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有机酸酸化剂和常规无效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8142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0 11:07
本申请公开涉及酸化剂作为局部活性成分与常规无效化合物的组合在制备治疗局部病变疾病的局部药物组合物中的应用,包含该酸化剂局部活性成分和常规无效化合物的用于治疗局部病变疾病的局部药物组合物,以及包含该组合物的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包含有机酸酸化剂和常规无效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本申请公开涉及有机酸酸化剂作为局部活性成分与常规无效化合物的组合在制备治疗局部病变疾病的局部药物组合物中的应用,包含该酸化剂局部活性成分和常规无效化合物的用于治疗局部病变疾病的局部药物组合物,以及包含该组合物的装置。
技术介绍
由于有大量研究工作支持,实体肿瘤常被用作局部病变疾病、尤其是难治性局部病变疾病的研究模型。实体肿瘤是一种具有瘤体征状的肿瘤疾病,瘤体是包含有肿瘤细胞的一种特征性病变组织。以胰腺癌瘤体为例,胰腺癌细胞在其中仅占约30%的体积比。可见,除了肿瘤细胞,瘤体组织中往往还存在更大量的其它组成(有时亦被称作肿瘤细胞的微环境),包括其它多种细胞、多种细胞间质、多种管道等。抗肿瘤药物开发所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特异性。细胞毒药物基于肿瘤细胞抑制实验的阳性结果,可以通过全身用药靶向肿瘤细胞。然而,由于不能对靶细胞和正常细胞作足够区别,其有效剂量与安全限量之差不够大,故在产生全身性疗效(瘤体内、外的肿瘤细胞抑制效应)的同时,也会产生全身性毒性的较大风险。此外,药物分子需在瘤体组织内有效渗透才能与其间的肿瘤细胞发生作用,而这并不是一个无障碍事件。对于某些瘤体乏血供肿瘤(例如胰腺癌)而言,患者受益的机会则更小。局部给药具有将药物进行物理靶向的优点。于是曾经有人认为,细胞毒药物的局部给药可以提高其瘤内浓度、从而提高其疗效。然而,局部给药细胞毒药物却并未显示出疗效的明显提高。仅仅提高其瘤内浓度,似乎尚不能明显提高其靶向瘤内组织中癌细胞的效率。除了求助于其缓释形式以外,细胞毒药物在临床上几乎仍全身给药。化学消融剂(高纯度乙醇、高浓度酸碱)不以细胞破坏而以组织破坏为特征。与细胞毒药物相比,其几乎无靶向癌细胞的全身疗效,却往往显示出更高局部疗效。然而,它们通常是不能对靶组织和其它组织作足够区别的強破坏剂。这使得它们实际能够应用的介入体积(例如酸碱用量不超过0.2ml/kg)和介入部位非常受限(例如对瘤体所在器官的限制、瘤体边缘消融受限等)。因而,近十年来化学消融剂以经从恶性实体肿瘤临床上淡出。实际上,目前临床上以几乎没有局部安全性和局部疗效均高的局部药物。因而,仍然需要开发新的治疗诸如实体肿瘤的局部病变疾病的药物、尤其是局部药物,以满足现有技术尚不能满足的各种临床需求。实际上,其它局部病变、尤其是顽固性局部病变疾病的防治也都有这个急迫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防和治疗局部病变疾病、尤其是难治性局部病变疾病的局部药物。更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物理地靶向局部病变、但却具有较高特异性的局部药物。根据本申请公开的一个方面,其提供一种用于治疗局部病变相关疾病的局部药物组合物,其包含作为酸化剂的任选被1-3个羟基取代的C1-10脂族羧酸、常规无效化合物、以及药物学可接受的液体载体,其中在该局部药物组合物中,所述酸化剂的浓度(w/v)为大于1%至20%、1.5-20%,优选为2.5%~15%或3.5%~10%,还优选为1.5%~10%或1.5%~7.5%,或者3.5-15%、优选为5%~12.5%或5%~10%,以及所述常规无效化合物的浓度(w/v)为大于0.35%至小于50%、优选为0.35-40%。根据本申请公开的另一个方面,其提供酸化剂作为局部活性成分与常规无效化合物的组合在制备用于治疗局部病变疾病的局部药物组合物中的应用,其中所述酸化剂包括任选被1-3个羟基取代的C1-10脂族羧酸。在此方面,该局部药物组合物包含所述酸化剂、所述常规无效化合物、以及药物学可接受的液体载体,且在所述局部药物组合物中,所述酸化剂的浓度(w/v)为大于1%至20%、1.5-20%,优选为2.5%~15%或3.5%~10%,还优选为1.5%~10%或1.5%~7.5%,或者3.5-15%、优选为5%~12.5%或5%~10%,以及所述常规无效化合物的浓度(w/v)为大于0.35%至小于50%、优选为0.35-40%。根据本申请公开的再一个方面,其提供一种预防和治疗局部病变疾病的方法,其包括向有此需要的个体局部给药根据本申请公开的药物组合物。根据本申请公开的包含所述酸化剂及作为其局部活性协同药物的常规无效化合物的组合物与含相应成分的单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提供了针对局部病变疾病的协同作用从而提高有效性,同时又有可能提供针对非特异性组织破坏的拮抗作用从而提高安全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与局部病变疾病治疗的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与现有细胞毒药物相比,显示出几乎无毒的全身安全性和明显较高的局部病变疗效;与现有分子靶向药物相比,显示出不那么苛刻的适应症筛选,以及针对快速生长瘤体、大瘤体和乏血供瘤体的巨大潜力;与现有化学消融剂相比,显示出更高的特异性,即在显示出对局部病变的有效性的同时,也显示出对非病变组织明显低得多的局部刺激性,从而可以有较大的介入适应范围和较高的应用体积。本专利技术的应用和组合物也不受现有细胞毒性药物和现有分子靶向药物遭遇的耐药性问题的困扰。此外,该应用和组合物制备方便、成本便宜,特别有助于使难以承受高额费用的广大人群也享受到安全、有效治疗。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发现,酸化剂作为局部活性成分与常规无效化合物的组合在治疗局部病变疾病方面具有协同作用,尤其是它们在治疗局部病变疾病的局部药物组合物中的浓度具有如下所限定的量比时。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中,所用术语“局部活性成分”是指局部药物中提供局部作用(通常是对局部组织的破坏作用)的活性成分。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中,所用术语“局部作用”或“局部活性”是指主要是由药剂本身而非带药血液在靶区产生药理作用或药理活性。术语“局部药物(组合物)”是指主要通过局部作用产生药效的治疗药物(组合物)。在此所用术语“靶区”是指给药的目标部位,例如局部病变的相邻处、界面、内部(优选为内部)等等。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中,术语“协同作用”是指活性组分的共用显示出的比它们分别单用对治疗更为有利的药学效应,其包括例如协同药效和协同安全性。术语“协同药效”是指活性组分共用显示出的比任一组分单用都更高的所需药效和/或该共用显示出的任一组分单用都未显示出的所需药效(例如新增的免疫效应)。术语“协同安全性”是指活性组分共用显示出的比任一组分单用都有更高的所需安全性,例如既使共用药效不大于最大单用药效,但其为有效药效,且共用安全性明显高于最大单用药效的单用安全性(例如副作用的拮抗)。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其提供一种用于治疗局部病变相关疾病的局部药物组合物,其包含作为酸化剂的任选被1-3个羟基取代的C1-10脂族羧酸、常规无效化合物、以及药物学可接受的液体载体,其中在该局部药物组合物中,所述酸化剂的浓度(w/v)为大于1%至20%、1.5-20%,优选为2.5%~15%或3.5%~10%,还优选为1.5%~10%或1.5%~7.5%,或者3.5-15%、优选为5%~12.5%或5%~10%,以及所述常规无效化合物的浓度(w/v)为大于0.35%至小于50%、优选为0.3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治疗局部病变相关疾病的局部药物组合物,其包含作为酸化剂的任选被1-3个羟基取代的C1-10脂族羧酸、常规无效化合物、以及药物学可接受的液体载体,其中在该局部药物组合物中,所述酸化剂的浓度(w/v)为大于1%至20%、1.5-20%,优选为2.5%~15%或3.5%~10%,还优选为1.5%~10%或1.5%~7.5%,或者3.5-15%、优选为5%~12.5%或5%~10%,以及所述常规无效化合物的浓度(w/v)为大于0.35%至小于50%、优选为0.35-4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治疗局部病变相关疾病的局部药物组合物,其包含作为酸化剂的任选被1-3个羟基取代的C1-10脂族羧酸、常规无效化合物、以及药物学可接受的液体载体,其中在该局部药物组合物中,所述酸化剂的浓度(w/v)为大于1%至20%、1.5-20%,优选为2.5%~15%或3.5%~10%,还优选为1.5%~10%或1.5%~7.5%,或者3.5-15%、优选为5%~12.5%或5%~10%,以及所述常规无效化合物的浓度(w/v)为大于0.35%至小于50%、优选为0.35-40%。


2.酸化剂作为局部活性成分与常规无效化合物的组合在制备用于治疗局部病变疾病的局部药物组合物中的应用,其中所述酸化剂包括任选被1-3个羟基取代的C1-10脂族羧酸。


3.根据权利要求2的应用,其中该局部药物组合物包含所述酸化剂、所述常规无效化合物、以及药物学可接受的液体载体,且在所述局部药物组合物中,所述酸化剂的浓度(w/v)为大于1%至20%、1.5-20%,优选为2.5%~15%或3.5%~10%,还优选为1.5%~10%或1.5%~7.5%,或者3.5-15%、优选为5%~12.5%或5%~10%,以及所述常规无效化合物的浓度(w/v)为大于0.35%至小于50%、优选为0.35-4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方霖邹礼常王建霞王艺羲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夸常奥普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