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压力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6058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03 06: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压力锅,包括:煲体以及设置于煲体上部的中板,煲体内具有烹饪腔;把手,包括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第一把手与煲体的外侧壁一体成型设置,第二把手安装在第一把手上。应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压力锅的把手装配效率低的问题。

Electric pressure cook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压力锅
本技术涉及小家电领域上,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压力锅。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电压力锅的把手一般包括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第一把手通过螺钉或其他固定形式固定于锅体上,第二把手扣合在第一把手上。上述结构使得把手的装配步骤复杂,装配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压力锅,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压力锅的把手的装配效率低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压力锅,包括:煲体以及设置于煲体上部的中板,煲体内具有烹饪腔;把手,包括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第一把手与煲体的外侧壁一体成型设置,第二把手安装在第一把手上。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第一把手与煲体的外侧壁一体成型设置,第二把手安装在第一把手上。在装配人员装配把手时,只需将第二把手安装在第一把手上即可,不必再去安装第一把手,从而简化了装配步骤,提高了装配效率。可选地,把手的内侧具有扣手空腔,把手的内侧边沿处设置有圆角。上述结构能够防止用户的手指被割伤,从而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可选地,第一把手为内部中空的壳体,第一把手具有开口,第二把手为盖片,盖片包括盖设于开口处的盖片本体以及位于第一把手的内侧并向远离盖片本体方向延伸的延伸结构,延伸结构与煲体之间的空腔形成扣手空腔,第一把手具有在上下方向上与开口相对的部分具有内侧边沿,延伸结构至少在与第一把手的内侧边沿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圆角,圆角位于延伸结构在内外方向上远离第一把手的表面上,且圆角的底部突出于或平齐于第一把手的下表面。上述结构能够避免用户割伤现象发生,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可选地,延伸结构包括竖直向下延伸的立板,圆角设置于立板的下边沿处,圆角的底部与第一把手的下表面之间的距离L1在0.2~0.5mm之间。上述结构能够改善用户抓握时的手感,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可选地,延伸结构包括竖直向下延伸的立板,圆角设置于立板的下边沿处,延伸结构的外表面与第一把手的内表面之间的距离L2小于等于0.5mm。上述结构能够改善用户抓握时的手感,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可选地,第二把手还包括设置于盖片本体并与延伸结构连接的加强结构。上述结构能够减小延伸结构向内侧倾斜的变形量,保证延伸结构的外表面与第一把手的内表面之间的距离在预定范围内,从而进一步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可选地,加强结构包括设置于盖片本体的下表面并向下延伸的加强筋,以及连接在延伸结构与加强筋之间的连接筋。上述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可选地,第一把手包括底壁以及分别设置于底壁两侧的内侧壁和外侧壁,内侧壁的上边沿以及外侧壁的上边沿所围成的口部形成开口,至少部分内侧壁伸入延伸结构与加强筋之间,内侧壁的上边沿处设置有避让连接筋的避让口。上述结构能够充分利用把手内部闲置空间,减小把手整体的厚度,利于把手的小型化设计。可选地,第一把手与第二把手通过卡接结构卡接连接。上述结构简单,便于装配,提高装配效率。可选地,把手的内侧具有扣手空腔,第一把手为内部中空的壳体,第一把手的上部具有开口,第二把手为盖片,盖片包括盖设于开口处的盖片本体以及位于第一把手的内侧并向下延伸的延伸结构,延伸结构与煲体之间的空腔形成扣手空腔,第一把手具有位于下部的内侧边沿,延伸结构至少在与第一把手的内侧边沿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圆角,圆角位于延伸结构在内外方向上远离第一把手的表面上,且圆角的底部突出于或平齐于第一把手的下表面,延伸结构包括竖直向下延伸的立板,圆角设置于立板的下边沿处,圆角的底部与第一把手的下表面之间的距离L1在0.2~0.5mm之间,延伸结构的外表面与第一把手的内表面之间的距离L2小于等于0.5mm,第二把手还包括设置于盖片本体并与延伸结构连接的加强结构,加强结构包括设置于盖片本体的下表面并向下延伸的加强筋,以及连接在延伸结构与加强筋之间的连接筋,第一把手包括底壁以及分别设置于底壁两侧的内侧壁和外侧壁,内侧壁的上边沿以及外侧壁的上边沿所围成的口部形成开口,至少部分内侧壁伸入延伸结构与加强筋之间,内侧壁的上边沿处设置有避让连接筋的避让口,第一把手与第二把手通过卡接结构卡接连接。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电压力锅的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的烹饪器具的部分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1的烹饪器具的煲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图3的煲体的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图3的煲体的剖视示意图;图6示出了图5的煲体的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以及图7示出了图6的煲体的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8示出了图1的电压力锅的把手的第二把手的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示出了图8的第二把手的另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以及图10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电压力锅的另一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扣手空腔;10、第一把手;11、底壁;12、内侧壁;121、避让口;13、外侧壁;14、内侧边沿;20、盖片;21、盖片本体;22、延伸结构;221、圆角;23、加强结构;231、加强筋;232、连接筋;24、装饰边;30、卡接结构;31、第一卡钩;32、第二卡钩;33、第一卡口;34、第二卡口;40、煲体;50、把手;60、中板;70、横板。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需要说明的是,下述的煲体的内外侧如图3所示,把手的内外侧如图9所示。如图1至图3、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电压力锅,包括:煲体40、中板60以及把手50。其中,中板60设置于煲体40上部,煲体40内具有烹饪腔;把手50包括第一把手10和第二把手,第一把手10与煲体40的外侧壁一体成型设置,第二把手连接在第一把手10上。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第一把手10与煲体40的外侧壁一体成型设置,第二把手安装在第一把手10上。在装配人员装配把手时,只需将第二把手安装在第一把手10上即可,不必再去安装第一把手10,从而简化了装配步骤,提高了装配效率。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把手10与煲体40的外侧壁一体成型设置,由于煲体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包括:/n煲体(40)以及设置于所述煲体(40)上部的中板(60),所述煲体(40)内具有烹饪腔;/n把手(50),包括第一把手(10)和第二把手,所述第一把手(10)与所述煲体(40)的外侧壁一体成型设置,所述第二把手安装在所述第一把手(10)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包括:
煲体(40)以及设置于所述煲体(40)上部的中板(60),所述煲体(40)内具有烹饪腔;
把手(50),包括第一把手(10)和第二把手,所述第一把手(10)与所述煲体(40)的外侧壁一体成型设置,所述第二把手安装在所述第一把手(1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50)的内侧具有扣手空腔(1),所述把手(50)的内侧边沿(14)处设置有圆角(2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把手(10)为内部中空的壳体,所述第一把手(10)具有开口,所述第二把手为盖片(20),所述盖片(20)包括盖设于所述开口处的盖片本体(21)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把手(10)的内侧并向远离所述盖片本体(21)方向延伸的延伸结构(22),所述延伸结构(22)与所述煲体(40)之间的空腔形成所述扣手空腔(1),所述第一把手(10)在上下方向上与所述开口相对的部分具有所述内侧边沿(14),所述延伸结构(22)至少在与所述第一把手(10)的所述内侧边沿(14)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所述圆角(221),所述圆角(221)位于所述延伸结构(22)在内外方向上远离所述第一把手(10)的表面上,且所述圆角(221)的底部突出于或平齐于所述第一把手(10)的下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结构(22)包括竖直向下延伸的立板,所述圆角(221)设置于所述立板的下边沿处,所述圆角(221)的底部与所述第一把手(10)的下表面之间的距离L1在0.2~0.5mm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结构(22)包括竖直向下延伸的立板,所述圆角(221)设置于所述立板的下边沿处,所述延伸结构(22)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一把手(10)的内表面之间的距离L2小于等于0.5mm。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把手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盖片本体(21)并与所述延伸结构(22)连接的加强结构(2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结构(23)包括设置于所述盖片本体(21)的下表面并向下延伸的加强筋(231),以及连接在所述延伸结构(22)与所述加强筋(231)之间的连接筋(23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压力锅,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俊兵陈鑫王本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