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用复合式软基处理群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91200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0 16: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用复合式软基处理群桩,包括地基面,所述地基面的内部打入有CFG桩和管桩,所述CFG桩和管桩的顶部安装有分压装置,所述分压装置包括移动杆、旋转盘、摇把、转轴、转动圈、螺旋杆、受力台、支撑柱、滑动块和夹杆,所述移动杆和受力台通过转动圈旋转连接,所述旋转盘安装在螺旋杆的一侧,所述摇把装设在旋转盘的一侧,所述滑动块套设在螺旋杆的外围,所述滑动块和移动杆通过转轴旋转连接;通过设计了分压装置,解决了群桩在打入地底时,由于过大的冲击力可能导致的群桩受损亦或是内部结构的损坏,从而避免了群桩的打入后产生的不牢固,从而造成建筑物的倒塌等严重后果,提高了整体的安全性,使得作业更加的可靠。

A kind of composite soft foundation treatment pile group for buil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用复合式软基处理群桩
本技术属于建筑地基
,具体涉及一种建筑用复合式软基处理群桩。
技术介绍
建筑用复合式软基处理群桩在地震荷载作用下,桩基承受较大的水平荷载,由于群桩效应的影响,群桩中各桩基的承载力相比单桩要小的多,并且由于边缘效应和影子效应的影响范围不同,前排桩(加载方向前的第一排桩基)水平承载力相比其他各排桩是最大的,而其余各排桩水平承载力相比单桩来说下降更多。然而现有的建筑用复合式软基处理群桩在使用时,往地底打入时,往往由于力度的变化,很可能使群桩顶部的结构造成破坏,甚至出现断裂的情况,还有群桩打入地面时,底部呈方块形,受力面积大,打入的难度往往成倍增加,更有可能造成群桩内部的受损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用复合式软基处理群桩,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建筑用复合式软基处理群桩在使用时,往地底打入时,往往由于力度的变化,很可能使群桩顶部的结构造成破坏,甚至出现断裂的情况,还有群桩打入地面时,底部呈方块形,受力面积大,打入的难度往往成倍增加,更有可能造成群桩内部的受损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用复合式软基处理群桩,包括地基面(1),所述地基面(1)的内部打入有CFG桩(2)和管桩(3),其特征在于:所述CFG桩(2)和管桩(3)的顶部安装有分压装置,所述分压装置包括移动杆(4)、旋转盘(5)、摇把(6)、转轴(7)、转动圈(8)、螺旋杆(9)、受力台(10)、支撑柱(11)、滑动块(12)和夹杆(13),所述移动杆(4)和受力台(10)通过转动圈(8)旋转连接,所述旋转盘(5)安装在螺旋杆(9)的一侧,所述摇把(6)装设在旋转盘(5)的一侧,所述滑动块(12)套设在螺旋杆(9)的外围,所述滑动块(12)和移动杆(4)通过转轴(7)旋转连接,所述受力台(10)安装在支撑柱...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用复合式软基处理群桩,包括地基面(1),所述地基面(1)的内部打入有CFG桩(2)和管桩(3),其特征在于:所述CFG桩(2)和管桩(3)的顶部安装有分压装置,所述分压装置包括移动杆(4)、旋转盘(5)、摇把(6)、转轴(7)、转动圈(8)、螺旋杆(9)、受力台(10)、支撑柱(11)、滑动块(12)和夹杆(13),所述移动杆(4)和受力台(10)通过转动圈(8)旋转连接,所述旋转盘(5)安装在螺旋杆(9)的一侧,所述摇把(6)装设在旋转盘(5)的一侧,所述滑动块(12)套设在螺旋杆(9)的外围,所述滑动块(12)和移动杆(4)通过转轴(7)旋转连接,所述受力台(10)安装在支撑柱(11)的上端,所述支撑柱(11)装设在螺旋杆(9)的两端上侧,所述夹杆(13)安装在滑动块(12)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复合式软基处理群桩,其特征在于:所述CFG桩(2)和管桩(3)的底端安装有便入装置,所述便入装置包括旋固钉(14)、旋合槽(15)、衔接块(16)和锥形块(17),所述衔接块(16)装设在CFG桩(2)和管桩(3)的内部,所述旋固钉(14)安装在衔接块(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彦樊涛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荣坚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