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918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床,其包含一床框体、一床垫框架及二握板组;该床框体由具矩形周围框的框架体所组成,且该周围框上设有装饰用侧板以形成平面矩形状;该床垫框架具有一承载床垫的寝具承载面,且可由该框架体支持;该握板组装着在该床框体的侧部,且具有一可供使用者握持的握持部;该床垫框架在该寝具承载面上具板条状部,该板条状部从使用者头部侧的前端向后端设有数个间隙,且向床宽方向平行配置延伸数片长板;该握板组超越该床框体的装饰用侧板而直立的该握持部,其由贯通该板条状部数个间隙的数个贯通轴加以相互连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有关一种具有可更小型的装着且任意变换位置的握持部的
技术介绍
请参照图13、14所示,本专利技术申请人的日本国特开2002-119380号公报,其揭示于侧部设置握持部a的床,握持部a用以作为上下床及于床上变换姿势时的把手,或用于防止寝具的滑落。但是,如上所述现有的床,由于侧部保护件e的内端部d于床本体f的下面由部件h螺设在纵框件g,且于床本体f的侧部形成直立,因此变成更大型,且突出床本体f的侧边。因此,其于外观上甚为显眼,且向侧边突出的保护件本体部b也有可能妨碍到看护作业。再者,握持部a从该纵框件g突出,形成片状的支持,因此若考虑到过度的使用状态的话,则有必要进行强度上的改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改良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床,其使可供使用者握持的握持部通过贯通床垫框架的板条状部间隙的贯通轴加以相互连结,以形成一具备使用上更为便利且外观性较佳的握持部的床。本专利技术的床,其包含一床框体、一床垫框架及二握板组;该床框体由具矩形周围框的框架体所组成,且该周围框上设有装饰用侧板以形成平面矩形状;该床垫框架具有一承载床垫的寝具承载面,且可由该框架体支持;该握板组装着在该床框体的侧部,且具有一可供使用者握持的握持部;其特征在于该床垫框架在该寝具承载面上具板条状部,该板条状部从使用者头部侧的前端向后端设有数个间隙,且向床宽方向平行配置延伸数片长板;该握板组超越该床框体的装饰用侧板而直立的该握持部,其由贯通该板条状部数个间隙的数个贯通轴加以相互连结。本专利技术的床,该床框体于该床垫框架的二侧部形成一槽状部,该槽状部由该装饰用侧板的内侧面、床垫框架的外侧面及该周围框的上面所构成,而该握板组具有一嵌合该槽状部的向下嵌合部。再者,本专利技术的床,其中该握持部包含一载置于该装饰用侧板上且形成直立的握件,及一向下方延伸且下端部具该向下嵌合部的连结金属件;且该向下嵌合部包含一沿着该装饰用侧板内侧面的外侧片,一沿着该床垫框架外侧面的较低内侧片,及一连接该外侧片、内侧片下端的底片;该贯通轴经由该内侧片的上端固设在该外侧片。本专利技术的床,其中该握板组可任意调整床宽方向的长度。本专利技术的床,其中该床垫框架于头部或足部形成可任意弯曲,且该板条状部至少形成在可承载臀部的非弯曲部。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床,其连结握持部的贯通轴较小型的配置在板条状部的间隙,且被床垫遮住而无法从外部看到,因此具较佳的外观。再者,由于握持部越过床框体的装饰用侧板形成直立,因此不会突出床的侧边。因此,可防止使用者不慎被其钩着,且也不会妨碍到看护作业。再者,由于握板组的握持部由数个贯通轴连结,因此可提升刚性。其结果,上下床及于床上变换姿势等时,即使使用者对其用力握持,也可抑止摇动等的变形,而可提高使用者的安全性及安心感。再者,通过前后改变贯通轴插入的间隙,也可将握持部设置在较适合使用条件的位置。再者,本专利技术的床,其中当握板组的向下嵌合部嵌入床框体的槽状部而被支持时,可更安定的支撑使用者附加的力量。再者,由于可更简单的进行握板组的拆装,因此具较佳的使用方便性。再者,本专利技术的床,其中在连结金属件上形成一向下嵌合部,由于握件及贯通轴端部的连接部被支撑,因此握板组的固定更为安定,且由于贯通轴经由内侧片的上端固设在外侧片,因此可更坚固的连结贯通轴及握持部。再者,本专利技术的床,其中握板组可随着各种变形而调整床宽方向的长度,因此可更顺畅的进行拆装作业。再者,本专利技术的床,其中当使用者在头部或足部可弯曲形成床垫可调整状态的床垫框架上时,通过握持配置在臀部的握板组的握持部,而可更安全的动作,且也可防止寝具的掉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床的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床的分解立体图。图3为图1中A-A线的剖面图。图4为图3的局部扩大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床的局部扩大俯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床的局部扩大立体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床的握板组的局部分解立体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床的另一局部正视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床的使用状态的正视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床的不同使用状态的正视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床的另一实施形态的立体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床的另一握板组的局部分解立体图。图13为现有床的立体图。图14为现有床的局部扩大立体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床 2......周围框 2A......侧框2B...前框 2C...后框 3......框架体4......装饰用侧板 5......床框体 6......寝具承载面 7......床垫框架 8......握持部 9......握板组10......长板 11......间隙12......板条状部13......贯通轴13A...四角形管材13B...四角形管材13D...四角形棒14......槽状部 15......向下嵌合部16......握件 16A...侧片 16B...下片16D...上片16E...开口部17......连结金属件18......外侧片19......内侧片 20......底片211...非弯曲部23A...补强杆23B...补强杆24......支脚部24A...支柱部24B...臂部25......滑轮 26A...外周框26B...补强杆27......头部框体 28......背部框体29......臀部框体30......大腿部框体31......小腿部框体 32......阶梯部33......基板 34......埋入螺母35......固设孔36......螺栓 37......电动机 38......支脚部39......倒U字状棒 M......床垫 W1......间隙W2......间隙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确被了解,下文将特举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请参照图1、2所示,一床1包含一平面矩形状的床框体5,一通过该床框体5支持且可承载床垫M的床垫框架7及一握板组9。该床框体5具一框架体3,且其二侧部设有二装饰用侧板4。再者,于本实施形态中,使用者头侧部的前端设一头侧板21,并在后端设一足侧板22。请参照图2所示,该框架体3架设在周围框2及该周围框2的内侧,且由向前后延伸的补强杆23A及向床宽方向延伸的补强杆23B所构成。该周围框2由在二侧部向前后延伸的左右二侧框2A及连接该二侧框2A的前后端部且向床宽方向延伸的前框2B、后框2C所构成,以形成矩形状。再者,该侧框2A、前框2B及后框2C使用具相同剖面的纵长四方形管材。在该周围框2的左右二侧框2A的前端及后端,分别形成一可水平支撑床框体5的支脚部24。该支脚部24由一从侧框2A下垂的支柱部24A及一从该支柱部24A的下端部向前后延伸的水平臂部24B所构成,以形成倒立T字状。再者,在该臂部24B的前后端部各设有一滑轮25。请参照图2、6所示,该装饰用侧板4形成与侧框2A大约相同长度的长板条状,且其内侧上部具一阶梯部32而形成纵剖面约L字状。再者,该装饰用侧板4由该阶梯部32沿着侧框2A的外侧面及下面配置,并通过上下贯通侧框2A的螺钉(图示省略),从该阶梯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床,其包含:一床框体,其由具矩形周围框的框架体所组成,且该周围框上设有装饰用侧板以形成平面矩形状;一床垫框架,其具有一承载床垫的寝具承载面,且可由该框架体支持;及二握板组,其装着在该床框体的侧部,且具有一可供使用者握持的握持部;其特征在于:该床垫框架在该寝具承载面上具有数个板条状部,该板条状部从使用者头部侧的前端向后端具有数个间隙,且向床宽方向平行配置延伸数片长板;该握板组超越该床框体的装饰用侧板而直立的该握持部,其由贯通该板条状部数个间隙的数个贯通轴加以相互连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原岛彻卷野拓哉
申请(专利权)人:安得士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