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驱动装置、照相机装置及电子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48451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0 12: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确保可动体的可动所需要的间隙的同时能够谋求装置的低矮化的透镜驱动装置、照相机装置及电子设备。透镜驱动装置(100A)具备:具有用于固定透镜体(80)的透镜载体(11)的可动体;以及能够沿透镜体(80)的光轴方向即X轴方向移动的方式容纳可动体的框体(60),框体(60)具有沿X轴方向及与X轴方向正交的Y轴方向延伸出的内侧面,在与X轴方向及Y轴方向正交的Z轴方向上,框体(60)的内侧面与可动体之间设有间隙,在框体(60)的内侧面形成有凹陷部(63),可动体在Y轴方向的中央部的与凹陷部(63)对应的位置具有相对于其两端部以阶梯差(113)突出的突出部(111),突出部(111)与凹陷部(63)直接对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透镜驱动装置、照相机装置及电子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透镜驱动装置、照相机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一般在智能电话等的电子设备上,搭载有小型照相机装置。在这样的照相机装置中,搭载驱动透镜体的透镜驱动装置,从而实现自动进行在摄影拍照对象时的对焦的自动聚焦功能(以下,称为“AF功能”)或光学校正摄影时发生的抖动(振动)而减轻图像的错乱的抖动校正功能(以下,称为“OIS功能”)。在例如,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那样,透镜驱动装置是通过设置在透镜体的磁体和设置在基座的线圈来实现AF功能及OIS功能的。进而,透镜驱动装置具备用于容纳所述透镜体、基座的外壳,但是为了确保透镜体相对于基座的移动,必须在外壳的内表面与固定透镜体的透镜载体(carrier)的外表面之间形成一定间隙。专利文献1:国时公开第WO2016/166730号
技术实现思路
该透镜驱动装置中透镜体和基座以堆叠的方式容纳于外壳内,因此外壳的高度受固定透镜体的可动体的高度、用于驱动可动体的线圈与磁体之间的间隙、在外壳内用于移动可动体的外壳与可动体之间的间隙等影响,存在难以确保可动体的可动所需要的间隙的同时进一步降低装置高度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问题而构思,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确保可动体的可动所需要的间隙的同时能够谋求装置的低矮化的透镜驱动装置、照相机装置及电子设备。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具备:具有用于固定透镜体的透镜载体的可动体;以及能够沿所述透镜体的光轴方向即X轴方向移动的方式容纳所述可动体的框体,所述框体具有沿所述X轴方向及与所述X轴方向正交的Y轴方向延伸出的内侧面,在与所述X轴方向及所述Y轴方向正交的Z轴方向上,所述框体的内侧面与所述可动体之间设有间隙,在所述框体的内侧面形成有凹陷部,所述可动体在所述Y轴方向的中央部的与所述凹陷部对应的位置具有相对于其两端部以阶梯差突出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与所述凹陷部直接对置。另外,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式,提供具备上述透镜驱动装置的照相机装置。进而,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方式,提供具备上述照相机装置的电子设备。依据本专利技术,在框体的内侧面形成有凹陷部,在可动体中与该凹陷部对应的位置形成有相对于其两端部以阶梯差突出的突出部,而该突出部隔着间隙与凹陷部直接对置,从而能够确保可动体的可动所需要的间隙。由此,能够谋求透镜驱动装置的低矮化。附图说明图1是从前方观看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局部截面图。图2是从前方观看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中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局部截面图。图3是从前方观看本专利技术的第3实施方式中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局部图。图4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4实施方式中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图4所示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组合后的从前方观看的局部截面图。附图标记说明100A、100B、100C、100D透镜驱动装置;11透镜载体;111突出部;13基座;14线圈组件;140磁体;141安装部件;142线圈;143驱动电路基板;15第1基座;17第2基座;21第1AF用线圈;22第2AF用线圈;23第1AF用磁体;24第2AF用磁体;25第1AF用支撑板簧;26第2AF用支撑板簧;30AF用感应磁体;31第1OIS用线圈;32第2OIS用线圈;33第1OIS用磁体;34第2OIS用磁体;35第1OIS用支撑板簧;36第2OIS用支撑板簧;37第1屏蔽外壳;38第2屏蔽外壳;40驱动电路基板;50棱镜;60框体;61上壁;62下壁;63凹陷部;64框体主体;65上盖体;66下盖体;67上框体主体;68下框体主体;80透镜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透镜驱动装置进行详细说明。此外,本专利技术不会仅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要点的范围内显然能够进行各种变更。另外,附图是示意性的,存在各尺寸的比例等与现实不同的情况。具体的尺寸等要参考以下的说明进行判断。另外,附图彼此之间显然也包括彼此的尺寸关系、比例不同的部分。此外,各附图中,同一标号表示同一或相等的结构要素。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透镜驱动装置100A的局部截面图,如图1所示,透镜驱动装置100A具备固定透镜体80的可动体、和能够沿透镜体80的光轴方向即X轴方向移动的方式容纳可动体的框体60。为了说明的方便起见,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透镜体80的光轴方向称为X轴方向、拍照对象侧称为前侧、相反拍照对象侧称为后侧。此外,在图1中,纸面的纵深方向为透镜体80的光轴方向即X轴方向,与X轴方向正交的纸面的左右方向为Y轴方向,与X轴方向及Y轴方向正交的纸面的上下方向为Z轴方向。来自拍照对象的光经由配置在该透镜驱动装置100A前侧的棱镜(未图示)入射到透镜体80。然后,从透镜体80出射的光,汇聚到配置在该透镜驱动装置100A后侧的受光传感器(未图示)。可动体具有用于固定透镜体80的透镜载体11,透镜载体11由树脂材料构成,形成如以Y轴方向上两侧的侧壁夹持透镜体80这样的上方开口的盒状体。此外,下方开口也无妨。在本实施方式中,能从前方或后方向透镜载体11的盒状体内部容纳透镜体80。另外,在透镜载体11的一个侧壁的外侧面安装有磁体140。另外,可动体能够沿透镜体80的光轴方向即X轴方向移动的方式被支撑在基座13。基座13也由树脂材料构成,是上方开口的盒状体。此外,下方开口也无妨。可动体容纳于该盒状体中。而且,为了在X轴方向上形成光路,在前后的壁分别形成有贯通孔。另外,在安装于透镜载体11一个侧壁的外侧面的磁体140所面对的基座13的一个侧壁安装有线圈组件(assembly)14。线圈组件14具有驱动电路基板143和线圈142。磁体配置在与线圈组件14的线圈142对置的位置。磁体例如被磁化为与线圈142对置一侧的面为N极、相反侧的面为S极。而且,当有电流流过线圈142时,在线圈142产生想要沿X轴方向移动的电磁力。若在线圈142产生电磁力,则对磁体产生反作用力,因此能够使可动体沿X轴方向移动。另外,驱动电路基板143为印刷基板、或柔性印刷基板等,进而也可以被线圈142包围的方式安装安装部件141。安装部件141也可为例如内置了霍尔元件的IC、驱动器IC等,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为普通的安装用的电子部件。可动体通过在前后设置的支撑板簧(未图示)来被支撑在基座13。支撑板簧的形状无特别限定,但是只要将可动体自由移动地支撑于框体60,并且不妨碍光路的结构即可。上述的可动体及基座13,能够使可动体沿透镜体80的光轴方向即X轴方向移动的方式容纳于框体60。框体60固定于基座13。框体60为X轴方向的一端开口的盒状体,能够从该开口容纳可动体。框体60具备沿X轴方向及与X轴方向正交的Y轴方向延伸出的上壁61及下壁62,在该上壁61及下壁62的至少一个的内侧面形成有凹陷部63。另外,在与X轴方向及Y轴方向正交的Z轴方向上,框体60的内侧面与可动体之间设有可动体的可动所需要的间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n具有用于固定透镜体的透镜载体的可动体;以及/n能够沿所述透镜体的光轴方向即X轴方向移动的方式容纳所述可动体的框体,/n所述框体具有沿所述X轴方向及与所述X轴方向正交的Y轴方向延伸出的内侧面,/n在与所述X轴方向及所述Y轴方向正交的Z轴方向上,所述框体的内侧面与所述可动体之间设有间隙,/n在所述框体的内侧面形成有凹陷部,/n所述可动体在所述Y轴方向的中央部的与所述凹陷部对应的位置具有相对于其两端部以阶梯差突出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与所述凹陷部直接对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具有用于固定透镜体的透镜载体的可动体;以及
能够沿所述透镜体的光轴方向即X轴方向移动的方式容纳所述可动体的框体,
所述框体具有沿所述X轴方向及与所述X轴方向正交的Y轴方向延伸出的内侧面,
在与所述X轴方向及所述Y轴方向正交的Z轴方向上,所述框体的内侧面与所述可动体之间设有间隙,
在所述框体的内侧面形成有凹陷部,
所述可动体在所述Y轴方向的中央部的与所述凹陷部对应的位置具有相对于其两端部以阶梯差突出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与所述凹陷部直接对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体形成所述突出部的至少一部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镜载体具有透镜载体主体、和与所述透镜体对应地形成的所述突出部,
所述突出部在所述Y轴方向上从所述透镜载体主体的所述透镜体的两侧立起。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的所述Y轴方向的宽度窄于所述凹陷部的宽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体具有框体主体和盖体,
所述凹陷部通过设置在所述框体主体的开口和设置在所述框体主体的外侧并盖住所述开口的所述盖体形成。


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鹫尾纪之
申请(专利权)人: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