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用伸缩型外侧门把手组装体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用伸缩型外侧门把手组装体,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外侧门把手能够收纳在车门外侧板的内部或向车门外侧板的外部凸出的车辆用伸缩型外侧门把手组装体。
技术介绍
一般而言,车辆中形成有能够使驾驶员或其同乘的搭乘者搭乘的规定大小的车室,为了开闭上述车室,具有车室开闭门。上述车室开闭门为了使搭乘者能够容易地将其开闭,在朝向车门的车室内侧的内侧面安装有内侧车门把手,并在朝向车室外侧的外侧面安装有外侧门把手。上述各车门把手与将车门固定于车体的车门闩锁联动地连接,通过各车门把手的操作来解开车门闩锁,从而能够打开车门。上述外侧门把手一般可旋转运动地安装在车门的外侧板,以能够向沿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凸出的方式设置在车门外侧板,以使得搭乘者能够容易地握持。如上所述,如果外侧门把手设置为向沿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凸出,则搭乘者的操作便利性提高,但是,由于凸出的外侧门把手导致车辆的外观变差,另外,不仅车辆行驶时有可能引发行驶噪音,还有可能因行驶阻力而引起行驶性能下降。最近为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用伸缩型外侧门把手组装体,其特征在于,包括:/n外侧门把手,能够比构成车辆车门的车门外侧板向车辆的宽度方向外侧凸出或收纳在形成于所述车门外侧板的开口部;/n前连杆,其一端可旋转地连接在所述外侧门把手的沿车辆长度方向的前方部位;/n连接连杆,其一端与所述前连杆的另一端可旋转地连接,并且能够沿车辆的长度方向移动;和/n后连杆,其一端与所述连接连杆的另一端可旋转地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外侧门把手可旋转地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20180831 KR 10-2018-01034911.一种车辆用伸缩型外侧门把手组装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侧门把手,能够比构成车辆车门的车门外侧板向车辆的宽度方向外侧凸出或收纳在形成于所述车门外侧板的开口部;
前连杆,其一端可旋转地连接在所述外侧门把手的沿车辆长度方向的前方部位;
连接连杆,其一端与所述前连杆的另一端可旋转地连接,并且能够沿车辆的长度方向移动;和
后连杆,其一端与所述连接连杆的另一端可旋转地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外侧门把手可旋转地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伸缩型外侧门把手组装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支撑连杆,其一端与所述后连杆的规定部位可旋转地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车门外侧板可旋转地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伸缩型外侧门把手组装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收纳所述连杆的外壳,
在所述外壳的内部形成有引导所述连接连杆的移动的一个以上的引导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伸缩型外侧门把手组装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连杆的一端和另一端通过销分别紧固在所述前连杆和所述后连杆;
所述销插入所述一个以上的引导孔而被导向移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伸缩型外侧门把手组装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个以上的引导孔包括:沿车辆的长度方向前后配置的前引导孔和后引导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伸缩型外侧门把手组装体,其特征在于:
与紧固所述连接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后连杆的一端的所述销被插入并被导向移动的所述后引导孔连通地形成有备用孔,所述销插入该备用孔并能够移动;
所述备用孔的宽度形成为比所述引导孔的宽度宽。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伸缩型外侧门把手组装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作动器,沿车辆的长度方向向后方推动所述连接连杆。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用伸缩型外侧门把手组装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作动器包括:
接收外部动力而旋转的主动齿轮;
与所述主动齿轮啮合而旋转的从动齿轮;和
扇形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而旋转,并且推动所述连接连杆。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用伸缩型外侧门把手组装体,其特征在于:
技术研发人员:韩正镐,郭琼泽,南尽禹,
申请(专利权)人: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