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升式钢板加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6234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03 08: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顶升式钢板加固结构,包括:结构框架、顶升体、钢板、锚栓和位移检测装置,其中,所述结构框架包括框架柱和由框架柱支撑的框架梁,所述顶升体为多个,间隔设置于框架梁的下方,用于对框架梁建立预应力,每个顶升体均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固定连接的型钢梁、千斤顶和钢支撑,所述位移检测装置固定于框架梁的底部,用于监测框架梁的跨中位移,所述钢板粘贴于框架梁的底部和侧壁,并通过锚栓锚固。该顶升式钢板加固结构,通过位移检测装置实时监测到的跨中位移,可以对千斤顶的位移起到精准指导作用,进而对框架梁建立预设预应力,最终实现钢板与结构框架的协同工作。

Jacking steel plate reinforced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顶升式钢板加固结构
本技术涉及结构加固
,特别提供了一种顶升式钢板加固结构。
技术介绍
钢板加固法具有施工简单,布置灵活,能够显著增加结构刚度和稳定性的优点。通常,在框架梁底部粘贴并锚固钢板,通过钢板承担拉应力,使下截面混凝土受压,可降低混凝土开裂的风险。然而,加固结构属于二次组合结构,新、旧两部分结构面临结构二次受力和协同工作的问题,并且,受到结合面混凝土的黏结强度影响,二次组合结构承载力低于一次整浇结构。因此,提供一种新型的顶升式钢板加固结构,以实现钢板与既有结构的协同工作,成为人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顶升式钢板加固结构,以解决现有的钢板加固法无法实现钢板与既有结构协同工作的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顶升式钢板加固结构,包括:结构框架、顶升体、钢板、锚栓和位移检测装置,其中,所述结构框架包括框架柱和由框架柱支撑的框架梁,所述顶升体为多个,间隔设置于框架梁的下方,用于对框架梁建立预应力,每个顶升体均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固定连接的型钢梁、千斤顶和钢支撑,所述钢支撑用于支撑千斤顶,所述千斤顶用于推动型钢梁,所述位移检测装置固定于框架梁的底部,用于监测框架梁的跨中位移,所述钢板粘贴于框架梁的底部和侧壁,并通过锚栓锚固,其中,所述钢板是在顶升体对框架梁施加的预应力达到预设值时粘贴于框架梁的底部和侧壁的,所述顶升体对框架梁施加的预应力是利用位移检测装置检测到的跨中位移计算获得的。优选,所述顶升体均匀布设于框架梁的下方。进一步优选,所述型钢梁的切面呈工字型。进一步优选,所述千斤顶为150吨液压千斤顶,所述钢支撑的截面呈开口矩形。进一步优选,所述型钢梁与千斤顶通过高强螺栓固定连接。进一步优选,所述钢板的厚度为8~15mm,其弹性模量大于200GPa。进一步优选,所述锚栓为膨胀型金属锚栓。进一步优选,所述位移检测装置为千分尺或位移传感器。进一步优选,所述位移检测装置的精度为0.01mm。本技术提供的顶升式钢板加固结构,通过顶升体和钢板可以对结构框架进行加固,其中,对结构框架进行加固的过程如下:通过固定设置于框架梁底部的位移检测装置,实时监测框架梁的跨中位移变化,进而指导千斤顶的位移控制,以实现对框架梁建立指定预应力,当达到指定预应力时,将钢板粘贴于框架梁的底部和侧壁,并通过锚栓锚固,实现钢板加固,当钢板与框架梁的粘贴达到设计强度时,卸载千斤顶,使型钢梁与框架梁的底部分离,此时,钢板承担结构框架的受拉荷载,有效降低框架梁的混凝土下截面的受拉荷载,避免框架梁的混凝土开裂,其中,卸载千斤顶之后,顶升体可以移走,用于其他结构框架的顶升,位移检测装置实时监测框架梁的跨中位移变化,在千斤顶顶升及卸荷的过程中,可对千斤顶的升降位移起到精确指导的作用,该顶升式钢板加固结构可有效保证二次组合协同工作及结构的安全运营。本技术提供的顶升式钢板加固结构,通过位移检测装置实时监测到的跨中位移,可以对千斤顶的位移起到精准指导作用,进而对框架梁建立预设预应力,最终实现钢板与结构框架的协同工作。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顶升式钢板加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方案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解释,但并不局限本技术。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顶升式钢板加固结构,包括:结构框架、顶升体、钢板3、锚栓4和位移检测装置5,其中,所述结构框架包括框架柱11和由框架柱11支撑的框架梁12,所述顶升体为多个,间隔设置于框架梁12的下方,用于对框架梁12建立预应力,每个顶升体均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固定连接的型钢梁21、千斤顶22和钢支撑23,所述钢支撑23用于支撑千斤顶22,所述千斤顶22用于推动型钢梁21,所述位移检测装置5固定于框架梁12的底部,用于监测框架梁12的跨中位移,所述钢板3粘贴于框架梁12的底部和侧壁,并通过锚栓4锚固,其中,所述钢板3是在顶升体对框架梁12施加的预应力达到预设值时粘贴于框架梁12的底部和侧壁的,所述顶升体对框架梁12施加的预应力是利用位移检测装置5检测到的跨中位移计算获得的,其中,计算方法采用现有方法即可。该顶升式钢板加固结构,通过顶升体和钢板可以对结构框架进行加固,其中,对结构框架进行加固的过程如下:通过固定设置于框架梁底部的位移检测装置,实时监测框架梁的跨中位移变化,进而指导千斤顶的位移控制,以实现对框架梁建立指定预应力,当达到指定预应力时,将钢板粘贴于框架梁的底部和侧壁,并通过锚栓锚固,实现钢板加固,当钢板与框架梁的粘贴达到设计强度时,卸载千斤顶,使型钢梁与框架梁的底部分离,此时,钢板承担结构框架的受拉荷载,有效降低框架梁的混凝土下截面的受拉荷载,避免框架梁的混凝土开裂,其中,卸载千斤顶之后,顶升体可以移走,用于其他结构框架的顶升,位移检测装置实时监测框架梁的跨中位移变化,在千斤顶顶升及卸荷的过程中,可对千斤顶的升降位移起到精确指导的作用,该顶升式钢板加固结构可有效保证二次组合协同工作及结构的安全运营。作为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顶升体均匀布设于框架梁12的下方。作为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型钢梁21的切面呈工字型,所述千斤顶22为150吨液压千斤顶,所述钢支撑23的截面呈开口矩形。作为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型钢梁21与千斤顶22通过高强螺栓固定连接。作为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钢板3的厚度为8~15mm,其弹性模量大于200GPa。作为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锚栓4为膨胀型金属锚栓。作为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位移检测装置5为千分尺或位移传感器,优选,所述位移检测装置5的精度为0.01mm。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是按照递进的方式进行撰写的,着重强调各个实施方案的不同之处,其相似部分可以相互参见。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做了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顶升式钢板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结构框架、顶升体、钢板(3)、锚栓(4)和位移检测装置(5),其中,所述结构框架包括框架柱(11)和由框架柱(11)支撑的框架梁(12),所述顶升体为多个,间隔设置于框架梁(12)的下方,用于对框架梁(12)建立预应力,每个顶升体均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固定连接的型钢梁(21)、千斤顶(22)和钢支撑(23),所述钢支撑(23)用于支撑千斤顶(22),所述千斤顶(22)用于推动型钢梁(21),所述位移检测装置(5)固定于框架梁(12)的底部,用于监测框架梁(12)的跨中位移,所述钢板(3)粘贴于框架梁(12)的底部和侧壁,并通过锚栓(4)锚固,其中,所述钢板(3)是在顶升体对框架梁(12)施加的预应力达到预设值时粘贴于框架梁(12)的底部和侧壁的,所述顶升体对框架梁(12)施加的预应力是利用位移检测装置(5)检测到的跨中位移计算获得的。/n

【技术特征摘要】
1.顶升式钢板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结构框架、顶升体、钢板(3)、锚栓(4)和位移检测装置(5),其中,所述结构框架包括框架柱(11)和由框架柱(11)支撑的框架梁(12),所述顶升体为多个,间隔设置于框架梁(12)的下方,用于对框架梁(12)建立预应力,每个顶升体均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固定连接的型钢梁(21)、千斤顶(22)和钢支撑(23),所述钢支撑(23)用于支撑千斤顶(22),所述千斤顶(22)用于推动型钢梁(21),所述位移检测装置(5)固定于框架梁(12)的底部,用于监测框架梁(12)的跨中位移,所述钢板(3)粘贴于框架梁(12)的底部和侧壁,并通过锚栓(4)锚固,其中,所述钢板(3)是在顶升体对框架梁(12)施加的预应力达到预设值时粘贴于框架梁(12)的底部和侧壁的,所述顶升体对框架梁(12)施加的预应力是利用位移检测装置(5)检测到的跨中位移计算获得的。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顶升式钢板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体均匀布设于框架梁(12)的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贺峰岳川云杜海涛张雯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辽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