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动启动阀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9204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0 16: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气动启动阀门,包括弹簧、胶圈、壳体、活塞、挡圈、挡环和节流孔板,所述的壳体内部加工两条垂直贯通的通道,壳体前端有用于和活塞定位的圆柱杆,壳体中部内腔有用于与活塞移动后卡死的锥面,活塞安装在壳体内部,前端与壳体内部的圆柱杆套接,弹簧安装在壳体和活塞间,活塞前端安装胶圈,用于壳体内部两条垂直贯通的气路通道间的密封,活塞外部安装四道胶圈,用于活塞与壳体间的密封,挡环和节流孔板安装在壳体内部,通过螺纹与壳体机械连接,挡环与活塞面面相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高压气体,打开阀门内部通道,为一种气动阀门。

A pneumatic start val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动启动阀门
本技术涉及一种控制阀门,具体涉及一种飞行器用动力系统的气动启动阀门,属于阀门领域。
技术介绍
作为飞行器的开关阀,通常采用电爆阀,电爆阀工作时需要外部电源,消耗电能,且属于火工装置,随着姿控动力系统的发展,对系统结构组成及工作模式进行优化,要求技术一种新型阀门,利用气瓶内的高压气体作为动力源,实现开关阀功能,不需要外接电源,替代传统电爆阀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能利用高压气体开启的阀门,能够应用在飞行器动力系统中,性能可靠的启动阀门。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一种气动启动阀门,包括弹簧、第一胶圈、壳体、活塞、第二胶圈和节流孔板,所述的壳体内部沿横向设置中部空腔,壳体内部沿纵向设有两条垂直贯通的上气路通道和下气路通道,壳体的一端设置用于和活塞定位的圆柱杆,壳体的另一端设置气源入口,壳体的中部空腔设置用于与活塞移动后卡死的锥面,活塞移动设置在壳体的内部,活塞的一端与壳体内部的圆柱杆套接,壳体内设置圆柱杆的一端与活塞之间安装有弹簧,活塞临近弹簧的一端套装有第一胶圈,第一胶圈用于壳体内部两条垂直贯通的上气路通道、下气路通道间的密封,活塞的另一端套装第二胶圈,第二胶圈用于活塞与壳体间的密封;所述壳体内部在气源入口处安装有节流孔板。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采用气体作为活门动力源,推动活塞打开阀门通道,不需要额外供电,并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2)本技术在壳体内腔设有用于与活塞移动后卡死的锥面,解决了阀门打开后,活塞容易反弹,造成阀门再次阻断的缺陷;(3)本技术在壳体和活塞间增加了弹簧,有效的防止了在振动条件下,造成的活塞的运动,发生的阀门状态变化。(4)本技术在壳体气源入口,增加了节流孔板,用于作为气源高压气体的缓冲,避免气源高压直接作用在活塞的胶圈上,造成胶圈剪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壳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活塞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本技术如图1所示,包括弹簧1、胶圈2、壳体3、活塞4、挡圈5、挡环6、胶圈7和节流孔板8,所述的壳体3内部沿横向设置中部空腔,壳体内部沿纵向设有两条垂直贯通的上气路通道31和下气路通道32,壳体3的一端设置用于和活塞4定位的圆柱杆33,壳体的另一端设置气源入口35,壳体3的中部空腔设置用于与活塞4移动后卡死的锥面34,当阀门工作时,活塞4进行运动,在高压气的推动下活塞4最终卡死在壳体3的锥面34上。活塞4移动设置在壳体3的中部空腔内,活塞4的一端与壳体3内部的圆柱杆33套接,壳体3内设置圆柱杆的一端与活塞4之间安装有弹簧1,活塞4临近弹簧的一端套装有第一胶圈2,第一胶圈2用于壳体3内部两条垂直贯通的上气路通道31、下气路通道32间的密封,活塞4的另一端套装第二胶圈7,第二胶圈7用于活塞4与壳体3间的密封;所述壳体3内部在气源入口35处安装有节流孔板8。所述的壳体的中部空腔包括活塞移动腔和缓冲腔,活塞移动腔和缓冲腔呈阶梯状分布,缓冲腔设置在气源入口,在壳体3的气源入口35处设计一个缓冲腔,降低了高压气体工作瞬间带来的缓冲力。所述的活塞4为圆柱形,活塞4上与圆柱杆套接的一端设有泄压孔41,活塞上临近泄压孔处设有用于安装第一胶圈的第一环槽,活塞的另一端设有四道用于安装第二胶圈的第二环槽42,尾端的两道第二环槽内套装有挡圈5,挡圈5与第二胶圈7并排设置,活塞4的尾端内部设有螺纹孔43。活塞4通过移动打开第一道胶圈2,打开管道通路,泄压孔41防止在运动过程中与壳体3的圆柱杆33产生憋压,另一端加工的螺纹孔43用于活塞4的安装。活塞4上通过四道环槽密封,能够有效的密封阀门工作时和工作后气源的高压气体不进入壳体的上气路通道31和下气路通道32。第二胶圈7和挡圈5的配合使用防止了高压气瞬间作用在胶圈7上造成的胶圈剪切。所述的壳体3内部在临近挡圈处安装有挡环6,挡环与活塞面面相接;所述的挡环6和节流孔板8通过螺纹与壳体3机械连接。本技术工作原理:阀门装配完毕后,气源气体通过节流孔板8进入阀门,在节流孔板8和壳体3内腔的共同作用下气体减压,通过缓冲腔缓冲后的高压气作用在活塞4的端面上,活塞4开始移动,活塞4上的第一胶圈2经过壳体上气路通道31入口,最终活塞4卡死在壳体3的锥面34上,完成阀门功能。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受具体实施例所限制。本技术未详细说明部分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动启动阀门,其特征在于:包括弹簧(1)、第一胶圈(2)、壳体(3)、活塞(4)、第二胶圈(7)和节流孔板(8),所述的壳体(3)内部沿横向设置中部空腔,壳体内部沿纵向设有两条垂直贯通的上气路通道(31)和下气路通道(32),壳体(3)的一端设置用于和活塞(4)定位的圆柱杆(33),壳体的另一端设置气源入口(35),壳体(3)的中部空腔设置用于与活塞(4)移动后卡死的锥面(34),活塞(4)移动设置在壳体(3)的中部空腔内,活塞(4)的一端与壳体(3)内部的圆柱杆(33)套接,壳体(3)内设置圆柱杆的一端与活塞(4)之间安装有弹簧(1),活塞(4)临近弹簧的一端套装有第一胶圈(2),第一胶圈(2)用于壳体(3)内部两条垂直贯通的上气路通道(31)、下气路通道(32)间的密封,活塞(4)的另一端套装第二胶圈(7),第二胶圈(7)用于活塞(4)与壳体(3)间的密封;所述壳体(3)内部在气源入口(35)处安装有节流孔板(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动启动阀门,其特征在于:包括弹簧(1)、第一胶圈(2)、壳体(3)、活塞(4)、第二胶圈(7)和节流孔板(8),所述的壳体(3)内部沿横向设置中部空腔,壳体内部沿纵向设有两条垂直贯通的上气路通道(31)和下气路通道(32),壳体(3)的一端设置用于和活塞(4)定位的圆柱杆(33),壳体的另一端设置气源入口(35),壳体(3)的中部空腔设置用于与活塞(4)移动后卡死的锥面(34),活塞(4)移动设置在壳体(3)的中部空腔内,活塞(4)的一端与壳体(3)内部的圆柱杆(33)套接,壳体(3)内设置圆柱杆的一端与活塞(4)之间安装有弹簧(1),活塞(4)临近弹簧的一端套装有第一胶圈(2),第一胶圈(2)用于壳体(3)内部两条垂直贯通的上气路通道(31)、下气路通道(32)间的密封,活塞(4)的另一端套装第二胶圈(7),第二胶圈(7)用于活塞(4)与壳体(3)间的密封;所述壳体(3)内部在气源入口(35)处安装有节流孔板(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森庞宠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航天新光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