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抛石挤淤法处理路基软土的施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8424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15: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抛石挤淤法处理路基软土的施工工艺,具体涉及路基施工技术领域,包括抛石挤淤处理结构,所述抛石挤淤处理结构包括路基带,所述路基带两侧均设有护坡垄,所述护坡垄外侧设有集淤槽,所述护坡垄和集淤槽均与路基带平行分布,所述护坡垄与集淤槽之间开设有流通道口。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抛石挤淤处理结构设计,在对路基带进行抛石挤淤法处理时,护坡垄防止淤泥漫坡,使淤泥从流通道口进入集淤槽,并通过抽淤泥泵排出收集,使用熟石灰处理剩余淤泥,之后进行整体填充平整,有利于软土硬化,进一步提高了路基结构的稳定性,与现有技术相比,淤泥处理可控性强,生产成本低,且资源能够有效利用。

A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soft soil treatment by riprap and mud compa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抛石挤淤法处理路基软土的施工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路基施工
,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抛石挤淤法处理路基软土的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淤泥土具有强度低,压缩性大,渗透性小,地基承载力低,加荷后易变形且不均匀、触变性及流变性大,施工中如遇到此种地基土,则必须进行处理。对于淤泥软土地基处理的方法有很多,抛石挤淤是其中一种,属于解决海相、河谷相、湖沼相、三角洲相等河流冲积物软地基的处理方法。在路基底从中部向两侧抛投一定数量的碎石,将淤泥挤出路基范围,以提高路基强度,所用碎石宜采用不易风化的大石块儿,尺寸一般不小于0.15m。抛石挤淤法经常适用于厚为的软土层和常年积水且不易抽干的湖、塘、河流等积水洼地,以及表层无硬壳、软土的液性指数大、层厚较薄、片石能沉达下卧硬层的情况。与其他加固方法相比,抛石挤淤法施工方便快捷、工艺简单、施工迅速,特别适用于软弱地基表面存在大量积水无法排除,大型施工机械无法进入的区域,对施工区域附近石料丰富,运输距离较短的情况,采用抛石挤淤法进行软基处理,可以有效节约施工成本,缩短工期,正是由于这些特点,抛石挤淤法在沿海地区的地基加固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专利申请公布号CN109914174A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池塘回填抛石挤淤施工方法,包括在池塘中心区域选取一中心点N,然后通过三根基准线分别穿过中心点N,相邻基准线的夹角均为60°,所有基准线两端与池塘边缘形成交点,分别为交点A、B、C、D、E、F,然后在交点A、B、C、D、E、F位置均设置一台抽淤泥泵,在往池塘抛石的同时通过六台抽淤泥泵将挤压到池塘边缘的淤泥抽走,本专利技术具有操作规范、淤泥清除彻底、提高了路基强度的优点。但是上述技术方案中提供的一种池塘回填抛石挤淤施工方法在应用于处理路基软土时会有大量淤泥漫出,影响施工场地施工,需要使用多个抽淤泥泵分布在路基外侧,造成成本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抛石挤淤法处理路基软土的施工工艺,通过抛石挤淤处理结构设计,在对路基带进行抛石挤淤法处理时,护坡垄防止淤泥漫坡,使淤泥从流通道口进入集淤槽,并通过抽淤泥泵排出收集,使用熟石灰处理剩余淤泥,之后进行整体填充平整,有利于软土硬化,进一步提高了路基结构的稳定性,与现有技术相比,淤泥处理可控性强,生产成本低,且资源能够有效利用,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抛石挤淤法处理路基软土的施工工艺,包括抛石挤淤处理结构,所述抛石挤淤处理结构包括路基带,所述路基带两侧均设有护坡垄,所述护坡垄外侧设有集淤槽,所述护坡垄和集淤槽均与路基带平行分布,所述护坡垄与集淤槽之间开设有流通道口,采用该结构处理路基软土的具体操作步骤为:S1:开挖路基带,清除路基表层硬质物,搅动淤泥,使其保持流质状态,并对路基带基底表层进行夯实平整处理;S2:在路基两侧开挖集淤槽,并将挖出的材料培在路基带两侧,硬化处理后形成护坡垄,将集淤槽与护坡垄打通,使集淤槽与护坡垄之间形成流通道口;S3:采集处理用石料和熟石灰,并将物料运输至施工场地,将石料投入路基带内,将流质淤泥挤压从流通道口进入集淤槽,抛石完成后将流通道口封闭;S4:将熟石灰混合在石料中投入淤泥中,对淤泥干化处理,对淤泥质黏土调质;S5:在集淤槽两端设置两个抽淤泥泵,将流质淤泥抽出,在抽出淤泥后的集淤槽内再次加入石料和熟石灰,抛石填充后将护坡垄打散,并均匀铺洒在路基带和集淤槽顶部表面;S6:在铺洒均匀的路基带和集淤槽顶部再次铺洒灰土,之后使用压路机碾平。优选的,所述路基带与集淤槽之间的距离设置为1-2m,所述集淤槽与流通道口宽度相等。优选的,所述流通道口底面设置为倾斜面,且流通道口顶端与路基带底部相匹配,所述通道口底端设置在集淤槽深度的1/3-1/2处。优选的,所述流通道口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流通道口均匀分布在路基带两侧,且相邻两个所述流通道口的距离设置为8-10m,两侧所述流通道口交错分布。优选的,所述S3中石料包括大块片石、中等片石和小片砂砾,所述大块片石、中等片石和小片砂砾的直径依次设置为10-20cm、5-8cm和1-3cm。优选的,所述熟石灰与小片砂砾混合使用,且熟石灰与小片砂砾混合体积比设置为10:1-3。优选的,S5中流质淤泥抽出后对其进行收集,熟化干燥处理后作为建筑材料使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1、通过抛石挤淤处理结构设计,在对路基带进行抛石挤淤法处理时,护坡垄防止淤泥漫坡,使淤泥从流通道口进入集淤槽,并通过抽淤泥泵排出收集,使用熟石灰处理剩余淤泥,之后进行整体填充平整,有利于软土硬化,进一步提高了路基结构的稳定性,与现有技术相比,淤泥处理可控性强,生产成本低,且资源能够有效利用;2、通过将路基带基底表层进行夯实平整处理,并设置大块片石、中等片石和小片砂砾,将大块片石、中等片石和小片砂砾自下而上依次铺设,并在小片砂砾中混合熟石灰,熟化干燥淤泥,石料在置换挤密作用下被填充到淤泥中,形成一种新的片石结构,减少了结构的沉降,提高了土基的承载能力,因石料和淤泥质黏土的结构经过重新组合,加之石料本身良好的透水性,使地基很快能够固结成型,使整体结构强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抛石挤淤处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为:1路基带、2护坡垄、3集淤槽、4流通道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图1所示的一种抛石挤淤法处理路基软土的施工工艺,包括抛石挤淤处理结构,所述抛石挤淤处理结构包括路基带1,所述路基带1两侧均设有护坡垄2,所述护坡垄2外侧设有集淤槽3,所述护坡垄2和集淤槽3均与路基带1平行分布,所述护坡垄2与集淤槽3之间开设有流通道口4,采用该结构处理路基软土的具体操作步骤为:S1:开挖路基带1,清除路基表层硬质物,搅动淤泥,使其保持流质状态,并对路基带1基底表层进行夯实平整处理;S2:在路基两侧开挖集淤槽3,路基带1与集淤槽3之间的距离设置为1m,并将挖出的材料培在路基带1两侧,硬化处理后形成护坡垄2,将集淤槽3与护坡垄2打通,使集淤槽3与护坡垄2之间形成流通道口4,集淤槽3与流通道口4宽度相等;流通道口4底面设置为倾斜面,且流通道口4顶端与路基带1底部相匹配,所述通道口底端设置在集淤槽3深度的1/3处,引流效果好,防止淤泥溅液和回流;所述流通道口4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流通道口4均匀分布在路基带1两侧,且相邻两个所述流通道口4的距离设置为8m,两侧所述流通道口4交错分布,能够使流质淤泥从流通道口4进入集淤槽3,避免其漫出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抛石挤淤法处理路基软土的施工工艺,包括抛石挤淤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抛石挤淤处理结构包括路基带(1),所述路基带(1)两侧均设有护坡垄(2),所述护坡垄(2)外侧设有集淤槽(3),所述护坡垄(2)和集淤槽(3)均与路基带(1)平行分布,所述护坡垄(2)与集淤槽(3)之间开设有流通道口(4),采用该结构处理路基软土的具体操作步骤为:/nS1:开挖路基带(1),清除路基表层硬质物,搅动淤泥,使其保持流质状态,并对路基带(1)基底表层进行夯实平整处理;/nS2:在路基两侧开挖集淤槽(3),并将挖出的材料培在路基带(1)两侧,硬化处理后形成护坡垄(2),将集淤槽(3)与护坡垄(2)打通,使集淤槽(3)与护坡垄(2)之间形成流通道口(4);/nS3:采集处理用石料和熟石灰,并将物料运输至施工场地,将石料投入路基带(1)内,将流质淤泥挤压从流通道口(4)进入集淤槽(3),抛石完成后将流通道口(4)封闭;/nS4:将熟石灰混合在石料中投入淤泥中,对淤泥干化处理,对淤泥质黏土调质;/nS5:在集淤槽(3)两端设置两个抽淤泥泵,将流质淤泥抽出,在抽出淤泥后的集淤槽(3)内再次加入石料和熟石灰,抛石填充后将护坡垄(2)打散,并均匀铺洒在路基带(1)和集淤槽(3)顶部表面;/nS6:在铺洒均匀的路基带(1)和集淤槽(3)顶部再次铺洒灰土,之后使用压路机碾平。/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抛石挤淤法处理路基软土的施工工艺,包括抛石挤淤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抛石挤淤处理结构包括路基带(1),所述路基带(1)两侧均设有护坡垄(2),所述护坡垄(2)外侧设有集淤槽(3),所述护坡垄(2)和集淤槽(3)均与路基带(1)平行分布,所述护坡垄(2)与集淤槽(3)之间开设有流通道口(4),采用该结构处理路基软土的具体操作步骤为:
S1:开挖路基带(1),清除路基表层硬质物,搅动淤泥,使其保持流质状态,并对路基带(1)基底表层进行夯实平整处理;
S2:在路基两侧开挖集淤槽(3),并将挖出的材料培在路基带(1)两侧,硬化处理后形成护坡垄(2),将集淤槽(3)与护坡垄(2)打通,使集淤槽(3)与护坡垄(2)之间形成流通道口(4);
S3:采集处理用石料和熟石灰,并将物料运输至施工场地,将石料投入路基带(1)内,将流质淤泥挤压从流通道口(4)进入集淤槽(3),抛石完成后将流通道口(4)封闭;
S4:将熟石灰混合在石料中投入淤泥中,对淤泥干化处理,对淤泥质黏土调质;
S5:在集淤槽(3)两端设置两个抽淤泥泵,将流质淤泥抽出,在抽出淤泥后的集淤槽(3)内再次加入石料和熟石灰,抛石填充后将护坡垄(2)打散,并均匀铺洒在路基带(1)和集淤槽(3)顶部表面;
S6:在铺洒均匀的路基带(1)和集淤槽(3)顶部再次铺洒灰土,之后使用压路机碾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瑞魏焰朱伯东何康邓斌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八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