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叶轮装配工作转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8901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0 14: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叶轮装配工作转盘,属于自动化生产线技术领域。它解决了传统叶轮装配机构每台机器只能同时装配一个叶轮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本叶轮装配工作转盘包括底座,底座上设置有工作转盘,工作转盘上设置有四个沿工作转盘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模具支架,每个模具支架内设置有模具,工作转盘中心内圈处设置有与工作转盘联动的内齿轮,底座还设置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与内齿轮啮合并驱动工作转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易于维护的优点,结构简单,可同时加工四个叶轮相比传统单模具结构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

A kind of impeller assembly work turnt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叶轮装配工作转盘
本技术属于自动化生产线
,特别涉及一种叶轮装配工作转盘。
技术介绍
多翼式离心风机是离心风机的一种,也是市面上常见的一种通风机,因为该种风机采用的叶轮为多翼式风叶,工作原理和离心风机一样,故而很通俗形象的称为多翼式离心风机,其叶轮的结构通常包括有依次间隔设置的沿环形阵列分布的多个叶片,以及分别设置于环形分布叶片顶部的上前片和设置于环形分布叶片底部的下前片还有设置于中间的中盘。目前上述这种叶轮的叶片的传统安装过程大多是先做成一片片的叶片,将下前片和中盘装在模具上,模具开始旋转同时将叶片插入到下前片上,最后套上上前片用机器将端部压弯。传统工作台大多为一体式结构,通过底部设置一伺服电机来转动模具配合机器插片和取料,通过设置在模具上方的压弯机构压弯成型最后靠底部的气缸顶出叶轮,此结构每台机器只能同时装配一个叶轮生产效率低下,且由于其顶部设置的压弯机构造成模具取出空间仅为一个开口,两侧均为封闭的取料送料机构,后期维护拆卸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生产效率高且结构简单的叶轮装配工作转盘。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叶轮装配工作转盘,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所述的底座上设置有工作转盘,所述的工作转盘上设置有四个沿工作转盘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模具支架,所述的每个模具支架内设置有模具,所述的工作转盘中心内圈处设置有与工作转盘联动的内齿轮,所述的底座还设置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内齿轮啮合并驱动工作转盘。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加工前先将叶轮的中盘和前片放置于模具上,工作转盘通过底部设置的驱动装置带动内齿轮旋转,工作转盘每次旋转九十度代表一个工作位置,每个工作位置上进行一道工序,配合外接插片机构,压弯机构等设备工作加工叶轮,每个模具在各自的工作位置上都能同时工作。解决了单模具设备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同时非一体式结构易于拆卸维护。在上述的叶轮装配工作转盘中,所述的工作转盘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定位孔,在所述的底座上还设置有定位机构,所述的定位机构能够穿过定位孔并实现对工作转盘的机械定位。在上述的叶轮装配工作转盘中,所述的模具包括叶片定位转盘、前片托料盘和中盘定位盘,所述的叶片定位转盘上设置有中盘定位柱和叶片定位槽,所述的前片托料盘上设置有前片定位槽,所述的中盘定位盘上设置有气缸安装孔。在上述的叶轮装配工作转盘中,所述的模具还包括有两个气缸锁紧装置,所述的气缸锁紧装置穿过气缸安装孔锁紧中盘。在上述的叶轮装配工作转盘中,所述的模具底部还设置有直接驱动马达,所述直接驱动马达驱动模具旋转。在上述的叶轮装配工作转盘中,所述的模具旋转时有均匀的六十个工作位置。在上述的叶轮装配工作转盘中,所述的模具支架上设置有叶轮顶出支架,在所述的底座上设置有叶轮顶出气缸,所述的叶轮顶出气缸用于将叶轮顶出支架。在上述的叶轮装配工作转盘中,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减速齿轮和伺服电机,所述的伺服电机直接驱动减速齿轮与工作转盘上的内齿轮啮合。在上述的叶轮装配工作转盘中,所述的工作转盘中心处还设置有电滑环支架,所述的电滑环支架上设置有用于与外部通信用的电滑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叶轮装配工作转盘结构简单,放置前片和中盘时可快速定位,且可同时加工四个叶轮相比传统单模具结构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同时模具四周和上方无机器遮挡有利于后期维护拆卸,可配合多种自动化加工机械组成自动化生产线,兼容性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等轴侧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左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左视图的截面图。图4是本技术的模具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底座;2、工作转盘;3、模具支架;4、模具;5、定位机构;6、叶轮顶出气缸;21、内齿轮;22、驱动装置;23、定位孔;24、电滑环支架;221、减速齿轮;222、伺服电机;241、电滑环;41、叶片定位转盘;42、前片托料盘;43、中盘定位盘;44、气缸锁紧装置;45、直接驱动马达;46、叶轮顶出支架;411、中盘定位柱;412、叶片定位槽;421、前片定位槽;431、气缸安装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如图1至4所示,本叶轮装配工作转盘2包括底座1,底座1上设置有工作转盘2,工作转盘2上设置有四个沿工作转盘2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模具4支架3,每个模具4支架3内设置有模具4,工作转盘2中心内圈处设置有与工作转盘2联动的内齿轮21,底座1还设置有驱动装置22,驱动装置22与内齿轮21啮合并驱动工作转盘2。进一步细说,为了对工作转盘2进行机械定位有利于提高叶轮的成品率,减少材料浪费,工作转盘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定位孔23,在底座1上还设置有定位机构5,定位机构5能够穿过定位孔23并实现对工作转盘2的机械定位。进一步细说,模具4包括叶片定位转盘41、前片托料盘42和中盘定位盘43,叶片定位转盘41上设置有中盘定位柱411和叶片定位槽412,前片托料盘42上设置有前片定位槽421,中盘定位盘43上设置有气缸安装孔431。本装置为叶轮中盘和上下前片以及叶片提供精确的机械定位同时可防止叶轮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位移,提高生产效率和成品率。进一步细说,模具4还包括有两个气缸锁紧装置44,气缸锁紧装置44穿过气缸安装孔431锁紧中盘。通过气缸锁紧装置44可避免每次使用紧固件来固定和拆卸叶轮,减少人工成本和加工时间。进一步细说,模具4底部还设置有直接驱动马达45,直接驱动马达45驱动模具4旋转。直接驱动马达45具有大力矩的优点,又由于采用直接连接方式,减少了由于机械结构产生的定位误差,使得工艺精度得以保证。进一步细说,模具4旋转时有均匀的六十个工作位置。六十个工位可以提供精准定位,同时均匀的工作位置有利于程序控制。进一步细说,模具4支架3上设置有叶轮顶出支架46,在底座1上设置有叶轮顶出气缸6,叶轮顶出气缸6用于将叶轮顶出支架46。本装置提供了自动顶出叶轮成品的功能,方便操作人员或者机器手收取。进一步细说,驱动装置22包括减速齿轮221和伺服电机222,伺服电机222直接驱动减速齿轮221与工作转盘2上的内齿轮21啮合。本装置配合定位机构5能达到0.01mm的精度。进一步细说,工作转盘2中心处还设置有电滑环241支架24,电滑环241支架24上设置有用于与外部通信用的电滑环241。电滑环241能够传输功率电源和信号电源,扩展性强。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尽管本文较多地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叶轮装配工作转盘,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的底座(1)上设置有工作转盘(2),所述的工作转盘(2)上设置有四个沿工作转盘(2)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模具支架(3),所述的每个模具支架(3)内设置有模具(4),所述的工作转盘(2)中心内圈处设置有与工作转盘(2)联动的内齿轮(21),所述的底座(1)还设置有驱动装置(22),所述驱动装置(22)与内齿轮(21)啮合并驱动工作转盘(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叶轮装配工作转盘,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的底座(1)上设置有工作转盘(2),所述的工作转盘(2)上设置有四个沿工作转盘(2)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模具支架(3),所述的每个模具支架(3)内设置有模具(4),所述的工作转盘(2)中心内圈处设置有与工作转盘(2)联动的内齿轮(21),所述的底座(1)还设置有驱动装置(22),所述驱动装置(22)与内齿轮(21)啮合并驱动工作转盘(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叶轮装配工作转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作转盘(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定位孔(23),在所述的底座(1)上还设置有定位机构(5),所述的定位机构(5)能够穿过定位孔(23)并实现对工作转盘(2)的机械定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叶轮装配工作转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具(4)包括叶片定位转盘(41)、前片托料盘(42)和中盘定位盘(43),所述的叶片定位转盘(41)上设置有中盘定位柱(411)和叶片定位槽(412),所述的前片托料盘(42)上设置有前片定位槽(421),所述的中盘定位盘(43)上设置有气缸安装孔(43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叶轮装配工作转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斌超陈华明潘利锋胡志华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金浪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