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材后续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形成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482576 阅读:28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0 11: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片材后续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形成系统。在该片材后续处理装置(10)中,收容桨(32)与随着片材堆积器(30)上的片材(S1)的层叠张数增加而片材按压部件(400)产生于片材(S1)的搬送阻力(R1)的增加比例联动地,使由收容桨(32)产生于片材(S1)的搬送力(F1)的增加比例增加。

Sheet post-process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片材后续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片材后续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技术介绍
已知有如下方法:在将装载的片材在搬送方向以及与搬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进行调整而进行穿孔、装订等处理的片材后续处理装置中,在将装载的片材的束在搬送方向上进行调整的情况下,通过具有可挠性部件的收容桨(paddle)的旋转,将片材的束在向端引导部按压的方向上进行搬送(日本特开2004-284716号公报、日本特开2007-223701号公报)。根据片材的卷曲特性、片材的刚性等片材的物性,还可能随着片材的装载张数增加而片材的束鼓起而与设置于片材的束的上侧的导引部件接触,所以提出了各种方式的片材按压部件。
技术实现思路
在使用收容桨的旋转的片材的搬送的情况下,随着片材的装载张数增加,收容桨的弯曲增加,所以与片材的接触面积增加而搬送力增加。但是,在片材的装载张数增加时,设置于端引导部侧的上方的片材按压部件被抬起,所以片材按压部件的向片材的按压力增加。其结果是在片材与片材按压部件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增加而搬送阻力增加,结果是妨碍片材搬送。通常而言,在片材的装载张数少的情况下无需片材按压部件,所以片材按压部件采用了如在某一定的张数或者某一定的装载高度以前不发挥功能而在超过某一定的张数或者某一定的装载高度时发挥功能那样的结构。因此,搬送阻力相对片材的装载张数或者片材的装载高度不线性地增加,而在超过某一定的张数或者某一定的装载高度时急剧增加。另一方面,收容桨的搬送力大致线性地增加。在超过某一定的张数或者某一定的装载高度时,收容桨的搬送力和片材按压部件的搬送阻力的差变小。其结果,有可能收容桨的搬送力弱于片材按压部件的搬送阻力而无法通过收容桨搬送片材。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提供一种具备如下结构的片材后续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形成系统:即使在片材的层叠张数超过一定的装载高度的情况下,收容桨的搬送力也不会弱于片材按压部件的搬送阻力而能够通过收容桨搬送片材。在该片材后续处理装置中,具备:处理托盘,层叠配置片材;纵向调整部件,对层叠配置于上述处理托盘的上述片材的搬送方向的前端部侧及后端部侧进行调整;以及片材按压部件,用于从上方侧按压装载于上述处理托盘的上述片材。上述纵向调整部件与随着上述处理托盘上的上述片材的层叠张数增加而上述片材按压部件产生于上述片材的搬送阻力的增加比例联动地,使由上述纵向调整部件产生于上述片材的搬送力的增加比例增加。在该图像形成系统中,具备图像形成装置以及片材后续处理装置,该片材后续处理装置对通过上述图像形成装置而形成有图像的片材实施后续处理。上述片材后续处理装置是上述中的任意一个记载的片材后续处理装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方案以及优点根据与随附的附图关联地理解的与本专利技术有关的以下详细说明而变得明确。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图像形成系统的整体结构的图。图2是示出关联技术的仅收容桨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图3是图2中的沿III-III箭头观察时的剖面图。图4至图7是示出关联技术的向片材堆积器(stacker)的片材层叠状态的第1工序图至第4工序图。图8是示出关联技术的收容桨的向片材的搬送力的变化和片材按压部件的向片材的搬送阻力的变化的关系的图。图9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收容桨的向片材的搬送力的变化和片材按压部件的向片材的搬送阻力的变化的关系的图。图10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仅收容桨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图11至图14是示出使用实施方式1的收容桨的情况下的作用效果的第1示意图至第4示意图。图15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仅收容桨的结构的剖面图。图16是示出使用实施方式2的收容桨的情况下的作用效果的示意图。图17是实施方式3的俯视收容桨时的图。图18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收容桨的向片材的搬送力的变化和片材按压部件的向片材的搬送阻力的变化的关系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各实施方式的片材后续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在以下说明的各实施方式中,除了提到个数、量等的情况、特别记载的情况以外,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并非一定被该个数、量等限定。有时对同一构件、相当构件附加同一参照编号,不反复进行重复的说明。在附图中,未依照实际的尺寸的比例而图示,为了使构造易于理解,有以使构造明确的方式变更比例而图示的部位。本实施方式涉及图像形成系统1,该图像形成系统1具备: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2;以及片材后续处理装置10,对通过该图像形成装置2而形成了图像的片材进行后续处理。图像形成装置2也可以是彩色打印机、单色打印机或者传真机。还可以是单色打印机、彩色打印机以及传真的复合机(MFP:Multi-FunctionalPeripheral)。(实施方式1)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图像形成系统1的整体结构的图。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系统1具备:图像形成装置2;以及片材后续处理装置10,对通过图像形成装置2形成了图像的片材(与记录材料相当)实施后续处理。在本说明书中,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以图1为基准,将图1所示的片材后续处理装置10的相对纸面的跟前侧设为前方、将里侧设为后方。图像形成装置2例如是通过电子照相方式形成彩色图像的复印机。图像形成装置2具有读取部3和打印部4。读取部3读取原稿的图像并作为图像数据供给给打印部4。打印部4具有感光体、曝光装置、显影器、中间转印带等公知的图像形成构件,通过这些图像形成构件在从内置的供纸部供给的片材上形成图像。片材后续处理装置10将通过图像形成装置2形成了图像的片材重叠多张而进行穿孔、装订等作为后续处理。片材后续处理装置10具备搬送部11、后续处理部20、子托盘70、主托盘80以及控制部90。搬送部11将从打印部4排出的片材进一步搬送到下游侧。搬送部11也可以设置于图像形成装置2。后续处理部20进行后续处理(穿孔、装订等)。子托盘70是接受未被实施后续处理而从后续处理部20排出的片材的部分。主托盘80接受被实施了后续处理而从后续处理部20排出的片材。控制部90是控制片材后续处理装置10的整体的部分。控制部90例如设置于后续处理部20内。控制部90也可以被设置为与图像形成装置2的控制部一体。搬送部11具备一对入口辊12、一对中间辊13以及一对出口辊14。入口辊12接受从打印部4排出的图像形成完毕(印刷完毕)的片材。中间辊13将片材搬送到下游侧。出口辊14朝向后续处理部20搬送片材。后续处理部20具备一对第1搬送辊21、一对第2搬送辊22、一对第3搬送辊23以及一对第4搬送辊24。第1搬送辊21是接受由搬送部11搬送来的片材的辊。第2搬送辊22是将从第1搬送辊21送来的片材朝向后述片材堆积器30排出的辊。第3搬送辊23以及第4搬送辊24是将从第1搬送辊21送来的片材搬送到子托盘70的辊。后续处理部20在第1搬送辊21的下游且第2搬送辊22以及第3搬送辊23的上游具有路径切换部件25。路径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片材后续处理装置,具备:/n处理托盘,层叠配置片材;/n纵向调整部件,对层叠配置于所述处理托盘的所述片材的搬送方向的前端部侧及后端部侧进行调整;以及/n片材按压部件,用于从上方侧按压装载于所述处理托盘的所述片材,/n所述纵向调整部件与随着所述处理托盘上的所述片材的层叠张数增加而所述片材按压部件产生于所述片材的搬送阻力的增加比例联动地,使由所述纵向调整部件产生于所述片材的搬送力的增加比例增加。/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831 JP 2018-1630211.一种片材后续处理装置,具备:
处理托盘,层叠配置片材;
纵向调整部件,对层叠配置于所述处理托盘的所述片材的搬送方向的前端部侧及后端部侧进行调整;以及
片材按压部件,用于从上方侧按压装载于所述处理托盘的所述片材,
所述纵向调整部件与随着所述处理托盘上的所述片材的层叠张数增加而所述片材按压部件产生于所述片材的搬送阻力的增加比例联动地,使由所述纵向调整部件产生于所述片材的搬送力的增加比例增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后续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纵向调整部件包括:
旋转轴;
可挠性的桨,相对所述旋转轴被设置为放射状,与所述旋转轴一起旋转;以及
突起状部,相对所述旋转轴的旋转方向被设置于所述桨的下游侧,相对所述旋转轴被设置为放射状,与所述旋转轴一起旋转,
从所述桨的前端部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藤岛辰巳
申请(专利权)人: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