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气混合双粒铆钉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8879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0 14: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电气混合双粒铆钉机,包括机身、脚踏装置、下模机构、主轴传动机构、大梁机构和下料机构;所述主轴传动机构包括电机固定板、电机、主动轮、主轴固定座、飞轮和皮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下模机构使工件实现能纵向移动上料和纵向移动下料,此设计不但使其避免了上模在下压时会出现压伤人手的现象,其还实现了能适合对产品上表面的不同位置进行铆接加工,且使其的加工操作更灵活,而下模机构、下料机构、大梁机构和主轴传动机构的组合使用使其实现了每次操作都能同时对二粒铆钉进行铆接操作,其大大提高了铆接效率和产能,并解决了传统的铆钉机因每次操作时只能铆接一粒铆钉而导致其具有铆接效率低的问题,其实用性强。

An electric hybrid double grain rivet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气混合双粒铆钉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气混合双粒铆钉机。
技术介绍
传统的铆钉机每次操作时一般只能对一粒铆钉进行铆接,其的铆接效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且当铆钉机对铆钉完成铆接操作后,其需要工人马上将完成铆接的工件取走,当人工稍微担误了点时间才将完成铆接的工件取走的过程会经常出现被二次下压的铆钉机压伤手的现象,从而导致工伤事故的发生,其不但使用不方便,其还不符合企业安全生产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气混合双粒铆钉机,其使工件实现能纵向移动上料和纵向移动下料,此设计不但使其避免了上模在下压时会出现压伤人手的现象,其还实现了能适合对产品上表面的不同位置进行铆接加工,且使其的加工操作更灵活,而下模机构、下料机构、大梁机构和主轴传动机构的组合使用使其实现了每次操作都能同时对二粒铆钉进行铆接操作,其有效地解决了传统的铆钉机每次只能对一粒铆钉进行铆接的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电气混合双粒铆钉机,包括机身,机身下端的前侧设置有脚踏装置,机身中部的前侧设置有下模机构,机身的右侧设置有主轴传动机构,机身的上端设置有大梁机构,大梁机构的前端安装有下料机构;所述主轴传动机构包括电机固定板,电机固定板的一侧设置有电机,电机的一侧设置有主动轮,电机的上方设置有主轴固定座,贯穿主轴固定座的中心设置有主轴,主轴固定座的一侧设置有飞轮,主动轮与飞轮连接有皮带。主轴传动机构通过主轴与大梁机构连接组装。下模机构的前侧设置为上下料工位。进一步地,所述下模机构包括安装架,安装架的上面设置有滑台,滑台的上面设置有滑轨,于滑轨上滑动设置有下模座滑块,滑轨的一侧设置有气缸,下模座滑块的上面设置有下模固定座,下模固定座与气缸连接有丝杆,下模固定座的上面设置有下模,下模设置有一个或若干个。进一步地,所述大梁机构包括纵向分布的主梁,主梁的下面一左一右分布有二条下料辅助器驱动杆,主梁的前侧竖向设置有上模轴,上模轴的下端设置有与下模配套使用的上模,上模设置有一个或若干个。主轴的一端与飞轮连接,主轴的另一端与主梁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下料辅助器包括下料嘴安装架,下料嘴安装架的上面设置有下料嘴安装杆,下料嘴安装架的下面安装有下料嘴。进一步地,所述下料机构包括左振动盘支架和右振动盘支架,且左振动盘支架与右振动盘支架为左右对称分布,左振动盘支架的上面设置有左振动盘,右振动盘支架的上面设置有右振动盘,左振动盘的一侧斜向设置有左侧送料传送轨道,右振动盘的一侧斜向设置有右侧送料传送轨道,左侧送料传送轨道的一侧设置有左侧下料辅助器,右侧送料传送轨道的一侧设置有右侧下料辅助器,左侧送料传送轨道的下端设置有左侧送料轨道入口,右侧送料传送轨道的下端设置有右侧送料轨道入口。其中一条下料辅助器驱动杆的前端通过螺丝与左侧下料辅助器固定连接,另一条下料辅助器驱动杆的前端通过螺丝与右侧下料辅助器固定连接。左振动盘支架和右振动盘支架的下面均设置有直振器,使分别装在左振动盘和右振动盘内的铆钉均在位于其下方的直振器的驱动下能进入到设置在其一侧的每条送料传送轨道内。进一步地,所述左振动盘与右振动盘为左右对称分布,左侧送料传送轨道与右侧送料传送轨道为左右对称分布,左侧下料辅助器与右侧下料辅助器为左右对称分布。进一步地,所述脚踏装置包括踩脚板,及与踩脚板连接设置的踩脚板连接杆。进一步地,机身的一侧还能设置有触摸控制面板,触摸控制面板内置有控制各个机构运行的PLC控制器,PLC控制器可采用但不局限于东莞市精一控自动化电气有限公司生产的控制器。本技术的一种电气混合双粒铆钉机,包括机身、脚踏装置、下模机构、主轴传动机构、大梁机构和下料机构;所述主轴传动机构包括电机固定板、电机、主动轮、主轴固定座、飞轮和皮带。本技术的下模和上模均设置有二个,操作人员首先将待需铆接的工件分别放到二个下模的上面,由于下模机构的气缸与下模座滑块连接有丝杆,当下模机构中的气缸启动时,气缸通过丝杆能带动下模座滑块在滑轨的上面进行纵向滑动,而下模通过下模固定座能随下模座滑块的移动而纵向移动,使放置在下模上的工件能向后移送至上模的正下方;下料机构中的左振动盘内的铆钉通过左侧送料传送轨道能传送至左侧送料轨道入口的位置,同理,右振动盘内的铆钉通过右侧送料传送轨道能传送至右侧送料轨道入口的位置,当主轴传动机构中的电机反向旋转时能带动主动轮旋转,主动轮反向旋转时通过皮带能带动飞轮反向旋转,反向旋转的飞轮通过主轴能带动大梁机构的前端作下压运动,大梁机构向下运动时能同步带动上模和二条下料辅助器驱动杆随之而作下压运动,二条下料辅助器驱动杆下压时能分别推动与之连接的每个下料辅助器下降至每个送料轨道入口的下面,即使装在左振动盘内的铆钉从左侧送料轨道入口出来后能掉落到左侧下料辅助器内及装在右振动盘内的铆钉从右侧送料轨道入口出来后能掉落到右下料辅助器内,从而实现能同步对二枚铆钉完成铆接前的上料;随着大梁机构在主轴传动机构的驱动下继续往下移动,左侧下料辅助器和右下料辅助器共同在大梁机构的驱动下能下降至工件的表面,接着,二个上模在大梁机构的驱动下能同步将左侧下料辅助器和右下料辅助器内的铆钉铆压到工件的表面上;当大梁机构中的二个上模对铆钉完成铆接操作后,主轴传动机构中的电机正向旋转,使大梁机构中的上模和下料机构中的二个下料辅助器均在主轴传动机构的驱动下能向上作复位运动,再接着,下模机构中的气缸启动并将下模向前推送至上下料工位供工人取走下料,同时,工人能将下一个待铆接的工件放到下模的上面开始新一轮的铆接操作,如此循环;下模机构使工件实现能纵向移动至上模的下方进行铆接加工及将完成铆接加工的工件向前移出后才下料,下模机构的设计不但使其避免了上模在下压时会出现压伤人手的现象,其还实现了能适合对产品上表面的不同位置进行铆接加工,使其的加工操作更灵活,而下模机构、下料机构、大梁机构和主轴传动机构组合使用的设计使其实现了每次操作能同时对二粒铆钉进行铆接操作,其大大提高了铆接效率和产能,并解决了传统的铆钉机因每次操作时只能铆接一粒铆钉而导致其具有铆接效率低的问题,其实用性强。附图说明为了易于说明,本技术由下述的较佳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图1为本技术一种电气混合双粒铆钉机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电气混合双粒铆钉机的主轴传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电气混合双粒铆钉机的下模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电气混合双粒铆钉机的大梁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电气混合双粒铆钉机的下料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气混合双粒铆钉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机身下端的前侧设置有脚踏装置,机身中部的前侧设置有下模机构,机身的右侧设置有主轴传动机构,机身的上端设置有大梁机构,大梁机构的前端安装有下料机构;所述主轴传动机构包括电机固定板,电机固定板的一侧设置有电机,电机的一侧设置有主动轮,电机的上方设置有主轴固定座,贯穿主轴固定座的中心设置有主轴,主轴固定座的一侧设置有飞轮,主动轮与飞轮连接有皮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气混合双粒铆钉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机身下端的前侧设置有脚踏装置,机身中部的前侧设置有下模机构,机身的右侧设置有主轴传动机构,机身的上端设置有大梁机构,大梁机构的前端安装有下料机构;所述主轴传动机构包括电机固定板,电机固定板的一侧设置有电机,电机的一侧设置有主动轮,电机的上方设置有主轴固定座,贯穿主轴固定座的中心设置有主轴,主轴固定座的一侧设置有飞轮,主动轮与飞轮连接有皮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气混合双粒铆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机构包括安装架,安装架的上面设置有滑台,滑台的上面设置有滑轨,于滑轨上滑动设置有下模座滑块,滑轨的一侧设置有气缸,下模座滑块的上面设置有下模固定座,下模固定座与气缸连接有丝杆,下模固定座的上面设置有下模,下模设置有一个或若干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气混合双粒铆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梁机构包括纵向分布的主梁,主梁的下面一左一右分布有二条下料辅助器驱动杆,主梁的前侧竖向设置有上模轴,上模轴的下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见闻唐军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华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