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防窥保护层与触控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46301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03 08: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屏幕防窥保护层,配置于显示面板上方。屏幕防窥保护层包括第一偏光层、第二偏光层、视角调整层与触控感应层。第一偏光层与第二偏光层依序配置在显示光束的传递路径上,其中显示光束来自显示面板。视角调整层配置在传递路径上且位于第一偏光层与第二偏光层之间,用于改变显示光束的出光视角范围。触控感应层配置在传递路径上且位于视角调整层的上方且相对于第一偏光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亦提供一种包括上述的屏幕防窥保护层与显示面板的触控显示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屏幕防窥保护层与触控显示装置,能够保护屏幕以及调整出光视角。

Screen anti peeping protection layer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屏幕防窥保护层与触控显示装置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显示技术,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触控功能的屏幕防窥保护层与触控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发展,触控显示装置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子装置。目前有部分的显示装置会提供防窥功能以维护使用者的观看隐私,然而如果触控显示装置结合触控功能以及防窥功能可能会有触控辨识度降低或是防窥片脱落、画面对比度降低等问题,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具有防窥与触控功能并且兼具良好的显示品质的触控显示装置成为一个待研究的课题。“
技术介绍
”段落只是用来帮助了解本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在“
技术介绍
”段落所揭露的内容可能包含一些没有构成所属
中的技术人员所知道的已知技术。在“
技术介绍
”段落所揭露的内容,不代表该内容或者本技术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本技术申请前已被所属
中的技术人员所知晓或认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屏幕防窥保护层与触控显示装置,能够保护屏幕以及调整出光视角,还具有避免触控误判以及显示画面品质良好的优点。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屏幕防窥保护层,配置于显示面板上方。屏幕防窥保护层包括第一偏光层、第二偏光层、视角调整层与触控感应层。第一偏光层与第二偏光层依序配置在显示光束的传递路径上,其中显示光束来自显示面板。视角调整层配置在传递路径上且位于第一偏光层与第二偏光层之间,用于改变显示光束的出光视角范围。触控感应层配置在传递路径上,位于视角调整层的上方且相对于第一偏光层。本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与屏幕防窥保护层。显示面板用于发出显示光束。屏幕防窥保护层配置于显示光束的传递路径上,包括第一偏光层、第二偏光层、视角调整层与触控感应层。第一偏光层与第二偏光层依序配置在传递路径上。视角调整层配置在传递路径上且位于第一偏光层与第二偏光层之间,用于改变显示光束的出光视角范围。触控感应层配置在传递路径上,并且位于视角调整层的上方且相对于第二偏光层。基于上述,本技术的屏幕防窥保护层具有触控功能,触控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屏幕防窥保护层与显示面板。屏幕防窥保护层能提供触控功能,并且保护屏幕以及调整显示面板的出光视角范围。屏幕防窥保护层的触控感应层设置在视角调整层的上方,但视角调整层与触控感应层并不相邻。本技术的屏幕防窥保护层能够避免触控显示装置的触控误判以及在不同显示模式下维持良好的显示画面品质。为让本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依照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简图。图2是依照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种屏幕防窥保护层的结构示意图。图3A与图3B分别是依照本创作新型的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的不同出光场型分布图。图4是依照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屏幕防窥保护层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依照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屏幕防窥保护层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依照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屏幕防窥保护层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依照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屏幕防窥保护层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之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之一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技术。图1是依照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简图。请参考图1,触控显示装置10包括屏幕防窥保护层100以及显示面板200。显示面板200用于发出显示光束DB而屏幕防窥保护层100配置在显示光束DB的传递路径P上。换句话说,屏幕防窥保护层100配置于显示面板200的上方。屏幕防窥保护层100具有触控功能、保护功能以及调整显示光束DB的出光视角的功能,使触控显示装置10可以提供至少两种不同的可视角范围,例如广视角的正常观赏模式以及窄视角的防窥模式。图2是依照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种屏幕防窥保护层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1和图2,其中,图1的屏幕防窥保护层100的具体结构可例如图2中所显示屏幕防窥保护层100’。屏幕防窥保护层100’至少包括第一偏光层110、第二偏光层112、视角调整层120与触控感应层130。如上所述,显示光束DB来自显示面板200,沿传递路径P穿透屏幕防窥保护层100’而离开触控显示装置10。第一偏光层110与第二偏光层112依序配置在显示光束DB的传递路径P上,其中第一偏光层110与第二偏光层120的吸收轴平行设置或是接近平行设置,例如第一偏光层110与第二偏光层120的吸收轴之间的夹角落在0度~10度的范围内。视角调整层120也配置在传递路径P上且位于第一偏光层110与第二偏光层112之间,用于改变显示光束DB的出光视角范围,例如从广出光视角变成窄出光视角。触控感应层130用于感应使用者产生的触控事件。触控感应层130配置在传递路径P上,在本实施例中,触控感应层130在传递路径P上配置于视角调整层120的上方且相对于第一偏光层110。也就是说,视角调整层120位于触控感应层130与第一偏光层110之间。特别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触控感应层130可适用外挂式或内嵌式触控面板技术,在本实施例中,触控感应层130贴附于第二偏光层112的表面而且是贴附于第二偏光层112远离第一偏光层110的表面,让触控感应层130可以稳定的固定在第二偏光层112的表面,以避免因厚度造成电容变化不足而降低触控辨识率。而下文的其他实施例会进一步说明触控感应层130的多种配置方式。屏幕防窥保护层100’还包括第一基板140与第二基板142。第一基板140与第二基板142依序配置在显示光束DB的传递路径P上,且两者位于第一偏光层110与第二偏光层112之间,而视角调整层120位于第一基板140与第二基板142之间。具体而言,第一基板140或第二基板142是一般的玻璃或强化玻璃,其中强化玻璃可以是风冷强化玻璃、热强化玻璃、化学强化玻璃等,本技术不局限于此。由于强化玻璃的表面具有压缩应力层,故而机械强度高,可以对触控显示装置10提供更优异的防护冲击功能。视角调整层120包括液晶层150、第一配向层122、第二配向层124、第一电极126以及第二电极128。第一电极126以及第二电极128分别配置于液晶层150的相对两侧,用于对液晶层150提供施加电压来改变液晶层150中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液晶层150的液晶分子例如是扭转向列型(TwistedNematic,TN)液晶,但不限制。第一配向层122与第二配向层124同样分别配置于液晶层150的相对两侧,第一配向层122位于第一电极126与液晶层150之间,而第二配向层124位于液晶层150与第二电极128之间。第二配向层124与第一配向层122的配向方向彼此反向平行或接近反向平行。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配向层124与第一配向层122的配向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屏幕防窥保护层,配置于显示面板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屏幕防窥保护层包括第一偏光层、第二偏光层、视角调整层以及触控感应层,其中:/n所述第一偏光层与所述第二偏光层依序配置在显示光束的传递路径上,其中所述显示光束来自所述显示面板;/n所述视角调整层配置在所述传递路径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偏光层与所述第二偏光层之间,用于改变所述显示光束的出光视角范围;以及/n所述触控感应层配置在所述传递路径上,位于所述视角调整层的上方且相对于所述第一偏光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屏幕防窥保护层,配置于显示面板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屏幕防窥保护层包括第一偏光层、第二偏光层、视角调整层以及触控感应层,其中:
所述第一偏光层与所述第二偏光层依序配置在显示光束的传递路径上,其中所述显示光束来自所述显示面板;
所述视角调整层配置在所述传递路径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偏光层与所述第二偏光层之间,用于改变所述显示光束的出光视角范围;以及
所述触控感应层配置在所述传递路径上,位于所述视角调整层的上方且相对于所述第一偏光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幕防窥保护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感应层贴附于所述第二偏光层的表面,所述表面是远离所述第一偏光层的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幕防窥保护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其依序配置在所述传递路径上,且两者位于所述第一偏光层与所述第二偏光层之间,
其中所述视角调整层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且所述触控感应层位于所述第二偏光层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屏幕防窥保护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感应层包括至少一感应导电层与至少一基板层,且各所述至少一基板层的光学面内补偿值小于或等于10纳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屏幕防窥保护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基板层的光学厚度补偿值的总和落在200纳米~700纳米的范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幕防窥保护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其依序配置在所述传递路径上,且两者位于所述第一偏光层与所述第二偏光层之间,
其中所述视角调整层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所述触控感应层位于所述第二基板与所述视角调整层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幕防窥保护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光层与所述第二偏光层的吸收轴之间的夹角落在0度~10度的范围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幕防窥保护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视角调整层包括液晶层、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一配向层与第二配向层,其中:
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分别配置于所述液晶层的相对两侧,用于对所述液晶层提供施加电压;以及
所述第一配向层与所述第二配向层分别配置于所述液晶层的相对两侧,其中所述第一配向层位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液晶层之间,所述第二配向层位于所述液晶层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屏幕防窥保护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配向层与所述第一配向层的配向方向之间的夹角落在170度~190度的范围内。


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冰彦方崇仰梁祐维林殷任
申请(专利权)人: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