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贴合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6301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03 08: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车载触控屏生产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将触屏玻璃与液晶显示模组进行贴合的贴合机,包括上下料系统及真空贴合系统,上下料系统被配置为获取待贴合的第一产品和第二产品,并移送第一产品和第二产品至真空贴合系统中,且在真空贴合系统贴合完毕后,从真空贴合系统中取走贴合后的产品;真空贴合系统被配置为固定上下料系统移送的第一产品和第二产品,并将第一产品和第二产品贴合。利用真空贴合系统在真空环境下对第一产品(如TP)和第二产品(如LCM)进行贴合,确保了贴合品质;另外,利用上下料系统实现了第一产品和第二产品的全自动上料,且在贴合后,能够自动地将贴合后的产品取走,大大提升了贴合效率。

A kind of laminat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贴合机
本技术涉及车载触控屏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贴合机。
技术介绍
在触摸屏产品飞速发展的今天,产品的差异化已经不是企业特别追求的,生产成本的降低、适应未来自动化主流生产形势才是最终目标。就目前触摸屏行业内关键TP(TouchPanel,触摸屏)与LCM(LiquidCrystalModule,液晶模组)贴合工艺而言,大多为大气贴合或局部真空贴合,用此类工艺存在(但不局限于)以下几个问题:1、贴合后的产品容易产生黄变;2、贴合后的产品容易产生开裂;3、贴合后的产品容易产生气泡。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贴合机,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贴合机,能够在全真空环境下对TP与LCM进行全贴合,且能够提高TP和LCM的贴合精度和贴合效率。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贴合机,包括上下料系统及真空贴合系统,其中,所述上下料系统被配置为获取待贴合的第一产品和第二产品,并移送所述第一产品和所述第二产品至所述真空贴合系统中,且在所述真空贴合系统贴合完毕后,从所述真空贴合系统中取走贴合后的产品;所述真空贴合系统被配置为固定所述上下料系统移送的所述第一产品和所述第二产品,并将所述第一产品和所述第二产品贴合。作为上述的贴合机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下料系统包括第一产品定位机构、第二产品定位机构和移载机构,其中,所述第一产品定位机构与所述第二产品定位机构分设于所述移载机构的两侧,所述第一产品定位机构被配置为承载所述第一产品,所述第二产品定位机构被配置为承载所述第二产品;所述移载机构包括上料装置、下料装置及驱动所述上料装置和所述下料装置相对所述真空贴合系统水平移动的移动模组,所述上料装置被配置为获取待贴合的所述第一产品和所述第二产品,所述下料装置被配置为从所述真空贴合系统中取走贴合后的产品。作为上述的贴合机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产品定位机构包括第一放置台和第一靠位组件,所述第一靠位组件能够夹持所述第一产品于所述第一放置台的设定位置处。作为上述的贴合机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产品定位机构包括第二放置台和第二靠位组件,所述第二靠位组件能够夹持所述第二产品于所述第二放置台的设定位置处。作为上述的贴合机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真空贴合系统为四组,且分成两排分设于所述移动模组的两侧,每排中的两组所述真空贴合系统沿所述移动模组的运行方向分布。作为上述的贴合机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真空贴合系统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上贴合腔体和下贴合腔体,所述上贴合腔体与所述下贴合腔体能够在竖直方向上相互贴合或分开,且所述上贴合腔体与所述下贴合腔体贴合后,两者之间能够形成真空腔体;其中,所述上贴合腔体被配置为获取所述上料装置携带的所述第一产品,所述下贴合腔体被配置为获取所述上料装置携带的所述第二产品。作为上述的贴合机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料装置包括上下相平行设置的两个第一吸附平台,两个所述第一吸附平台能够绕竖直方向的轴线及水平方向的轴线转动、能够沿靠近或远离所述真空贴合系统的方向水平移动。作为上述的贴合机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下料装置包括第二吸附平台,所述第二吸附平台能够绕竖直方向的轴线转动、能够沿靠近或远离所述真空贴合系统的方向水平移动。作为上述的贴合机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下贴合腔体包括对位平台和UV点光源预固化组件,所述对位平台被配置为支撑所述第二产品且能够沿水平面移动,所述UV点光源预固化组件被配置为对所述产品的四周进行预固化。作为上述的贴合机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贴合机还包括视觉对位系统和/或UV条形光源预固化系统,所述视觉对位系统被配置为获取进入所述真空贴合系统中的所述第一产品与所述第二产品的位置图像;所述UV条形光源预固化系统被配置为对贴合后的所述产品的正面预固化。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利用真空贴合系统在真空环境下对第一产品(如TP)和第二产品(如LCM)进行贴合,确保了贴合品质;另外,利用上下料系统实现了第一产品和第二产品的全自动上料,且在贴合后,能够自动地将贴合后的产品取走,大大提升了贴合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贴合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贴合机中的上下料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上下料系统中的第一产品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上下料系统中的第二产品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上下料系统中的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上下料系统中的下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贴合机中的其中一排真空贴合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真空贴合系统中的上贴合腔体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上贴合腔体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真空贴合系统中的下贴合腔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贴合机中的对位系统UV条形光源预固化系统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100-上下料系统,110-第一产品定位机构,111-第一放置台,112-夹紧柱,120-第二产品定位机构,121-第二放置台,122-抵挡件,123-弹性件,124-平推件,130-上料装置,131-第一吸附平台,140-下料装置,141-第二吸附平台,150-移动模组,200-真空贴合系统,210-上贴合腔体,211-吸附板,220-下贴合腔体,221-对位平台,222-UV点光源,300-视觉对位系统,400-UV条形光源预固化系统。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如图1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贴合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料系统(100)及真空贴合系统(200),其中,/n所述上下料系统(100)被配置为获取待贴合的第一产品和第二产品,并移送所述第一产品和所述第二产品至所述真空贴合系统(200)中,且在所述真空贴合系统(200)贴合完毕后,从所述真空贴合系统(200)中取走贴合后的产品;/n所述真空贴合系统(200)被配置为固定所述上下料系统(100)移送的所述第一产品和所述第二产品,并将所述第一产品和所述第二产品贴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贴合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料系统(100)及真空贴合系统(200),其中,
所述上下料系统(100)被配置为获取待贴合的第一产品和第二产品,并移送所述第一产品和所述第二产品至所述真空贴合系统(200)中,且在所述真空贴合系统(200)贴合完毕后,从所述真空贴合系统(200)中取走贴合后的产品;
所述真空贴合系统(200)被配置为固定所述上下料系统(100)移送的所述第一产品和所述第二产品,并将所述第一产品和所述第二产品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料系统(100)包括第一产品定位机构(110)、第二产品定位机构(120)和移载机构,其中,
所述第一产品定位机构(110)与所述第二产品定位机构(120)分设于所述移载机构的两侧,所述第一产品定位机构(110)被配置为承载所述第一产品,所述第二产品定位机构(120)被配置为承载所述第二产品;
所述移载机构包括上料装置(130)、下料装置(140)及驱动所述上料装置(130)和所述下料装置(140)相对所述真空贴合系统(200)水平移动的移动模组(150),所述上料装置(130)被配置为获取待贴合的所述第一产品和所述第二产品,所述下料装置(140)被配置为从所述真空贴合系统(200)中取走贴合后的产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贴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产品定位机构(110)包括第一放置台(111)和第一靠位组件,所述第一靠位组件能够夹持所述第一产品于所述第一放置台(111)的设定位置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贴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产品定位机构(120)包括第二放置台(121)和第二靠位组件,所述第二靠位组件能够夹持所述第二产品于所述第二放置台(121)的设定位置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贴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贴合系统(200)为四组,且分成两排分设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灿福侯永东顾强强华王刘阳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希盟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