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抽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46041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03 06: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抽梗装置,属于烟草加工设备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4个齿型带、4个链条、4个齿型链和2个齿型皮带,所述齿型带、链条和齿型皮带分别用传动轮传动,齿型链固定在链条的内端,并用链条传动;齿型带、链条和齿型皮带分别两两上下对应,且位于上方的逆时针转动,位于下方的顺时针转动,齿型皮带设于中间,两组上下对应的齿型带分别设于两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快速实现烟梗和烟叶的分离,用抽梗分切代替打叶风分,减少一组仓储喂料,有效地解决了打叶复烤生产的能耗大、占用场地大、烟叶和烟梗尺寸难控制、烟叶损耗大、噪音大、粉尘大等问题,具有低投入高产出的优点。

An automatic stemm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抽梗装置
本技术属于烟草加工设备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自动抽梗装置。
技术介绍
在烟草加工行业中普遍采用“原烟打叶,片烟复烤”加工工艺,其流程较长,滚筒类设备较多,能耗大、烟叶损耗大、噪音大、粉尘大、占用场地大,并且随着高速卷烟机的普遍采用,对烟丝的长度提出更高的要求,烟丝既不能过长,也不能过短。因此,在保障叶梗分离的同时为达到“控制大片率,提高中片率”的目的就需要加大打叶次数,以使烟梗和烟叶分离,并通过多次打叶得到客户需求的烟叶尺寸,而在多次打叶过程中难免会造成部分烟叶小于客户所需尺寸和损耗增加。如果能使烟梗和烟叶有效分离,则能有效避免打叶对烟叶的损耗,并能进一步简化生产流程。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01322577B)公开了一种降低片烟含梗率的打叶复烤方法,依次含有润叶工序、打叶工序和复烤工序。在润叶工序之前增加抽梗工序,用手工或用抽梗器将烟叶沿植物自然主脉剥离下来,省略常规的一润步骤,直接将抽梗工序生产的烟叶、主脉分离的烟叶在挑选台投料进行二润并打叶复烤。该方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于:用手工或用抽梗器剥离叶、梗,其效率较低,其主要是在现有加工工艺的基础上增加了手工剥离叶、梗,仅对其余工序参数进行优化,耗费人工成本高。因此出片率低,损耗大、耗费人工成本高,导致难以实现大规模工业化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抽梗装置,通过本技术的结构,可快速实现烟梗和烟叶的分离,用抽梗分切代替打叶风分,减少一组仓储喂料,有效地解决了打叶复烤生产的能耗大、占用场地大、烟叶和烟梗尺寸难控制、烟叶损耗大、噪音大、粉尘大等问题,具有低投入高产出的优点。本说明书中的左右、上下、顺时针、逆时针等名词均是为了便于表述而使用,并不限定本装置的实际使用方位。本说明书未做特别说明时,所述百分量均指质量百分含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所述的自动抽梗装置包括4个齿型带1、4个链条2、4个齿型链21和2个齿型皮带3,所述齿型带1、链条2和齿型皮带3分别用传动轮22传动,齿型链21固定在链条2的内端,并用链条2传动;齿型带1、链条2和齿型皮带3分别两两上下对应,且位于上方的逆时针转动,位于下方的顺时针转动,齿型皮带3设于中间,两组上下对应的齿型带1分别设于两侧。所述链条2和齿型皮带3转速相同,齿型带1转速大于链条2和齿型皮带3转速。作为优选,所述齿型链21上下错位对应,上下对应的两个齿型链21的齿槽相对应。作为优选,所述上下对应的两个齿型带1、齿型皮带3的齿槽上下相对应。作为优选,所述齿型带1、齿型链21和齿型皮带3的齿槽左右对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可使传统的打叶复烤工序得以简化,用抽梗配合分切代替传统的打叶和风分工序,减少了生产工序、节约了生产能耗,且抽梗分切的烟片和烟梗更加完整,烟叶和烟梗成品率更高,提高了烟叶利用率,避免了烟叶和烟梗的浪费。2、本技术通过齿型带、链条、齿型链和齿型皮带的配合使用,利用齿型带和齿型链与齿型皮带的速度差,实现烟叶和烟梗的快速有效分离;通过将齿型链错位上下对应,让上下对应的齿型链的齿槽之间形成夹孔,起到固定烟梗并保持烟梗在本技术内尽量保持平行,以提高烟梗分离效率。通过齿型带、链条、齿型链和齿型皮带间齿槽的左右对应,进一步保证烟叶的平行,且使烟叶、烟梗的分离更加完整,进而提高出片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正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侧视图;图中,1-齿型带,2-链条,21-齿型链,3-齿型皮带,22-传动轮。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以方便技术人员理解。如图1-3所示,所述的自动抽梗装置包括4个齿型带1、4个链条2、4个齿型链21和2个齿型皮带3,所述齿型带1、链条2和齿型皮带3分别用传动轮22传动,传动轮22用电机带动,每个齿型带1、链条2和齿型皮带3均对应一对传动轮22。齿型链21固定在链条2的内端,并用链条2传动;齿型带1和齿型皮带3分别两两上下对应,且位于上方的逆时针转动,位于下方的顺时针转动,以使烟叶顺利进入本技术。齿型皮带3设于中间,两组上下对应的链条2分别位于齿型带1的两侧,两组上下对应的齿型带1分别设于左右两端。齿型链21上下错位对应,上下对应的两个齿型链21的相对面相贴合且相互间不接触,以避免摩擦;上下对应的两个齿型链21的齿槽上下错位对应,上下错位对应的齿槽形成一个个夹孔,用于固定烟梗。齿型带1、齿型链21和齿型皮带3的齿槽左右对应,以保证烟梗的尽量平行。齿型链21与齿型皮带3同速,齿型带1转速大于齿型链21及齿型皮带3的转速,利用速度差将烟梗抽出。使用时,将原烟烟柄端向外,两排相对平铺在铺把台上,并通过运输带喂入本技术所述的自动抽梗机,在自动抽梗机内,齿型带1夹持烟柄,齿型链21卡住烟梗的内端,齿型皮带3把持烟叶,齿型带1速度大于齿型链21及齿型皮带3,通过速度差抽出烟梗,完成叶片与烟梗分离。通过实践证明,与同等级烟叶平行比较,本技术方案出片率大于75%,传统打叶复烤出片率仅为68%。且通过本技术的使用,有效简化了烟叶复烤加工工艺,通过自动抽梗分切代替了传统的打叶风分,不仅有效降低了烟叶损耗,降低了设备费用、且避免了打叶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本技术应用后的烟叶复烤加工工艺实例:根据配方和工艺要求将原烟装框投入到生产线,采用静态回潮方式控制烟叶的水分和温度,静态回潮根据原烟的含水量采用真空回潮和网带回潮机相配合的方式控制烟叶的水分和温度。当原烟水分大于13%时,将原烟烟柄端朝外铺在铺把台上,原烟从铺把台喂入网带回潮机,控制网带回潮机的热风温度和增湿加水量,以控制出口原烟含水率及温度;当原烟水分小于13%时,原烟进入真空回潮机回潮真空回潮后,将原烟烟柄端向外,平铺在铺把台上,原烟从铺把台喂入网带回潮机,控制网带回潮机的热风温度和增湿加水量,以控制出口原烟水分和温度。对于含水量大于13%的原烟使用网带回潮,对于含水量小于13%的原烟经一次真空回潮后再使用网带回潮,利用网带回潮具有连续生产、静态回潮、对烟叶无损耗,温度和水分容易控制的特点,使烟叶在抽梗分切前的水分、温度可控。避免真空回潮时多次间断通入蒸汽对烟叶的损伤和对烟叶品质的影响。烟叶经过网带回潮机回潮后通过运输带喂入抽梗机,齿型带1夹持烟柄,齿型链21卡住烟叶,齿型皮带3把持烟叶,齿型带1速度大于齿型链21及齿型皮带3,齿型链21与齿型皮带同速3,通过速度差抽出烟梗,完成叶片与烟梗分离。抽梗机出口分别设有烟片分切机和烟梗分切机,根据客户对烟片尺寸大小的需求用叶片分切机对叶片分切。根据客户对烟梗长度的要求用烟梗分切机对烟梗分切并筛除梗头和小于1.5mm的细梗。与同等级烟叶平行比较,本技术方案出片率大于75%,传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抽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动抽梗装置包括4个齿型带(1)、4个链条(2)、4个齿型链(21)和2个齿型皮带(3),所述齿型带(1)、链条(2)和齿型皮带(3)分别用传动轮(22)传动,齿型链(21)固定在链条(2)的内端,并用链条(2)传动;齿型带(1)、链条(2)和齿型皮带(3)分别两两上下对应,且位于上方的逆时针转动,位于下方的顺时针转动,齿型皮带(3)设于中间,两组上下对应的齿型带(1)分别设于两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抽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动抽梗装置包括4个齿型带(1)、4个链条(2)、4个齿型链(21)和2个齿型皮带(3),所述齿型带(1)、链条(2)和齿型皮带(3)分别用传动轮(22)传动,齿型链(21)固定在链条(2)的内端,并用链条(2)传动;齿型带(1)、链条(2)和齿型皮带(3)分别两两上下对应,且位于上方的逆时针转动,位于下方的顺时针转动,齿型皮带(3)设于中间,两组上下对应的齿型带(1)分别设于两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永祥马晓伟夏琼凤戚文辉易斌王晓辉窦元春杨光涛李雯琦陆光钰王文浩董文平常卫东唐家伟胡建洪冯振宇靳志富杨磊许玲玲储睿黄秋婷
申请(专利权)人: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