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标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461603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03 07: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标识系统,涉及车辆技术领域。该车辆标识系统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包括:标识牌、气囊盖和连接件;其中,所述标识牌的背面设置有第一插件和第一穿孔;所述气囊盖上设置有可容纳所述第一插件的插孔、第二插件和第二穿孔;当所述第一插件容纳于所述插孔时,所述连接件可贯穿所述第一穿孔和所述第二穿孔,以将所述标识牌固定于所述气囊盖上。该实施方式增强了标识牌与气囊盖的固定强度,并通过加强筋增强了气囊盖中凸台部与肉厚部的连接牢度。

A vehicle identificat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标识系统
本技术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标识系统。
技术介绍
为了车辆内部的美观性或汽车品牌效应,通常在汽车内部的气囊盖上设置有标识牌,该标识牌的正面可显示车辆制造商和/或车辆品牌的标识,例如显示品牌独特的设计或商标等。目前,在气囊盖上设置标识牌时,通常通过在标识牌的背面设置插件,以利用插件与气囊盖上的插孔卡接,从而将标识牌设置于气囊盖上。在实现本技术过程中,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由于标识牌的面积限制,特别是在标识牌面积较小时,标识牌上可设置的插件数量较少,从而容易导致标识牌与气囊盖的固定强度降低,有可能导致气囊展开时,标识牌脱离气囊盖而对乘客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标识系统,能够增强标识牌与气囊盖的固定强度,降低气囊展开时标识牌脱离气囊盖的风险,并加强气囊盖中凸台部与肉厚部的连接牢度,避免气囊展开时凸台部与肉厚部的交接处受力变形。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标识系统,包括:标识牌、气囊盖和连接件;其中,所述标识牌的背面设置有第一插件和第一穿孔;所述气囊盖上设置有可容纳所述第一插件的插孔、第二插件和第二穿孔;当所述第一插件容纳于所述插孔时,所述连接件可贯穿所述第一穿孔和所述第二穿孔,以将所述标识牌固定于所述气囊盖上。可选地,所述第一穿孔形成于所述第一插件的内壁与所述气囊盖背面之间;所述第二穿孔形成于所述第二插件的内壁与所述气囊盖背面之间。可选地,所述连接件上设置有可变形卡爪;所述可变形卡爪与所述第一插件的内壁或所述第二插件的内壁相接触时收缩变形,使得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一穿孔或第二穿孔。可选地,所述可变形卡爪在自然状态下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穿孔和所述第二穿孔的孔径。可选地,所述气囊盖背面包括:凸台部和肉厚部;其中,所述插孔和所述第二插件设置于所述凸台部。可选地,所述气囊盖背部还设置有加强筋,且所述加强筋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凸台部,所述加强筋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肉厚部。可选地,所述加强筋在所述肉厚部上的覆盖面积大于所述加强筋在所述凸台部的覆盖面积。可选地,所述加强筋沿所述凸台部的中线对称设置。可选地,所述插孔的数量和位置与所述第一插件一一对应;当所述第二插件的数量为多个时,所述第二插件设置于所述插孔两侧。可选地,所述插孔的数量和位置与所述第一插件一一对应;当所述第一插件的数量和所述第二插件的数量均为多个时,所述第二插件与所述插孔间隔排列。上述技术中的一个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通过在气囊盖上设置第二插件,当标识牌背面的第一插件容纳于气囊盖背面的插孔时,利用连接件贯穿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从而将标识牌固定于气囊盖上,由此增强了标识牌与气囊盖的固定强度。尤其是由于标识牌面积较小而导致标识牌上可设置的第一插件数量较少时,可结合气囊盖背面的第二插件,增强标识牌与气囊盖的固定强度,从而降低气囊展开时,由于标识牌固定强度不足而导致标识牌脱离气囊盖的风险,避免标识牌脱离气囊盖而对乘客造成伤害。并且,通过加强筋覆盖气囊盖背面的肉厚部和凸台部,避免在气囊展开时,凸台部与肉厚部的交界处由于较大的冲击力而发生变形,进而避免标识牌随之变形。上述的非惯用的可选方式所具有的进一步效果将在下文中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加以说明。附图说明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标识牌的结构示意图;图2(a)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气囊盖的正面示意图;图2(b)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气囊盖的背面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连接件连接标识牌和气囊盖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标识系统的立体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气囊盖上插孔和第二插件的位置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气囊盖上插孔和第二插件的位置示意图;图7(a)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连接件上可变形卡爪在自然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7(b)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连接件上可变形卡爪在收缩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凸筋在气囊盖背面的分布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示范性实施例做出说明,其中包括本技术实施例的各种细节以助于理解,应当将它们认为仅仅是示范性的。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会背离本技术的范围和精神。同样,为了清楚和简明,以下的描述中省略了对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需要指出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结合。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标识系统,包括:标识牌1、气囊盖2和连接件3;具体地,如图1所示,所述标识牌1的背面设置有第一插件11和第一穿孔111。如图2(a)和图2(b)所示,所述气囊盖2上设置有可容纳所述第一插件11的插孔21、第二插件22和第二穿孔221。如图3所示,当所述第一插件11容纳于所述插孔21时,所述连接件3可贯穿所述第一穿孔111和所述第二穿孔221,以将所述标识牌1固定于所述气囊盖2上,标识牌1、气囊盖2和连接件3的立体示意图可如图4所示。其中,第一穿孔111和第二穿孔221的设置方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例如,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穿孔111形成于所述第一插件11的内壁与所述气囊盖2背面之间。相应地,如图2(b)所示,所述第二穿孔221形成于所述第二插件22的内壁与所述气囊盖2背面之间。另外,还可将第一插件11和第二插件22焊接在平整的连接板上,再将连接板焊接于气囊盖背面,以在第一插件11和连接板表面之间形成第一穿孔111,在第二插件22和连接板表面之间形成第二穿孔221。或者,还可直接在第一插件11上设置第一穿孔111,例如在第一插件11的中心区域设置第一穿孔,相应地,也可以直接在第二插件22的中心区域设置第二穿孔221。当标识牌1的面积较小时,标识牌1上可设置的第一插件11的数量较少,而第一插件11为标识牌1和气囊盖2之间的主要连接部件,因此第一插件11的数量较少将降低标识牌1与气囊盖2之间的固定强度。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在气囊盖2的背面设置第二插件22,当标识牌1背面的第一插件11容纳于气囊盖2背面的插孔21时,利用连接件3贯穿第一穿孔111和第二穿孔221,从而将标识牌1固定于气囊盖2上,由此结合气囊盖2背面的第二插件22,增强了标识牌1与气囊盖2的固定强度,从而降低气囊展开时,由于标识牌1固定强度不足而导致标识牌1脱离气囊盖2的风险,从而避免了标识牌1脱离气囊盖2而对乘客造成伤害的风险。可以理解的是,标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标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标识牌(1)、气囊盖(2)和连接件(3);其中,/n所述标识牌(1)的背面设置有第一插件(11)和第一穿孔(111);所述气囊盖(2)上设置有可容纳所述第一插件(11)的插孔(21)、第二插件(22)和第二穿孔(221);/n当所述第一插件(11)容纳于所述插孔(21)时,所述连接件(3)可贯穿所述第一穿孔(111)和所述第二穿孔(221),以将所述标识牌(1)固定于所述气囊盖(2)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标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标识牌(1)、气囊盖(2)和连接件(3);其中,
所述标识牌(1)的背面设置有第一插件(11)和第一穿孔(111);所述气囊盖(2)上设置有可容纳所述第一插件(11)的插孔(21)、第二插件(22)和第二穿孔(221);
当所述第一插件(11)容纳于所述插孔(21)时,所述连接件(3)可贯穿所述第一穿孔(111)和所述第二穿孔(221),以将所述标识牌(1)固定于所述气囊盖(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标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穿孔(111)形成于所述第一插件(11)的内壁与所述气囊盖(2)背面之间;
所述第二穿孔(221)形成于所述第二插件(22)的内壁与所述气囊盖(2)背面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标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件(3)上设置有可变形卡爪(31);
所述可变形卡爪(31)与所述第一插件(11)的内壁或所述第二插件(22)的内壁相接触时收缩变形,使得所述连接件(3)穿过所述第一穿孔(111)或第二穿孔(2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标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变形卡爪(31)在自然状态下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穿孔(111)和所述第二穿孔(221)的孔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阳历王名席任志君陈峰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均胜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