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补强式输送带混合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9036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0 15: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补强式输送带混合接头,包括互相正对的第一材料输送带接头和第二材料输送带接头,以及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材料输送带接头上和第二材料输送带接头上且覆盖两者接头位置的补强布,第一材料输送带接头与第二材料输送带接头之间通过芯胶互相连接,且补强布的表面上铺设有覆盖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补强式输送带混合接头,首先通过芯胶将第一材料输送带接头与第二材料输送带接头正对连接,再在两者的连接位置处设置补强布进行覆盖和拉紧,最后铺设覆盖胶进行成型,有效提高了第一材料输送带接头与第二材料输送带接头之间的连接强度,降低了两者之间的断裂风险。

A kind of mixed joint of reinforcing conveyor bel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补强式输送带混合接头
本技术涉及输送带
,特别涉及一种补强式输送带混合接头。
技术介绍
芳纶纤维作为新兴的材料,具有密度低、强度高、模量高、伸长率和蠕变率低、良好的热稳定性,这些是钢材才具有的品质。但与钢材不同的是,芳纶的密度相当于钢材密度的五分之一,且有较好的耐化学品性和耐疲劳性。芳纶本身不易燃烧,约427℃时开始分解炭化,非常适合于极端低温和高温条件下应用。将芳纶材料应用在输送带的骨架材料上,制作的输送带具有良好的抗冲击和耐撕裂性能,运行稳定,伸长率低,带体厚度薄,成槽性好。可以基本解决钢丝绳芯输送带存在的抗撕裂性差、耐水耐透能力差、抗弯曲疲劳性能较差等问题,与同种级别钢丝绳芯输送带相比,厚度减薄,自重降低,减少输送机能源消耗。近年来随着芳纶纤维价格的降低和节能环保意识的提高,市面上尝试使用芳纶输送带代替同级别钢丝绳芯输送带。钢丝绳芯输送带一般使用在长距离运输系统中,为降低成本,用户一般采用逐段更换输送带的方式,先更换已损坏部分的钢丝绳输送带,而完好部分的钢丝绳输送带仍继续运行,如果采用芳纶输送带代替已损坏部分的钢丝绳芯输送带,就需要芳纶输送带与钢丝绳芯输送带进行混合接头。然而,经过多个批次的试验发现,混合接头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断裂,其中,断裂位置都发生在接头相连的根部区域。在实际操作中,芳纶布的切割、受力的不均匀、钢丝绳表面的污染都会造成接头强度的损失,实际试验的接头强度保持率比理论值至少降低3个百分点,造成芳纶输送带与钢丝绳芯输送带混合接头的接头强度保持率很难达到85%以上,影响了芳纶输送带的大面积的推广和应用。因此,如何提高输送带混合接头的连接强度,降低混合接头的断裂风险,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面临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补强式输送带混合接头,能够提高输送带混合接头的连接强度,降低混合接头的断裂风险。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补强式输送带混合接头,包括互相正对的第一材料输送带接头和第二材料输送带接头,以及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材料输送带接头上和所述第二材料输送带接头上且覆盖两者接头位置的补强布,所述第一材料输送带接头与所述第二材料输送带接头之间通过芯胶互相连接,且所述补强布的表面上铺设有覆盖胶。优选地,所述第一材料输送带接头具体为钢丝绳接头,所述第二材料输送带接头具体为芳纶布接头。优选地,所述补强布具体为芳纶网眼布,且包括沿所述芳纶布接头的经线方向平行分布的若干根纵向拉紧线和横向连接于各根所述纵向拉紧线之间的若干根横向加强线。优选地,各根所述纵向拉紧线均为芳纶线,且各根所述横向加强线均为芳纶线或尼龙线。优选地,各根所述纵向拉紧线与各根所述横向加强线的直径为1~3mm。优选地,所述钢丝绳接头的端部设置有若干组沿长度方向呈阶梯分布的连接端头,所述芳纶布接头的端部开设有若干组沿长度方向呈阶梯分布并用于与各所述连接端头配合的连接凹槽,且所述芯胶填充于所述连接端头与所述连接凹槽的缝隙间。优选地,每组所述连接端头中均包括若干根长度渐增的钢丝绳,且相邻两根所述钢丝绳的长度差值为60~80mm;每组所述连接凹槽中均包括若干个深度呈阶梯渐增的芳纶槽,且相邻两个所述芳纶槽的深度差值为60~80mm。优选地,所述补强布硫化连接于所述第一材料输送带接头与所述第二材料输送带接头的接头位置表面。优选地,所述补强布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一材料输送带接头与所述第二材料输送带接头的端面之外5~15cm;所述覆盖胶的宽度比所述补强布的宽度大10~20cm。本技术所提供的补强式输送带混合接头,主要包括第一材料输送带接头、第二材料输送带接头和补强布。其中,第一材料输送带接头与第二材料输送带接头分别为不同材料的输送带的端头部分,两者互相正对,并且通过芯胶的粘合作用互相连接。补强布覆盖在第一材料输送带接头与第二材料输送带接头的连接位置上,并且补强布的一端连接在第一材料输送带接头上,另一端连接在第二材料输送带接头上,主要用于拉紧第一材料输送带接头与第二材料输送带接头,并利用自身结构的较强韧性提高两者间的连接强度和在运行过程中抗冲击、抗穿刺、耐曲挠性能,同时在补强布的表面上铺设有覆盖胶,用于对第一材料输送带接头、第二材料输送带接头和补强布的复合接头结构进行成型和包裹。综上所述,本技术所提供的补强式输送带混合接头,首先通过芯胶将第一材料输送带接头与第二材料输送带接头正对连接,再在两者的连接位置处设置补强布进行覆盖和拉紧,最后铺设覆盖胶进行成型,有效提高了第一材料输送带接头与第二材料输送带接头之间的连接强度,降低了两者之间的断裂风险。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所示的第一材料输送带接头与第二材料输送带接头的局部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所示的补强布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图3中:第一材料输送带接头—1,第二材料输送带接头—2,补强布—3,芯胶—4;连接端头—101,连接凹槽—201,纵向拉紧线—301,横向加强线—30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考图1,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在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补强式输送带混合接头主要包括第一材料输送带接头1、第二材料输送带接头2和补强布3。其中,第一材料输送带接头1与第二材料输送带接头2分别为不同材料的输送带的端头部分,两者互相正对,并且通过芯胶4的粘合作用互相连接。补强布3覆盖在第一材料输送带接头1与第二材料输送带接头2的连接位置上,并且补强布3的一端连接在第一材料输送带接头1上,另一端连接在第二材料输送带接头2上,主要用于拉紧第一材料输送带接头1与第二材料输送带接头2,并利用自身结构的较强韧性提高两者间的连接强度和连接稳定性。同时在补强布3的表面上铺设有覆盖胶,用于对第一材料输送带接头1、第二材料输送带接头2和补强布3的复合接头结构进行成型和包裹。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补强式输送带混合接头,首先通过芯胶4将第一材料输送带接头1与第二材料输送带接头2正对连接,再在两者的连接位置处设置补强布3进行覆盖和拉紧,最后铺设覆盖胶进行成型,有效提高了第一材料输送带接头1与第二材料输送带接头2之间的连接强度,降低了两者之间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补强式输送带混合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互相正对的第一材料输送带接头(1)和第二材料输送带接头(2),以及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材料输送带接头(1)上和所述第二材料输送带接头(2)上且覆盖两者接头位置的补强布(3),所述第一材料输送带接头(1)与所述第二材料输送带接头(2)之间通过芯胶(4)互相连接,且所述补强布(3)的表面上铺设有覆盖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补强式输送带混合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互相正对的第一材料输送带接头(1)和第二材料输送带接头(2),以及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材料输送带接头(1)上和所述第二材料输送带接头(2)上且覆盖两者接头位置的补强布(3),所述第一材料输送带接头(1)与所述第二材料输送带接头(2)之间通过芯胶(4)互相连接,且所述补强布(3)的表面上铺设有覆盖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强式输送带混合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材料输送带接头(1)具体为钢丝绳接头,所述第二材料输送带接头(2)具体为芳纶布接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补强式输送带混合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布(3)具体为芳纶网眼布,且包括沿所述芳纶布接头的经线方向平行分布的若干根纵向拉紧线(301)和横向连接于各根所述纵向拉紧线(301)之间的若干根横向加强线(30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补强式输送带混合接头,其特征在于,各根所述纵向拉紧线(301)均为芳纶线,且各根所述横向加强线(302)均为芳纶线或尼龙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补强式输送带混合接头,其特征在于,各根所述纵向拉紧线(301)与各根所述横向加强线(302)的直径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光亮张鹏飞佟宝玲黄孝庭孙桂美杨静张洪强张体阳高峰
申请(专利权)人:兖矿东华重工有限公司兖矿集团唐村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