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斜支撑节点钢框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22611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0 01: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斜支撑节点钢框架结构,包括承接梁,所述承接梁的上方设置有弧面型钢框架,并且弧面型钢框架与承接梁之间还设置有减震支座,所述承接梁的表面开设有第一穿接口。本方案中,通过设置缓冲组件、第二滑行连接座、第二滑行连接槽、自适应组件以及连接组件等结构的互相配合下,具有良好的抗拉拔性能,不易两两脱落,有效提高了其横向最大载荷能力,增强了该安装节点处的稳定性,使承接梁底部负荷减小,其整体结构稳定性得到增强,具有良好的抗拉拔性能,不易两两脱落,有效提高了其横向最大载荷能力,增强了该安装节点处的稳定性,使承接梁底部负荷减小,其整体结构稳定性得到增强。稳定性得到增强。稳定性得到增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斜支撑节点钢框架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工程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装配式斜支撑节点钢框架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钢框架结构具有质量可靠度高、力学性能明确、抗震性能好、节能环保以及可循环使用等性能优势和品质特征被广泛应用在装配式建筑施工工程中,在钢框架结构体节点部位需要装配斜支构件,然而,现有的斜支撑构件在使用的过程中仍存有一些不足之处,所受到的横向力较大,而斜支撑构件通常需要对高出的钢框架体进行支撑,为了保证钢框架体的稳定性,通常需要将斜支撑构件设计的尺型偏大以此来提高稳定性及侧向载荷能力,因此,现阶段亟需一种装配式斜支撑节点钢框架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斜支撑节点钢框架结构,其具有现有的斜支撑构件在使用的过程中仍存有一些不足之处,所受到的横向力较大,而斜支撑构件通常需要对高出的钢框架体进行支撑,为了保证钢框架体的稳定性,通常需要将斜支撑构件设计的尺型偏大以此来提高稳定性及侧向载荷能力的特点。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装配式斜支撑节点钢框架结构,包括两个承接梁,两个承接梁的顶部均与弧面型钢框架固定连接,弧面型钢框架与承接梁之间还设置有减震支座,承接梁的侧壁开设有第一穿接口,第一穿接口内还设置有具有力转化效果的缓冲组件,第一穿接口内插接有斜支撑组件,斜支撑组件通过自适应组件以及具有减震效果的连接组件与弧面型钢框架固定连接。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角形座的斜面效果,便可将其中一个斜支撑架上所受到的压力转嫁至另一个斜支撑架上,两者之间互相作用,具有良好的抗拉拔性能,不易两两脱落,有效提高了其横向最大载荷能力,并增强了该安装节点处的稳定性,使承接梁底部负荷减小,其整体结构稳定性得到增强,具有良好的抗拉拔性能,不易两两脱落,有效提高了其横向最大载荷能力,使承接梁底部负荷减小,其整体结构稳定性得到增强。
[0007]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缓冲组件包括第一滑行连接座,所述第一穿接口的底部开设有第一滑行连接槽,第一滑行连接座滑动连接于第一滑行连接槽内,第一滑行连接座的侧端面通过支撑弹簧与第一滑行连接槽内侧的端面固定连接。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斜支撑架之间以角形座作为两者之间的连接媒介,并将力作用在角形座的两个斜面上,由于两个斜支撑架以安装节点对称设置,其中一个斜支撑架所承载的负荷大于另一个,利用角形座的斜面效果,便可将其中一个斜支撑架上所受到的压力转嫁至另一个斜支撑架上,两者之间互相作用,具有良好的抗拉拔性能,不易两两脱落,有效提高了其横向最大载荷能力。
[0009]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滑行连接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角形座,角形座的斜面上开设有第二滑行连接槽,第二滑行连接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滑行连接座。
[0010]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当其中同一组所包含的两个斜支撑架之间产生联动效果时,将会带动第二滑行连接座和第三滑行连接座分别在第二滑行连接槽和第三滑行连接槽内,有效保证了斜支撑架的稳定性,整体结构稳定可靠,结构一体性强。
[0011]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斜支撑组件包括周向箍套,周向箍套固定插接在第一穿接口上,周向箍套上开设有与第一穿接口同向的第二穿接口,第二穿接口与第一穿接口之间互相导通。
[0012]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周向箍套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侧肋,位于同侧的两个侧肋之间通过楔形座固定连接,楔形座上开设有第三滑行连接槽,第三滑行连接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三滑行连接座。
[0013]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三滑行连接座上固定连接有斜支撑架,并且斜支撑架穿过第三滑行连接座且与第二滑行连接座的相对面固定连接。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受弧面型钢框架结构的限制,所分布的连接节点越靠近顶点所承接的负荷越大,根据所处节点的安装位置预先设定好同一组两个斜支撑架的倾斜角度及长度,保证安装后两个斜支撑架分解到横向上的力在同一水平线上,且两个线性力的大小相等,方向互逆,从而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斜支撑架作用在承接梁上的侧向应力,有效保证了承接梁的稳定性,且由于两个斜支撑架之间以角形座作为两者之间的连接媒介,并将力作用在角形座的两个斜面上,由于两个斜支撑架以安装节点对称设置,其中一个斜支撑架所承载的负荷大于另一个,利用角形座的斜面效果,便可将其中一个斜支撑架上所受到的压力转嫁至另一个斜支撑架上,两者之间互相作用,具有良好的抗拉拔性能。
[0015]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自适应组件包括转接轴和侧方座,转接轴的一端与所述斜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转接轴远离斜支撑架的一端位于侧方座开设的转接槽内,转接槽的内侧壁上卡接有轴承,轴承套设于转接轴的表面,转接轴的表面还套接有扭力弹簧,所述扭力弹簧的一端与转接轴固定连接,扭力弹簧的另一端与转接槽的内侧壁固定连接,侧方座的顶部固定连接在连接组件的底部。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组件可通过转接轴在转接轴内发生转动,并扭动扭力弹簧使其发生形变,另一方面,承接横梁相配筋配合上层梯形钢板和下层梯形钢板能够与弧面型钢框架紧紧的贴合连接呈一体式结构,保证其与弧面型钢框架之间的稳定配合。
[0017]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座,所述侧方座固定于连接座的底部,连接座的内部插接有两个以上承接横梁相配筋,且相邻两个承接横梁相配筋之间还设置有分隔板,分隔板固定于连接座内,承接横梁相配筋的顶部与弧面型钢框架的底部固定连接。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震支座与连接组件所包含的上层梯形钢板、下层梯形钢板以及纵向相配筋之间的互相配合,提高了承接梁结构整体的受力性和抗震性能,能够对承接梁的侧面起到缓冲作用,降低安装承接梁受到的冲击力。
[0019]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承接横梁相配筋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上层梯形钢板,上层梯形钢板的底部通过下层梯形钢板与连接座内侧的底部固定连接,下层梯形钢板与上层梯形钢板之间通过两个以上纵向相配筋固定连接。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震支座与连接组件所包含的上层梯形钢板、下层梯形钢板以及纵向相配筋之间的互相配合,提高了承接梁结构整体的受力性和抗震性能,能够对承接梁的侧面起到缓冲作用,降低安装承接梁受到的冲击力,避免承接梁出现倾斜的现象。
[0021]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承接梁上两个斜支撑架的倾斜角度需预先根据弧面型钢框架的尺型提前设计,所述上层梯形钢板和下层梯形钢板上的梯形斜面倾斜角度为45
°‑
70
°

[002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装配式斜支撑节点钢框架结构,通过设置缓冲组件、第二滑行连接座、第二滑行连接槽、自适应组件以及连接组件等结构的互相配合下,利用角形座的斜面效果,便可将其中一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斜支撑节点钢框架结构,包括两个承接梁(1),其特征在于,两个承接梁(1)的顶部均与弧面型钢框架(3)固定连接,弧面型钢框架(3)与承接梁(1)之间还设置有减震支座(2),承接梁(1)的侧壁开设有第一穿接口(4),第一穿接口(4)内还设置有具有力转化效果的缓冲组件(5),第一穿接口(4)内插接有斜支撑组件(6),斜支撑组件(6)通过自适应组件(8)以及具有减震效果的连接组件(9)与弧面型钢框架(3)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斜支撑节点钢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组件(5)包括第一滑行连接座(502),所述第一穿接口(4)的底部开设有第一滑行连接槽(501),第一滑行连接座(502)滑动连接于第一滑行连接槽(501)内,第一滑行连接座(502)的侧端面通过支撑弹簧(503)与第一滑行连接槽(501)内侧的端面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斜支撑节点钢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行连接座(50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角形座(504),角形座(504)的斜面上开设有第二滑行连接槽(505),第二滑行连接槽(505)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滑行连接座(506)。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斜支撑节点钢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支撑组件(6)包括周向箍套(601),周向箍套(601)固定插接在第一穿接口(4)上,周向箍套(601)上开设有与第一穿接口(4)同向的第二穿接口(602),第二穿接口(602)与第一穿接口(4)之间互相导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斜支撑节点钢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周向箍套(601)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侧肋(603),位于同侧的两个侧肋(603)之间通过楔形座(604)固定连接,楔形座(604)上开设有第三滑行连接槽(605),第三滑行连接槽(605)内滑动连接有第三滑行连接座(606)。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斜支撑节点钢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滑行连接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靳松冯学俊左远洋王燕徐超赵博詹为春朱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苏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