及所述基板一体成型,以在所述基板上使所述树脂成形体覆盖所述线圈的外周围并使所述线圈的外周和所述树脂成形体的内周一致的工序的构成,得到之前描述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从相反方向观看图1所示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立体图。图4是图3所示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示出图1所示的透镜驱动装置中的线圈组件的图。附图标记说明1透镜驱动装置;11透镜载体;11a底部;11b第1侧壁;11c第2侧壁;11d前壁;11e后壁;12支撑板簧;12a第1弹簧;12b第2弹簧;13框体;13a底部;13b第3侧壁;13c第4侧壁;13d前壁;13e后壁;14线圈组件;140磁体;141安装部件;142线圈;143基板;15第1盖板;16第2盖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透镜驱动装置1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此外,本专利技术不会仅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要点的范围内显然能够进行各种变更。如图1~图4所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具备:用于固定未图示的透镜体的透镜载体11;安装于透镜载体11和框体13而支撑透镜载体11的支撑板簧12;容纳透镜载体11及支撑板簧12的框体13;产生使透镜载体11沿既定方向移动的驱动力的驱动部;以及遮盖框体13的侧面的第1及第2盖板15、16。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拍摄对象侧称为前侧、相反拍摄对象侧称为后侧。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透镜驱动装置1的前侧设有弯曲来自拍摄对象的光的棱镜(未图示),在后侧设有接受来自拍摄对象的光的摄像元件(未图示)。透镜体的光轴方向为前后方向,也称为X方向。透镜载体11由树脂材料构成,第1侧壁11b、第2侧壁11c、前壁11d及后壁11e从底部11a立起,形成上方开口的盒状体。下方开口也无妨。第1侧壁11b和第2侧壁11c沿X方向形成,分别连结前壁11d和后壁11e。在前壁11d及后壁11e形成光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前壁11d形成切口,在后壁11e形成贯通孔,使得来自拍摄对象的光通过。透镜体是在完成透镜驱动装置1后,被从上方容纳于透镜载体11的盒状体内部。另外,在透镜载体11的第1侧壁11b的外侧表面上设置有凹部11f,凹部11f用于安装构成驱动部的一部分的磁体140。框体13由树脂材料构成,第3侧壁13b、第4侧壁13c、前壁13d、后壁13e从底部13a立起,形成上方开口的盒状体。下方开口也无妨。在该盒状体中容纳有透镜载体11。第3侧壁13b和第4侧壁13c沿X方向形成,分别连结前壁13d和后壁13e。在前壁13d及后壁13e形成光路。在本实施方式中,前壁13d和后壁13e分别形成有贯通孔,使得来自拍摄对象的光通过。另外,透镜载体11的第1侧壁11b、第2侧壁11c与框体13的第3侧壁13b、第4侧壁13c分别对置。如后述那样,在框体13的第3侧壁13b一体成型有线圈组件14。支撑板簧12具有2枚第1及第2弹簧12a、12b,支撑透镜载体11而使之相对于框体13自由移动。第1及第2弹簧12a、12b分别具有:安装于框体13的固定侧安装部12c;安装于透镜载体11的移动侧安装部12d;连结固定侧安装部12c和移动侧安装部12d的2个弹性臂部12e;以及连结2个弹性臂部12e的2个连结部12f。2个弹性臂部12e和2个连结部12f形成环状,来自拍摄对象的光通过该环状内部。第1弹簧12a的固定侧安装部12c安装于框体13的前壁13d侧的第4侧壁13c,移动侧安装部12d安装于透镜载体11的第1侧壁11b侧的前壁11d。第2弹簧12b的固定侧安装部12c安装于框体13的后壁13e侧的第4侧壁13c,移动侧安装部12d安装于透镜载体11的第1侧壁11b侧的后壁11e。这样固定侧安装部12c和移动侧安装部12d夹着光轴安装于相反侧。驱动部具有:设于透镜载体11的第1侧壁11b的磁体140;以及设于框体13的第3侧壁13b的线圈组件14。线圈组件14具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n用于固定透镜的透镜载体;以及/n用于驱动所述透镜载体的线圈组件,/n所述线圈组件具有基板、设于所述基板上的线圈、和由树脂材料构成的树脂成形体,/n所述树脂成形体以覆盖所述线圈的外周围的方式形成在所述基板上,/n使所述线圈的外周和所述树脂成形体的内周一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用于固定透镜的透镜载体;以及
用于驱动所述透镜载体的线圈组件,
所述线圈组件具有基板、设于所述基板上的线圈、和由树脂材料构成的树脂成形体,
所述树脂成形体以覆盖所述线圈的外周围的方式形成在所述基板上,
使所述线圈的外周和所述树脂成形体的内周一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及所述基板与所述树脂成形体一体成型。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的厚度与所述树脂成形体的厚度相同或者小于所述树脂成形体的厚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为印刷基板或柔性印刷基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组件具有安装部件,所述线圈以包围所述安装部件的外周的方式设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成形体为所述透镜载体的至少一部分。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鹫尾纪之
申请(专利权)人: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