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守仁专利>正文

照明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8446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照明器,包括有一由绝缘材料所形成并于前端形成一开口的壳体、一固设于前述壳体中的控制件、一设于前述壳体的开口处且具有一固设部及至少一散热部的散热件、一设置于前述固设部且具有一发光部的发光件、以及一以半透明材料形成而于其前端形成有一导光孔且盖罩前述发光件的导光罩;借由上述结构,可有效散热以维妥善运作,且借由前述导光罩提供聚光效果与侧面光照明效果。(*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照明器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照明器,特别是关于一种具有导光罩的照明器。
技术介绍
现有照明器主要具有一壳体、 一容置于该壳体中的控制件、以及一直 接或间接受前述壳体所支持且电连接于前述控制件的发光件,前述发光件 是借由与前述控制件的电连接关系,依前述控制件的控制信号呈现不同的 亮度状态。当前述发光件是一高功率的发光二极管时,前述现有照明器通 常另包括有一散热件。前述作为发光件的高功率发光二极管通电运作时所 释放的热量,是由前述散热件所排除,以维持前述现有照明器的正常运作 并防止发光件的使用寿命因受高热而大幅縮短。然而,前述现有照明器所发出的光线是朝前方放射而出的,不仅无法 提供聚光效果,亦不能提供有效的侧面光以供使用者作有效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上述现有照明器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提 供聚光效果且具有侧面光的照明器。为达前述目的,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手段是令前述照明器主要包 括有一由绝缘材料所形成并于前端形成一开口的壳体、 一固设于前述壳体 中的控制件、 一设于前述壳体的开口处且具有一固设部及至少一散热部的 散热件、 一设置于前述固设部且具有一发光部的发光件、以及一以半透明 材料形成而于其前端形成有一导光孔且盖罩前述发光件的导光罩。本技术借由上述结构,不但可在采用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作为前述 发光件时有效散热以维持妥善运作状态,且借由前述导光罩可令朝前射出 的光线受其导光孔的限制而呈现聚光效果,并于侧面角度呈现柔和的侧面 光照明效果,确实能够达到本技术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3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侧剖面图。 图4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5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6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侧剖面图。(10)壳体 (12)第二连接部 (14)连接孔 (21)导线 (301)通孔 (32)散热部 (41)发光部 (50)导光罩 (52)导光孔(ll)第一连接部 (13)绝缘部 (20)控制件(30) 散热件(31) 固设部 (40)发光件 (42)接脚 (51)周壁 (53)结合口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3,分别揭露有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分解 图及侧剖面图。本技术是一种照明器,其主要包括有一壳体IO、 一控制件20、 一 散热件30、 一发光件40、以及一导光罩50。前述壳体10是由一绝缘材料所形成。在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前 述壳体10是于其前端设有一开口(未标号)的钵状体。具体而言,可采用喷 砂玻璃、毛玻璃、塑胶、树脂或橡胶等绝缘材料制造前述壳体10。于前述 壳体10后端可进一步设置至少一连接孔14。前述控制件20是固设于前述壳体10中,具有至少一延伸至前述壳体 10外部的导线21。当前述壳体10后端进一步形成有至少一连接孔14时, 可令前述控制件20的导线21通过前述连接孔14,并延伸至前述壳体10的外部,以连接一外部电源(图中未示)而取得所需的电力。前述散热件30是设于前述壳体10的开口处,其具有一固设部31以及 至少一与前述固设部31热接触的散热部32。在本实施例中,前述固设部 31是一位于前述壳体10开口中心处的碗体,且其底部形成有数个通孔301 , 而前述散热部32则是自前述固设部31朝径向延伸的鳍片,亦即前述作为 散热部32鳍片具有一结合于前述固设部31上的近心端(proximal end)及 一结合于前述壳体开口内缘的远心端(distal end)。前述发光件40是设置于前述固设部31内,且具有一电连接于前述控 制件20的发光部41。较受偏好的是,前述发光件40是一发光二极管。在 本实施例中,前述发光件40具有数个接脚42。这些接脚42是延伸自前述 作为发光部41的发光二极管,且于穿过前述通孔301后电连接于前述控制 件20。该发光件40可借由其接脚42接受来自控制件的电力与控制信号, 并控制其发光部41的发光或熄灭态样。前述导光罩50是由半透明材料所形成的罩体,其设于前述固设部31, 且盖罩前述发光件40。具体而言,可采用诸如喷砂玻璃、毛玻璃、塑胶、 树脂、或橡胶等半透明材料以制造前述导光罩50。在本实施例中,前述导 光罩50具有一周壁51、 一形成于其前端的导光孔52以及一形成于其后端 的结合口 53(如图3所示),该导光罩50即利用前述结合口 53结合于前述 散热件30的固设部31上。使用时,前述发光件40是朝前呈放射状地发出光线,因此位于周边部 分的光线的行进方向是呈现出侧向偏斜的状态,而位于中心部的光线则是 呈现朝前直线前进的状态。由于前述导光罩50周壁51阻隔了前述发光件 40的侧向偏斜光线,因此,前述导光罩50的周壁51借由其半透明的特性, 可发出温润的侧面光而提供良好的侧面照明效果;另一方面,自前述导光 罩50的导光孔52向前射出的光线主要是前述呈现朝前直线前进的状态, 因此可以呈现出聚光的照明效果。本技术所提供照明器的主要目的即在于改善现有照明器的缺点, 并达成前述聚光效果与侧面光效果。即使对于其结构或元件进行调整或釆 用不同于前述实施例的形态,只要能够以本技术所揭示的技术手段达 成本技术的目的,皆应涵盖于本技术的范围之中。请参阅图4至图6,分别揭露有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分解 图及侧剖面图。本技术第二实施例即呈现了有异于前述第一实施例的结构,但其 主要技术手段与所达成的目的仍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相同。本技术第二 实施例亦同样包括有一壳体10、 一控制件20、 一散热件30、 一发光件40、以及一导光罩50,其异于前述第一实施例者在于前述壳体10后端是形成为一灯座,其上形成有一第一连接部ll、 一第 二连接部12、以及一分隔前述第一连接部11与第二连接部12的绝缘部13。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形成为灯座的壳体10后端形成一锥体,前述第一连接 部11是形成于壳体10后端的尖突处,前述第二连接部12是形成于该壳体 10的外周壁上,而前述绝缘部13则环设于前述第一连接部11与第二连接 部12之间。前述控制件20具有二导线21,其是分别电连接于前述第一连接部11 与第二连接部12。具体而言,前述二导线21是分别电连接于前述第一连接 部11与第二连接部12的内侧,当需电连接外部电源时,是将前述形成为 灯座的壳体IO后端插设于一内部设有供电端子的供电插座(图中未示)上, 使该供电插座的供电端子电连接于前述第一连接部11与第二连接部12外 侧,进而经前述二导线21对于前述控制元件提供电力。前述散热部32是一具有一筒壁、 一后端开口及一前端开口的罩体;前 述筒壁是呈凹凸状,借以提供较大的表面积以图更佳的散热效果。前述散 热部32的后端开口是结合于前述壳体10的开口,前述固设部31则是一结 合于前述散热部32前端开口的板体,其具有一正面与一背面。前述发光件40的发光部41是露出于前述固设部31的正面,且具有自 前述发光部41向后伸出于前述固设部31的背面并电连接于前述控制件20 的数个接脚42。前述半透明材料所形成的导光罩50是盖罩前述发光件40,且以其结合 口 53结合于前述散热件30的固设部31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照明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一壳体,是由绝缘材料所形成,其前端形成有一开口; 一控制件,是固设于前述壳体中,具有至少一延伸至前述壳体外部的导线; 一散热件,是设于前述壳体的开口处,其具有一固设部以及至少一与前述固设部 热接触的散热部; 一发光件,是设置于前述固设部且具有一电连接于前述控制件的发光部; 一导光罩,设于前述固设部且盖罩前述发光件,其是由半透明材料所形成的罩体,具有一周壁且于其前端形成有一导光孔,于其后端形成有一结合于固设部上的结合 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守仁
申请(专利权)人:张守仁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