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双摄像头的智能行车记录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89855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0 15: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车载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带双摄像头的智能行车记录仪,包括行车记录仪,行车记录仪的后侧设有固定板;该带双摄像头的智能行车记录仪通过设有的固定板以及夹持装置,即使用夹持装置将行车记录仪固定在固定板上,牢固可靠,避免了行车记录仪摔落;同时设有的连杆、活动杆以及安装座,即将安装座通过螺丝安装在车顶或者仪表盘上,改变了传统的吸盘固定的方式,通过螺丝固定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牢固性,避免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而通过卡接的连接方式,便于行车记录仪的安装和拆卸,不仅便捷而且不会影响车内装饰的美观性,解决了双摄像头行车记录仪在使用吸盘支架固定时易脱落的问题。

An intelligent tachograph with two camera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双摄像头的智能行车记录仪
本技术涉及车载设备
,具体为一种带双摄像头的智能行车记录仪。
技术介绍
行车记录仪即记录车辆行驶途中的影像及声音等相关资讯的智能仪器。安装行车记录仪后,能够记录汽车行驶全过程的视频图像和声音,可为交通事故提供证据。喜欢自驾游的人,还可以用它来记录征服艰难险阻的过程;平时还可以做停车监控,安装行车记录仪,视频资料不可以裁剪,如果裁剪,在责任事故发生后则无法提供帮助。也是为了防止现在社会那些不可避免的碰瓷行为;现有的智能行车记录仪常分为单摄像头行车记录仪和双摄像头行车记录仪,单摄像头行车记录仪具有更好的稳定性,而双摄像头行车记录仪具有更为广阔的视角;现有的双摄像头行车记录仪在使用时,驾驶人员多使用常见的吸盘支架将行车记录仪固定在仪表盘或者玻璃上,然而吸盘支架在以下情况下会发生脱落的状况:如太阳暴晒、路况差车辆剧烈颠簸和长久使用等,行车记录仪作为一种较精密的智能仪器,摔落极易导致摄像头破裂等状况的方式,给使用人员造成了经济损失,同时行车记录仪摔落时极易对驾驶员造成影响,可能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因此行车记录仪的牢靠固定尤为重要,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带双摄像头的智能行车记录仪。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双摄像头的智能行车记录仪,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双摄像头行车记录仪在使用吸盘支架固定时易脱落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双摄像头的智能行车记录仪,包括行车记录仪,行车记录仪的后侧设有固定板,固定板上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两个相互平行的夹持装置,固定板的后侧设有连杆,连杆的一端设有活动杆,活动杆的上方设有安装座;固定板的后侧面紧密粘接有两个相互平行的凸块,凸块上螺纹连接有第一调节螺旋,第一调节螺旋穿过连杆的一端;夹持装置包括上夹持部和上夹持部下方的下夹持部,上夹持部内对称开设有两个空腔,下夹持部上对称紧密粘接有两个支杆,支杆穿过上夹持部的底面并延伸至空腔内,且支杆上套设有弹簧;连杆远离凸块一端开设有铰接槽,且连杆远离凸块一端螺纹连接有第二调节螺旋,第二调节螺旋分别穿过活动杆的底端和铰接槽;活动杆的顶面紧密粘接有圆柱,圆柱上从下至上依次紧密粘接有限位环和卡块,圆柱上还套设有旋盖;安装座的底面紧密粘接有螺纹环,螺纹环内呈环形等间距的紧密粘接有多个卡扣,卡块与卡扣卡接配合,旋盖与螺纹环螺纹连接。优选的,支杆的顶端紧密粘接有挡块。优选的,安装座上还呈环形等间距的螺纹连接有多个安装螺丝。优选的,限位环的直径大于圆柱的直径。优选的,行车记录仪与夹持装置卡接配合。优选的,安装座的整体形状呈圆形。优选的,夹持装置的整体形状呈凹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设有固定板以及夹持装置,使用夹持装置将行车记录仪固定在固定板上,牢固可靠,避免了行车记录仪摔落的状况;同时设有的连杆、活动杆以及安装座,即将安装座通过螺丝安装在车顶或者仪表盘上,改变了传统的吸盘固定的方式,通过螺丝固定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牢固性,行车记录仪难以从安装座上脱离,避免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而通过卡接的连接方式,便于行车记录仪的安装和拆卸,不仅便捷而且不会影响车内装饰的美观性,解决了双摄像头行车记录仪在使用吸盘支架固定时易脱落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二;图3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三;图4为本技术中夹持装置的结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中的部分爆炸结构示意图之一;图6为本技术中的部分爆炸结构示意图之二。图中:1、行车记录仪;2、固定板;21、凸块;22、第一调节螺旋;3、夹持装置;31、上夹持部;311、空腔;32、下夹持部;321、支杆;322、弹簧;323、挡块;4、连杆;41、铰接槽;42、第二调节螺旋;5、活动杆;51、圆柱;52、限位环;53、卡块;54、旋盖;6、安装座;61、螺纹环;62、卡扣;63、安装螺丝。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一种带双摄像头的智能行车记录仪,如图1至图6所示,包括行车记录仪1,行车记录仪1的后侧设有固定板2,固定板2上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两个相互平行的夹持装置3,固定板2的后侧设有连杆4,连杆4的一端设有活动杆5,活动杆5的上方设有安装座6;固定板2的后侧面紧密粘接有两个相互平行的凸块21,凸块21上螺纹连接有第一调节螺旋22,第一调节螺旋22穿过连杆4的一端;夹持装置3包括上夹持部31和上夹持部31下方的下夹持部32,上夹持部31内对称开设有两个空腔311,下夹持部32上对称紧密粘接有两个支杆321,支杆321穿过上夹持部31的底面并延伸至空腔311内,且支杆321上套设有弹簧322;连杆4远离凸块21一端开设有铰接槽41,且连杆4远离凸块21一端螺纹连接有第二调节螺旋42,第二调节螺旋42分别穿过活动杆5的底端和铰接槽41;活动杆5的顶面紧密粘接有圆柱51,圆柱51上从下至上依次紧密粘接有限位环52和卡块53,圆柱51上还套设有旋盖54;安装座6的底面紧密粘接有螺纹环61,螺纹环61内呈环形等间距的紧密粘接有多个卡扣62,卡块53与卡扣62卡接配合,旋盖54与螺纹环61螺纹连接。具体的,支杆321的顶端紧密粘接有挡块323,挡块323主要给弹簧322提供限位作用,当拉扯下夹持部32时,挡块323抵住弹簧322,使得弹簧322被压缩,进而用于给行车记录仪1提供一个较紧的夹持力。具体的,安装座6上还呈环形等间距的螺纹连接有多个安装螺丝63,螺丝安装的方式方便快捷,且安装牢靠,能够避免行车记录仪1摔落的状况。具体的,限位环52的直径大于圆柱51的直径,当旋盖54拧在螺纹环61上时,旋盖54带动限位环52向上运动,进而在旋盖54的作用下限制了圆柱51的运动,起到了固定的效果。具体的,行车记录仪1与夹持装置3卡接配合,卡接配合的方式方便快捷,便于使用。进一步的,安装座6的整体形状呈圆形,圆形的安装座6便于安装在车顶和仪表盘上。除此之外,夹持装置3的整体形状呈凹形,其便于夹持装置3夹持住行车记录仪1,使用方便。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行车记录仪1可以采用深圳市金恒宇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F600的双镜头行车记录仪器,其配套电路和电源模块也可由该厂家提供,除此之外,本技术中涉及到电路和电子元器件以及模块均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实现,无需赘言,本技术保护的内容也不涉及对于内部结构和方法的改进。本实施例的带双摄像头的智能行车记录仪在使用前,使用人员首先通过安装螺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双摄像头的智能行车记录仪,包括行车记录仪(1),其特征在于:行车记录仪(1)的后侧设有固定板(2),固定板(2)上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两个相互平行的夹持装置(3),固定板(2)的后侧设有连杆(4),连杆(4)的一端设有活动杆(5),活动杆(5)的上方设有安装座(6);固定板(2)的后侧面紧密粘接有两个相互平行的凸块(21),凸块(21)上螺纹连接有第一调节螺旋(22),第一调节螺旋(22)穿过连杆(4)的一端;夹持装置(3)包括上夹持部(31)和上夹持部(31)下方的下夹持部(32),上夹持部(31)内对称开设有两个空腔(311),下夹持部(32)上对称紧密粘接有两个支杆(321),支杆(321)穿过上夹持部(31)的底面并延伸至空腔(311)内,且支杆(321)上套设有弹簧(322);连杆(4)远离凸块(21)一端开设有铰接槽(41),且连杆(4)远离凸块(21)一端螺纹连接有第二调节螺旋(42),第二调节螺旋(42)分别穿过活动杆(5)的底端和铰接槽(41);活动杆(5)的顶面紧密粘接有圆柱(51),圆柱(51)上从下至上依次紧密粘接有限位环(52)和卡块(53),圆柱(51)上还套设有旋盖(54);安装座(6)的底面紧密粘接有螺纹环(61),螺纹环(61)内呈环形等间距的紧密粘接有多个卡扣(62),卡块(53)与卡扣(62)卡接配合,旋盖(54)与螺纹环(61)螺纹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双摄像头的智能行车记录仪,包括行车记录仪(1),其特征在于:行车记录仪(1)的后侧设有固定板(2),固定板(2)上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两个相互平行的夹持装置(3),固定板(2)的后侧设有连杆(4),连杆(4)的一端设有活动杆(5),活动杆(5)的上方设有安装座(6);固定板(2)的后侧面紧密粘接有两个相互平行的凸块(21),凸块(21)上螺纹连接有第一调节螺旋(22),第一调节螺旋(22)穿过连杆(4)的一端;夹持装置(3)包括上夹持部(31)和上夹持部(31)下方的下夹持部(32),上夹持部(31)内对称开设有两个空腔(311),下夹持部(32)上对称紧密粘接有两个支杆(321),支杆(321)穿过上夹持部(31)的底面并延伸至空腔(311)内,且支杆(321)上套设有弹簧(322);连杆(4)远离凸块(21)一端开设有铰接槽(41),且连杆(4)远离凸块(21)一端螺纹连接有第二调节螺旋(42),第二调节螺旋(42)分别穿过活动杆(5)的底端和铰接槽(41);活动杆(5)的顶面紧密粘接有圆柱(51),圆柱(51)上从下至上依次紧密粘接有限位环(52)和卡块(53),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永辉李帅兵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聚芯影像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