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路排水用排水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6226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03 08: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道路排水用排水管,涉及排水管技术领域,该道路排水用排水管,包括下水管,所述下水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若干个脚手梯,所述下水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清淤管,所述清淤管远离下水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储淤槽,所述清淤管一侧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过滤网,所述清淤管靠近过滤网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泄水管。该道路排水用排水管,采用焊接和插接的形式,施工简单,效率快,缩短了工期,减少了工资成本,达到了节约成本的目的,路面的积水从下水管处流入清淤管内,淤泥会沉淀在储淤槽内,漂浮物会被过滤网阻挡在清淤管内,进入清淤管,将淤泥和漂浮物清除便可,达到便于清污的目的,解决了淤泥和漂浮物堵塞排水系统的问题。

A drainage pipe for road drain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道路排水用排水管
本技术涉及排水管
,具体为一种道路排水用排水管。
技术介绍
道路排水方式,有明式、暗式及混合式。明式由街沟、边沟、排水沟等组成明沟或明渠排水;暗式用暗管排水,包括街沟、雨水口、连管、干支管、各种检查井及出水口等部分;混合式是明暗结合的排水方式。一般情况,大中城市尤其是中心区,多采用暗式。所谓的暗式道路排水,就是在道路的底部埋设有排水管道,由排水管和下水管组成,下水管是一根竖直的管道,作用是排水和检修排水系统,现有的下水管多数采用模块砖和混凝土浇筑而成,施工复杂,成本高,而且不便清污,易导致排水系统堵塞。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道路排水用排水管,解决了现有的道路排水用排水管施工复杂,成本高,不便清污,易导致排水系统堵塞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道路排水用排水管,包括下水管,所述下水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若干个脚手梯,所述下水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清淤管,所述清淤管远离下水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储淤槽,所述清淤管一侧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过滤网,所述清淤管靠近过滤网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泄水管,所述泄水管远离清淤管的一端插接有第一导流管,所述第一导流管靠近泄水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头;所述清淤管远离过滤网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远离清淤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头,所述进水管通过设置在其一端的第二连接头与第二导流管套接,所述第二导流管远离第二连接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头。可选的,所述过滤网的位置位于清淤管的下游处。可选的,所述第一导流管通过设置在其一端的第一连接头与泄水管套接。可选的,所述泄水管、第一导流管、进水管和第二导流管的直径均相等。可选的,所述清淤管、第一连接头、第二连接头和第三连接头的内径均相等,且所述清淤管、第一连接头、第二连接头和第三连接头的内径等于泄水管、第一导流管、进水管和第二导流管的直径。可选的,所述泄水管和第二导流管的插入方向与水流方向一致。(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道路排水用排水管,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道路排水用排水管,通过设置下水管、清淤管、泄水管和进水管,并且下水管、清淤管、泄水管和进水管采用焊接的形式,相比现有使用模块砖和混凝土浇筑的方式,该技术施工简单,工作效率快,从而缩短了施工工期,减少了发放给工人工资的成本,从而达到了节约成本的目的。(2)、该道路排水用排水管,通过设置储淤槽和过滤网,并且将储淤槽设置在清淤管的底部,过滤网设置在清淤管的下游端,路面的积水从下水管处流入清淤管内,由于重力,积水中的淤泥会沉淀在储淤槽的内部,随积水进入排水系统内的漂浮物会被过滤网阻挡在清淤管内,工作人员只需定期通过脚手梯进入清淤管内,将储淤槽中的淤泥和清淤管内的漂浮物清除便可,达到便于清污的目的,从而解决了淤泥和漂浮物堵塞排水系统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外观结构示意图。图中:1-下水管,2-脚手梯,3-清淤管,4-储淤槽,5-过滤网,6-泄水管,7-第一导流管,8-第一连接头,9-进水管,10-第二连接头,11-第二导流管,12-第三连接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道路排水用排水管,包括下水管1,通过设置下水管1,道路上的积水直接从下水管1流入排水系统,从而达到排水的目的,下水管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若干个脚手梯2,通过设置脚手梯2,工作人员可以从下水管1的顶部通过脚手梯2进入排水系统内,对排水系统进行检修,从而达到便于工作人员进入排水系统的目的,下水管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清淤管3,清淤管3远离下水管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储淤槽4,通过在清淤管3的底部设置储淤槽4,路面的积水从下水管1处流入清淤管3内,由于重力,积水中的淤泥会沉淀在储淤槽4的内部,工作人员只需定期通过脚手梯2进入清淤管3内,将储淤槽4中的淤泥清除,达到便于清污的目的,从而避免了淤泥堵塞排水系统的问题,清淤管3一侧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过滤网5,通过设置过滤网5,随积水进入排水系统内的漂浮物会被过滤网5阻挡在清淤管3内,工作人员只需进入清淤管3内,对漂浮物进行打捞便可,从而防止漂浮物全部流向下游,导致排水系统堵塞的问题,清淤管3靠近过滤网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泄水管6,泄水管6远离清淤管3的一端插接有第一导流管7,污水从清淤管3经过泄水管6流向第一导流管7,从而达到排水的目的,第一导流管7靠近泄水管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头8;清淤管3远离过滤网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进水管9,进水管9远离清淤管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头10,进水管9通过设置在其一端的第二连接头10与第二导流管11套接,上游的积水沿第二导流管11从进水管9进入清淤管3,以此类推,形成整个排水系统,第二导流管11远离第二连接头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头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过滤网5的位置位于清淤管3的下游处,保证随积水进入清淤管3内的漂浮物可以滞留在清淤管3的内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第一导流管7通过设置在其一端的第一连接头8与泄水管6套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泄水管6、第一导流管7、进水管9和第二导流管11的直径均相等。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清淤管3、第一连接头8、第二连接头10和第三连接头12的内径均相等,且清淤管3、第一连接头8、第二连接头10和第三连接头12的内径等于泄水管6、第一导流管7、进水管9和第二导流管11的直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泄水管6和第二导流管11的插入方向与水流方向一致,防止水流将管道从连接处冲开。在施工时,使用吊车首先将第一导流管7放置在基坑内,然后将泄水管6放置在基坑内并与第一导流管7一端的第一连接头8插接,清淤管3与储淤槽4焊接后放入基坑,并且清淤管3靠近过滤网5的一端与泄水管6焊接,下水管1与清淤管3的顶部焊接,放置进水管9并与清淤管3远离泄水管6的一端焊接,最后放置第二导流管11,并且与进水管9一端的第二连接头10插接便可。综上所述,该道路排水用排水管,使用时,通过设置下水管1、清淤管3、泄水管6和进水管9,并且下水管1、清淤管3、泄水管6和进水管9采用焊接的形式,相比现有使用模块砖和混凝土浇筑的方式,该技术施工简单,工作效率快,从而缩短了施工工期,减少了发放给工人工资的成本,从而达到了节约成本的目的,通过设置储淤槽4和过滤网5,并且将储淤槽4设置在清淤管3的底部,过滤网5设置在清淤管3的下游端,路面的积水从下水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道路排水用排水管,包括下水管(1),其特征在于:/n所述下水管(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若干个脚手梯(2),所述下水管(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清淤管(3),所述清淤管(3)远离下水管(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储淤槽(4),所述清淤管(3)一侧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过滤网(5),所述清淤管(3)靠近过滤网(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泄水管(6),所述泄水管(6)远离清淤管(3)的一端插接有第一导流管(7),所述第一导流管(7)靠近泄水管(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头(8);/n所述清淤管(3)远离过滤网(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进水管(9),所述进水管(9)远离清淤管(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头(10),所述进水管(9)通过设置在其一端的第二连接头(10)与第二导流管(11)套接,所述第二导流管(11)远离第二连接头(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头(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道路排水用排水管,包括下水管(1),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水管(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若干个脚手梯(2),所述下水管(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清淤管(3),所述清淤管(3)远离下水管(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储淤槽(4),所述清淤管(3)一侧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过滤网(5),所述清淤管(3)靠近过滤网(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泄水管(6),所述泄水管(6)远离清淤管(3)的一端插接有第一导流管(7),所述第一导流管(7)靠近泄水管(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头(8);
所述清淤管(3)远离过滤网(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进水管(9),所述进水管(9)远离清淤管(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头(10),所述进水管(9)通过设置在其一端的第二连接头(10)与第二导流管(11)套接,所述第二导流管(11)远离第二连接头(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头(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排水用排水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学俊左远洋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苏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