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480900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06 20: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包括头部、挠性连接结构和主体部;所述头部与所述主体部通过所述挠性连接结构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基于介质阻挡放电原理提供了等离子体装置,其头部通过挠性连接结构与主体部进行连接,保证头部在工作过程中可以挠性伸缩调整,从而有利于根据待处理对象的形状进行灵活贴合,并产生大面积的低温等离子体,灵活性强,可广泛用于伤口紧急处理、皮肤的美容或清洁等场合。

Plasma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等离子体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等离子体发生设备。
技术介绍
近十几年来,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备受广泛的关注,已有大量研究表明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在材料改性、生物医学等方面均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目前低温等离子体头部主要分为固定式结构和手持式结构,产生的等离子体通常为射流形式或者平面形式。然而射流形式处理效率低,往往只能小面积处理且需外加作用气体。而平面形式可以产生大面积等离子体,但会受到待处理部位形状限制,难以对非规则曲面进行有效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等离子体发生装置,该装置的作用面能够根据待处理对象的形状进行灵活贴合,并产生大面积的低温等离子体。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包括头部、挠性连接结构和主体部;所述头部与所述主体部通过所述挠性连接结构连接。本技术基于介质阻挡放电原理提供了等离子体装置,其头部通过挠性连接结构与主体部进行连接,保证头部在工作过程中可以挠性伸缩调整,从而有利于根据待处理对象的形状进行灵活贴合,并产生大面积的低温等离子体,灵活性强,可广泛用于伤口紧急处理、皮肤的美容或清洁等场合。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所述的等离子体装置,所述主体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控制模块和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壳体通过所述挠性连接结构与所述头部连接。电源模块和控制模块设置在主体部中,有利于等离子体装置整体的电性结构设计、重量分布设计和小型化、便捷化、手持式设计。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所述的等离子体装置,所述主体部还包括充电接头,所述充电接头设置在所述壳体的末端,所述充电接头与所述电源模块电性连接。充电接头可以采用USB接头(如USB快充接头)或其他形式的电源接头。通过充电接头可以外接电源为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充电。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所述的等离子体装置,所述头部包括固定块、介质层和电极,所述电极设置在所述介质层中,所述介质层与所述固定块连接,所述固定块通过所述挠性连接结构与所述主体部连接;所述等离子体发生装置还包括导线,所述电极通过导线与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所述的等离子体装置,所述头部还包括密封环,所述介质层与所述固定块通过所述密封环密封连接。通过密封环可实现介质层与固定块的有效地连接和提供可靠的密封性。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所述的等离子体装置,所述的介质层的表面设有凸起结构。利用凸起结构,以便头部与待处理对象表面形成放电间隙。即凸起结构设计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空隙空间,保证等离子体装置的头部与待处理对象之间存在间隙,所以凸起结构的设计可以是多种形式,除了凸台设计外,也可以是凸点、锯齿状、或其他不规则的纹路设计。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所述的等离子体装置,所述的介质层为柔性介质材料,所述柔性介质材料包括硅橡胶、硅胶、凝胶、聚酰亚胺、聚二甲基硅氧烷、纳米二氧化硅粉末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电极为柔性电极,所述柔性电极包括金属纳米线、铜、碳纳米管、高分子导电膜中的至少一种。本技术的介质层和电极采用柔性设计,能够使得头部可更进一步地、更灵活地根据待处理部位非规则曲面形状进行紧密贴合。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所述的等离子体装置,所述壳体为手持式壳体。手持式壳体的主体部分具有握手结构设计,使得等离子体装置使用起来更加方便、舒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基于介质阻挡放电原理提供一种便携式等离子体装置,包括头部10、挠性连接结构30、导线40和主体部20;头部10与主体部20通过挠性连接结构30连接。挠性连接结构30可采用橡胶接头、波纹管等弹性接头、可挠性金属软管等实现。采用挠性结构连接,便于头部10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伸缩运动,更好地贴合待处理对象。本实施例中,主体部20包括控制模块22、电源模块23、壳体21和充电接头24。控制模块22和电源模块23设置在壳体21内部,充电接头24设置在壳体21的末端,电源模块23的输出端与控制模块22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充电接头24与电源模块23电性连接。充电接头24可以采用USB接头(如USB快充接头)或其他形式的电源接头。通过充电接头24可以外接电源为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充电。电源模块23和控制模块22设置在主体部20中,有利于等离子体装置整体的电性结构设计、重量分布设计和小型化、便捷化、手持式设计。壳体21采用手持式壳体21。手持式壳体21的主体部20分具有握手结构设计,使得等离子体装置使用起来更加方便、舒适。电源模块23可以包括锂电池等蓄电装置;控制模块22可以包括控制芯片,如单片机、ARM处理器。本实施例中,头部10由固定块11、密封环14、介质层12和电极13构成。头部10的固定块11通过挠性连接结构30与主体部20的壳体21进行连接,保证头部10在工作过程中可以挠性伸缩调整。电极13通过导线40与控制模块22电性连接。导线40从壳体21引出,穿过挠性连接结构30和头部10内部。导线40穿过头部10部分内置于介质层12、固定块11中,以保证良好的绝缘性。固定块11和介质层12则通过密封环14实现有效和可靠的密封连接。电极13内置于介质层12内部,以防止产生漏电或爬电现象。介质层12的作用面设有凸起结构15,以便与待处理对象表面(如人体皮肤、伤口等)形成放电间隙。本技术中的介质层12的材料可以是包含但不限于硅胶、凝胶、聚酰亚胺中的至少一种,电极13的材料可以是包含但不限于金属纳米线、铜、碳纳米管、高分子导电膜中的至少一种,电极13的厚度可以选择0.1~1mm。本实施例中,凸起结构15可以是凸台,凸台厚度为0.1~5mm,在使用时等离子体装置通过凸台与待处理表面进行贴合,在处理过程中以待处理对象为地极,在介质层12与待处理对象表面之间的空隙产生低温等离子体,从而实现伤口紧急处理、皮肤的美容或清洁等。本技术的头部10中介质层12凸起结构15设计主要功能是提供空隙空间,保证等离子体装置与待处理对象之间存在间隙,所以凸起结构的设计可以采用多种形式,除了凸台设计外,也可以是凸点、锯齿状、或其他不规则的纹路设计。本技术基于介质阻挡放电原理提供了等离子体装置,其头部10通过挠性连接结构30与主体部20进行连接,保证头部10在工作过程中可以挠性伸缩调整,从而有利于根据待处理对象的形状进行灵活贴合,并产生大面积的低温等离子体,灵活性强,可广泛用于伤口紧急处理、皮肤的美容或清洁等场合。另外,本技术的介质层12和电极13采用柔性设计,能够使得头部10可更进一步地、更灵活地根据待处理部位非规则曲面形状进行紧密贴合。以上是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专利技术创造并不限于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头部、挠性连接结构和主体部;所述头部与所述主体部通过所述挠性连接结构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头部、挠性连接结构和主体部;所述头部与所述主体部通过所述挠性连接结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控制模块和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壳体通过所述挠性连接结构与所述头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还包括充电接头,所述充电接头设置在所述壳体的末端,所述充电接头与所述电源模块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包括固定块、介质层和电极,所述电极设置在所述介质层中,所述介质层与所述固定块连接,所述固定块通过所述挠性连接结构与所述主体部连接;所述等离子体发生装置还包括导线,所述电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逸凡江敏王永刚易志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