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6058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03 06: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包括锅体本体、凸出部及转轴座,凸出部与转轴座设置在锅体本体的相对的两侧,凸出部的上表面高于锅体本体的上表面,锅体本体上表面上设置有沿锅体本体的周向方向延伸的凹槽;锅盖,通过连接轴与锅体连接,连接轴安装在转轴座内,锅盖上设置有与凸出部配合的凹部;其中,锅盖盖设在锅体上的情况下,锅盖与锅体之间的分界线对应于锅盖的侧面,锅盖的部分结构伸入至凹槽内。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有效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锅盖较重的问题。

Cooking utensil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烹饪器具
本技术涉及小家电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目前,电压力锅等烹饪器具在生活中的使用越来越普遍。相关技术中的电压力锅如图1所示,电压力锅包括锅体1和锅盖2。锅盖2可枢转地盖设在锅体1上,锅盖通常会包括内锅盖、内衬以及面盖,其中内衬设置在内锅盖的上方,面盖设置在内衬的上方。由于锅盖2中需要设置有诸如阀、蒸汽通道、密封件等构件,因此,在烹饪器具的高度方向上,锅盖具有较大的尺寸。因此,上述结构导致锅盖较重,不利于用户进行开盖,同时缺乏精致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烹饪器具,以解决相关技术中锅盖较重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包括锅体本体、凸出部及转轴座,凸出部与转轴座设置在锅体本体的相对的两侧,凸出部的上表面高于锅体本体的上表面,锅体本体上表面上设置有沿锅体本体的周向方向延伸的凹槽;锅盖,通过连接轴与锅体连接,连接轴安装在转轴座内,锅盖上设置有与凸出部配合的凹部;其中,锅盖盖设在锅体上的情况下,锅盖与锅体之间的分界线对应于锅盖的侧面,锅盖的部分结构伸入至凹槽内。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由于锅盖上设置有与凸出部配合的凹部,这样,锅盖整体的尺寸相对于相关技术中的锅盖的整体尺寸减小了,能够减轻锅盖的重量。此外,在锅盖盖设在锅体上的情况下,锅盖与锅体之间的分界线对应于锅盖的侧面,锅盖的部分结构伸入至凹槽内。由于分界线的位置有所调整,同时锅盖的部分结构伸入至凹槽内,这样在烹饪器具整体高度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减少了锅盖的外露高度,使得烹饪器具整体结构紧凑,外观精致。进一步地,锅盖包括内衬及设置在内衬外侧的面盖,内衬的下表面凸出于面盖的下表面,内衬的部分结构伸入至凹槽内。上述的结构便于降低烹饪器具的整体高度,使得烹饪器具更加的紧凑,小巧好看。进一步地,内衬包括内衬本体、设置在内衬本体上的容纳凹腔和设置在内衬本体上的凸沿,锅盖还包括设置在容纳凹腔内的锁盖,锁盖相对于内衬能够转动,容纳凹腔到内衬本体的边沿之间形成有台阶结构,台阶结构包括第一台阶面和环绕设置在第一台阶面外的第二台阶面,第二台阶面高于第一台阶面。上述的台阶结构能够增加内衬本体的边沿处的结构强度,使得内衬不易变形。在锅盖盖设在锅体上的情况下,面盖的下表面与第二台阶面平齐,减少了内衬与锅体之间缝隙,使得烹饪器具整体紧凑。进一步地,容纳凹腔的腔壁与第一台阶面之间形成有凸筋,凸筋的内壁面与容纳凹腔的腔壁共面。上述的凸筋能够增加容纳凹腔的腔壁处的强度,进一步防止内衬产生变形。进一步地,凹部包括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第一凹部形成在台阶结构与凸沿之间,上述的结构便于加工,易于成型。第二凹部形成在面盖上,第二凹部与第一凹部的位置相对应,上述的结构便于加工,易于成型。进一步地,烹饪器具还包括扣钩机构,扣钩机构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扣钩件及第二扣钩件,第一扣钩件设置在凸出部上,第二扣钩件设置在凹部处。上述的第一扣钩件和第二扣钩件所在的位置不易产生变形,便于第一扣钩件与第二扣钩件进行配合,使得第一扣钩件扣合在第二扣钩件上更加的顺畅。进一步地,分界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线段、第二线段、第三线段、第四线段及第五线段,第三线段高于第一线段和第五线段,第二线段相对于第一线段和第三线段倾斜设置,第四线段相对于第五线段和第三线段倾斜设置。上述的结构在锅盖盖设在锅体上的情况下,上述的第二线段和第四线段的设置便于凸出部隐藏在凹部内。进一步地,锅体本体包括底座及设置在底座上的壳体,壳体包括与锅盖对应设置的中板,凸出部和转轴座均设置在中板上。上述的结构容易加工,容易实现。进一步地,壳体、凸出部和转轴座为一体成型结构。上述的一体成型结构为通过注塑加工,这样便于成型。进一步地,烹饪器具为电压力锅或者电饭煲,锅盖包括内衬及设置在内衬外侧的面盖,内衬的下表面凸出于面盖的下表面,内衬的部分结构伸入至凹槽内;内衬包括内衬本体、设置在内衬本体上的容纳凹腔和设置在内衬本体上的凸沿,锅盖还包括设置在容纳凹腔内的锁盖,锁盖相对于内衬能够转动,容纳凹腔到内衬本体的边沿之间形成有台阶结构,台阶结构包括第一台阶面和环绕设置在第一台阶面外的第二台阶面,第二台阶面高于第一台阶面,面盖的下表面与第二台阶面平齐;容纳凹腔的腔壁与第一台阶面之间形成有凸筋,凸筋的内壁面与容纳凹腔的腔壁共面;凹部包括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第一凹部形成在台阶结构与凸沿之间,第二凹部形成在面盖上,第二凹部与第一凹部的位置相对应;烹饪器具还包括扣钩机构,扣钩机构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扣钩件及第二扣钩件,第一扣钩件设置在凸出部上,第二扣钩件设置在凹部处;分界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线段、第二线段、第三线段、第四线段及第五线段,第三线段高于第一线段和第五线段,第二线段相对于第一线段和第三线段倾斜设置,第四线段相对于第五线段和第三线段倾斜设置;锅体本体包括底座及设置在底座上的壳体,壳体包括与锅盖对应设置的中板,凸出部和转轴座均设置在中板上;壳体、凸出部和转轴座为一体成型结构。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相关技术中的电压力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烹饪器具的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2的烹饪器具的剖视示意图;图4示出了图2的烹饪器具的A处放大示意图;图5示出了图2的烹饪器具的锅盖和锅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了图2的烹饪器具的锅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了图2的烹饪器具的锅盖的剖视示意图;图8示出了图2的烹饪器具的锅盖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9示出了图2的烹饪器具的内衬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示出了图2的烹饪器具的另一位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以及图11示出了图2的烹饪器具的锅体、内衬和面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锅体;11、锅体本体;111、底座;112、壳体;113、中板;12、凸出部;13、转轴座;14、凹槽;20、锅盖;21、第一凹部;22、内衬;221、内衬本体;222、凸沿;223、容纳凹腔;23、面盖;24、第二凹部;25、台阶结构;251、第一台阶面;252、第二台阶面;26、凸筋;27、锁盖;30、扣钩机构;31、第一扣钩件;32、第二扣钩件;40、分界线;41、第一线段;42、第二线段;43、第三线段;44、第四线段;45、第五线段;50、把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技术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n锅体(10),包括锅体本体(11)、凸出部(12)及转轴座(13),所述凸出部(12)与所述转轴座(13)设置在所述锅体本体(11)的相对的两侧,所述凸出部(12)的上表面高于所述锅体本体(11)的上表面,所述锅体本体(11)上表面上设置有沿所述锅体本体(11)的周向方向延伸的凹槽(14);/n锅盖(20),通过连接轴与所述锅体(10)连接,所述连接轴安装在所述转轴座(13)内,所述锅盖(20)上设置有与所述凸出部(12)配合的凹部;/n其中,所述锅盖(20)盖设在所述锅体(10)上的情况下,所述锅盖(20)与所述锅体(10)之间的分界线(40)对应于所述锅盖(20)的侧面,所述锅盖(20)的部分结构伸入至所述凹槽(14)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锅体(10),包括锅体本体(11)、凸出部(12)及转轴座(13),所述凸出部(12)与所述转轴座(13)设置在所述锅体本体(11)的相对的两侧,所述凸出部(12)的上表面高于所述锅体本体(11)的上表面,所述锅体本体(11)上表面上设置有沿所述锅体本体(11)的周向方向延伸的凹槽(14);
锅盖(20),通过连接轴与所述锅体(10)连接,所述连接轴安装在所述转轴座(13)内,所述锅盖(20)上设置有与所述凸出部(12)配合的凹部;
其中,所述锅盖(20)盖设在所述锅体(10)上的情况下,所述锅盖(20)与所述锅体(10)之间的分界线(40)对应于所述锅盖(20)的侧面,所述锅盖(20)的部分结构伸入至所述凹槽(14)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20)包括内衬(22)及设置在所述内衬(22)外侧的面盖(23),所述内衬(22)的下表面凸出于所述面盖(23)的下表面,所述内衬(22)的部分结构伸入至所述凹槽(14)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22)包括内衬本体(221)、设置在所述内衬本体(221)上的容纳凹腔(223)和设置在内衬本体(221)上的凸沿(222),所述锅盖(20)还包括设置在容纳凹腔(223)内的锁盖(27),所述锁盖(27)相对于所述内衬(22)能够转动,所述容纳凹腔(223)到所述内衬本体(221)的边沿之间形成有台阶结构(25),所述台阶结构(25)包括第一台阶面(251)和环绕设置在所述第一台阶面(251)外的第二台阶面(252),所述第二台阶面(252)高于所述第一台阶面(251),所述面盖(23)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台阶面(252)平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凹腔(223)的腔壁与所述第一台阶面(251)之间形成有凸筋(26),所述凸筋(26)的内壁面与所述容纳凹腔(223)的腔壁共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包括第一凹部(21)和第二凹部(24),所述第一凹部(21)形成在所述台阶结构(25)与所述凸沿(222)之间,所述第二凹部(24)形成在所述面盖(23)上,所述第二凹部(24)与所述第一凹部(21)的位置相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扣钩机构(30),所述扣钩机构(30)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扣钩件(31)及第二扣钩件(32),所述第一扣钩件(31)设置在所述凸出部(12)上,所述第二扣钩件(32)设置在所述凹部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界线(4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线段(41)、第二线段(42)、第三线段(43)、第四线段(44)及第五线段(45),所述第三线段(43)高于所述第一线段(41)和所述第五线段(45),所述第二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飞蔡何意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