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7009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06 12: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图像形成设备。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抑制了伴随由例如二氧化硅等外部添加剂粘附到充电单元而引起的污染的图像缺陷的发生。图像形成设备构成为通过使用充电单元对图像承载构件充电,并且使用在其表面上包含具有预定物理性质的钛酸锶颗粒和二氧化硅颗粒的调色剂。

Image forming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图像形成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使静电图像可视化的图像形成设备。
技术介绍
近年来,例如复印机和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设备已经变得普及。与此同时,作为图像形成设备所需的性能,已经存在除了更高的速度和更长的寿命之外,还有更高的图像质量的要求。作为用于改善图像形成设备的图像质量的手段,减小调色剂颗粒的直径。当调色剂的粒径减小时,在清洁步骤中,调色剂不容易被清洁刮板刮掉,并且易于发生调色剂容易滑过清洁刮板的清洁缺陷。此外,作为流动性赋予剂,在许多情况下,将例如二氧化硅等各自的粒径小于50nm的颗粒外部添加到显影剂中,此类颗粒滑过清洁单元,附着到充电单元。一旦这些细小的颗粒附着到充电单元,即使用清洁构件、或偏压等也难以去除颗粒。进一步地,当这些细小的颗粒大量且非均匀地附着到充电单元时,充电单元的充电可能是不均匀的。作为减少清洁缺陷的方法,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第2005-338750号中,已经提出了一种涉及将钛酸锶粉末添加到调色剂颗粒的方法。在该方法中使用的钛酸锶粉末具有优异的研磨效果,因此对于防止由调色剂附着到感光构件所引起的成膜和熔合是有效的。但是,钛酸锶粉末不足以去除附着在充电单元上的二氧化硅等。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包括:图像承载构件;构成为与图像承载构件接触的同时旋转的充电单元;构成为仅将DC电压施加到充电单元的电压施加单元;构成为在进行了充电处理的图像承载构件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的曝光单元;构成为通过使用调色剂使静电潜像显影以形成调色剂图像的显影单元;构成为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转印材料上的转印单元;构成为清洁残留在图像承载构件表面上的调色剂的清洁单元;构成为使转印到转印材料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的定影单元;其中充电单元包括充电辊,其中充电辊具有包括颗粒部和非颗粒部的最外表面层,其中最外表面层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为1μm至20μm,其中最外表面层的非颗粒部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为1.0μm以下,其中调色剂包含调色剂颗粒和存在于调色剂颗粒表面上的钛酸锶颗粒和二氧化硅颗粒,其中钛酸锶颗粒满足以下条件:(i)钛酸锶颗粒的一次颗粒的数均粒径(D1T)为10nm以上且小于95nm;(ii)钛酸锶颗粒的平均圆形度为0.700以上且0.920以下;(iii)钛酸锶颗粒在CuKα特性X射线衍射中衍射角(2θ)为32.00度以上且32.40度以下时具有最大峰(a),最大峰(a)的半值宽度为0.23度以上且0.50度以下,最大峰(a)的强度(Ia)与在CuKα特性X射线衍射中衍射角(2θ)为24.00度以上且28.00度以下的范围内的最大峰强度(Ix)满足下式(1):(Ix)/(Ia)≤0.010……式(1)(iv)当通过荧光X射线分析检测的元素均假定为作为氧化物包含时,氧化锶和氧化钛的总含量相对于100质量%的所有氧化物的总量为98.0质量%以上,其中二氧化硅颗粒的一次颗粒的数均粒径(D1S)为5nm以上且300nm以下,并且当用水洗涤调色剂时从调色剂脱离的钛酸锶颗粒的量是当用水洗涤调色剂时从调色剂脱离的二氧化硅颗粒的量的0.2倍以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包括:图像承载构件;构成为与图像承载构件接触的同时旋转的充电单元;构成为将DC电压和AC电压施加到充电单元的电压施加单元;构成为在进行了充电处理的图像承载构件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的曝光单元;构成为通过使用调色剂使静电潜像显影以形成调色剂图像的显影单元;构成为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转印材料上的转印单元;构成为清洁残留在图像承载构件表面上的调色剂的清洁单元;构成为使转印到转印材料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的定影单元;其中充电单元包括充电辊,其中充电辊具有包括颗粒部和非颗粒部的最外表面层,其中最外表面层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为1μm至20μm,其中最外表面层的非颗粒部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为1.0μm以下,其中调色剂包含调色剂颗粒和存在于调色剂颗粒表面上的钛酸锶颗粒和二氧化硅颗粒,其中钛酸锶颗粒满足以下条件:(i)钛酸锶颗粒的一次颗粒的数均粒径(D1T)为10nm以上且小于95nm;(ii)钛酸锶颗粒的平均圆形度为0.700以上且0.920以下;(iii)钛酸锶颗粒在CuK颗特性X射线衍射中衍射角(2θ)为32.00度以上且32.40度以下时具有最大峰(a),最大峰(a)的半值宽度为0.23度以上且0.50度以下,最大峰(a)的强度(Ia)与在CuK)特性X射线衍射中衍射角(2θ)为24.00度以上且28.00度以下的范围内的最大峰强度(Ix)满足下式(1):(Ix)/(Ia)≤0.010…式(1)(iv)当通过荧光X射线分析检测的元素均假定为作为氧化物包含时,氧化锶和氧化钛的总含量相对于100质量%的所有氧化物的总量为98.0质量%以上,其中二氧化硅颗粒的一次颗粒的数均粒径(D1S)为5nm以上且300nm以下,并且其中当用水洗涤调色剂时,从调色剂中脱离的钛酸锶颗粒的量是当用水洗涤调色剂时,从调色剂中脱离的二氧化硅颗粒的量的0.01倍以上且0.6倍以下。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包括:图像承载构件;包括与图像承载构件相对设置的放电电极的电晕放电型充电单元;构成为通过与放电电极接触来清洁放电电极的表面的放电电极用清洁单元;构成为在进行了充电处理的图像承载构件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的曝光单元;构成为通过使用调色剂使静电潜像显影以形成调色剂图像的显影单元;构成为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转印材料上的转印单元;构成为清洁残留在图像承载构件表面上的调色剂的清洁单元;构成为使转印到转印材料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的定影单元;其中调色剂包含调色剂颗粒和存在于调色剂颗粒表面上的钛酸锶颗粒和二氧化硅颗粒,其中钛酸锶颗粒满足以下条件:(i)钛酸锶颗粒的一次颗粒的数均粒径(D1T)为10nm以上且小于95nm;(ii)钛酸锶颗粒的平均圆形度为0.700以上且0.920以下;(iii)钛酸锶颗粒在CuKα特性X射线衍射中衍射角(2θ)为32.00度以上且32.40度以下具有最大峰(a),最大峰(a)的半值宽度为0.23度以上且0.50度以下,最大峰(a)的强度(Ia)与在CuKα特性X射线衍射中衍射角(2θ)为24.00度以上且28.00度以下的范围内的最大峰强度(Ix)满足下式(1):(Ix)/(Ia)≤0.010…式(1)(iv)当通过荧光X射线分析检测的元素均假定为作为氧化物包含时,氧化锶和氧化钛的总含量相对于100质量%的所有氧化物的总量为98.0质量%以上,其中二氧化硅颗粒的一次颗粒的数均粒径(D1S)为5nm以上且300nm以下,并且其中当用水洗涤调色剂时,从调色剂中脱离的钛酸锶颗粒的量是当用水洗涤调色剂时,从调色剂中脱离的二氧化硅颗粒的量的0.01倍以上且0.9倍以下。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可以提供抑制调色剂中包含的外部添加剂对充电构件的附着从而能够以高水平保持稳定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包括:/n图像承载构件;/n构成为与所述图像承载构件接触的同时旋转的充电单元;/n构成为仅将DC电压施加到所述充电单元的电压施加单元;/n构成为在进行了充电处理的所述图像承载构件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的曝光单元;/n构成为通过使用调色剂使所述静电潜像显影以形成调色剂图像的显影单元;/n构成为将所述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转印材料上的转印单元;/n构成为清洁残留在所述图像承载构件的表面上的所述调色剂的清洁单元;以及/n构成为使转印到所述转印材料上的所述调色剂图像定影的定影单元;/n其中所述充电单元包括充电辊,/n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辊具有包括颗粒部和非颗粒部的最外表面层,/n其中所述最外表面层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为1μm至20μm,/n其中所述最外表面层的非颗粒部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为1.0μm以下,/n其中所述调色剂包含调色剂颗粒,及存在于所述调色剂颗粒的表面上的钛酸锶颗粒和二氧化硅颗粒,/n其中所述钛酸锶颗粒满足以下条件:/n(i)所述钛酸锶颗粒的一次颗粒的数均粒径D1T为10nm以上且小于95nm;/n(ii)所述钛酸锶颗粒的平均圆形度为0.700以上且0.920以下;/n(iii)所述钛酸锶颗粒在CuKα特性X射线衍射中在衍射角2θ为32.00度以上且32.40度以下具有最大峰a,该最大峰a的半值宽度为0.23度以上且0.50度以下,该最大峰a的强度Ia与在CuKα特性X射线衍射中衍射角2θ为24.00度以上且28.00度以下的范围内的最大峰强度Ix满足下式(1):/n(Ix)/(Ia)≤0.010……式(1)/n(iv)当通过荧光X射线分析检测的元素均假定为作为氧化物包含时,氧化锶和氧化钛的总含量相对于100质量%的所有氧化物的总量为98.0质量%以上,/n其中所述二氧化硅颗粒的一次颗粒的数均粒径D1S为5nm以上且300nm以下,并且/n其中当用水洗涤所述调色剂时从所述调色剂脱离的所述钛酸锶颗粒的量是当用水洗涤所述调色剂时从所述调色剂脱离的所述二氧化硅颗粒的量的0.2倍以上。/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828 JP 2018-159786;20180828 JP 2018-159787;201.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包括:
图像承载构件;
构成为与所述图像承载构件接触的同时旋转的充电单元;
构成为仅将DC电压施加到所述充电单元的电压施加单元;
构成为在进行了充电处理的所述图像承载构件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的曝光单元;
构成为通过使用调色剂使所述静电潜像显影以形成调色剂图像的显影单元;
构成为将所述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转印材料上的转印单元;
构成为清洁残留在所述图像承载构件的表面上的所述调色剂的清洁单元;以及
构成为使转印到所述转印材料上的所述调色剂图像定影的定影单元;
其中所述充电单元包括充电辊,
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辊具有包括颗粒部和非颗粒部的最外表面层,
其中所述最外表面层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为1μm至20μm,
其中所述最外表面层的非颗粒部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为1.0μm以下,
其中所述调色剂包含调色剂颗粒,及存在于所述调色剂颗粒的表面上的钛酸锶颗粒和二氧化硅颗粒,
其中所述钛酸锶颗粒满足以下条件:
(i)所述钛酸锶颗粒的一次颗粒的数均粒径D1T为10nm以上且小于95nm;
(ii)所述钛酸锶颗粒的平均圆形度为0.700以上且0.920以下;
(iii)所述钛酸锶颗粒在CuKα特性X射线衍射中在衍射角2θ为32.00度以上且32.40度以下具有最大峰a,该最大峰a的半值宽度为0.23度以上且0.50度以下,该最大峰a的强度Ia与在CuKα特性X射线衍射中衍射角2θ为24.00度以上且28.00度以下的范围内的最大峰强度Ix满足下式(1):
(Ix)/(Ia)≤0.010……式(1)
(iv)当通过荧光X射线分析检测的元素均假定为作为氧化物包含时,氧化锶和氧化钛的总含量相对于100质量%的所有氧化物的总量为98.0质量%以上,
其中所述二氧化硅颗粒的一次颗粒的数均粒径D1S为5nm以上且300nm以下,并且
其中当用水洗涤所述调色剂时从所述调色剂脱离的所述钛酸锶颗粒的量是当用水洗涤所述调色剂时从所述调色剂脱离的所述二氧化硅颗粒的量的0.2倍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二氧化硅颗粒的总含量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所述调色剂颗粒为8.0质量份以上且15.0质量份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
其中,所述二氧化硅颗粒包括数均粒径D1S1为5nm以上且20nm以下的第一二氧化硅颗粒和数均粒径D1S2为80nm以上且120nm以下的第二二氧化硅颗粒,并且
其中所述钛酸锶颗粒的数均粒径D1T、所述第一二氧化硅颗粒的数均粒径D1S1和所述第二二氧化硅颗粒的数均粒径D1S2具有满足下式(2)的关系:
D1S2>D1T>D1S1……式(2)。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调色剂的个数基准的中值直径D50为3.0μm以上且6.0μm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当用水洗涤所述调色剂时,从所述调色剂脱离的所述二氧化硅颗粒的量为1.75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当用水洗涤所述调色剂时,从所述调色剂脱离的所述钛酸锶颗粒的量为0.5以下。


7.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包括:
图像承载构件;
构成为与所述图像承载构件接触的同时旋转的充电单元;
构成为将DC电压和AC电压施加到所述充电单元的电压施加单元;
构成为在进行了充电处理的所述图像承载构件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的曝光单元;
构成为通过使用调色剂使所述静电潜像显影以形成调色剂图像的显影单元;
构成为将所述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转印材料上的转印单元;
构成为清洁残留在所述图像承载构件的表面上的所述调色剂的清洁单元;以及
构成为使转印到所述转印材料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的定影单元;
其中所述充电单元包括充电辊,
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辊具有包括颗粒部和非颗粒部的最外表面层,
其中所述最外表面层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为1μm至20μm,
其中所述最外表面层的非颗粒部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为1.0μm以下,
其中所述调色剂包含调色剂颗粒,及存在于所述调色剂颗粒的表面上的钛酸锶颗粒和二氧化硅颗粒,
其中所述钛酸锶颗粒满足以下条件:
(i)所述钛酸锶颗粒的一次颗粒的数均粒径D1T为10nm以上且小于95nm;
(ii)所述钛酸锶颗粒的平均圆形度为0.700以上且0.920以下;
(iii)所述钛酸锶颗粒在CuKα特性X射线衍射中在衍射角2θ为32.00度以上且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本明典森光太羽野雅美加瀬崇福田正史赤崎幹洋大津刚
申请(专利权)人:佳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