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环形风扇护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458924 阅读:2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03 05: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用环形风扇护封装置,包括护风罩总成(6)与密封装置(5),护风罩总成(6)包括位于其中心的护风罩(2),与环形风扇(1)的形状相适应,所述护风罩(2)在与风扇重叠的区域设有环形卡槽(7),所述环形卡槽(7)上开有导入口(9),用于将密封装置(5)导入环形卡槽(7),导入口(9)一端设有限位台(8),用于限制密封装置(5)在环形卡槽(7)内的移动,密封装置(5)为由基座(11)和叶片(12)构成的类T型一体式软塑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了风扇工作中产生的气压,依靠回流压力使得装置的叶片重叠,减小了护风罩与风扇之间的间隙,结构简单,能够有效提高风扇在工作中的效率,进而降低整车油耗。

Wind protection device of vehicle circular fa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用环形风扇护风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冷却系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涉及车用环形风扇护风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混合动力汽车领域,ISG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ISG技术是基于起动机/发电机一体化的轻度混合动力汽车。它将盘式一体化起动机/发电机直接安装在内燃机曲轴输出端,取代了飞轮以及原有的起动机和发电机,作为汽车的辅助动力源。目前ISG混合动力重型车辆发动机使用的冷却风扇多以开口风扇为主,但是随着法规对整车噪声、整车油耗以及排放要求的提高,已逐渐开始使用环形风扇。环形风扇相比开口风扇具有效率高、噪声小等优点,在欧洲和北美区域已大量使用,用以满足法规对噪声以及排放法规的要求。根据开口风扇和环形风扇的自身特点,冷却系统的护风装置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针对开口风扇的护风装置,在发动机上固定护风圈,护风圈与护风罩之间用护风软罩连接,允许将风扇外圆与护风圈之间的间隙做的很小(最小可以做到5mm),有效的减少二次回流,提高风扇效率;另一种是针对环形风扇的护风装置,普遍采用U型护风罩与风扇配合,考虑到风扇安装在发动机上的振动和窜动,风扇与护风罩之间的径向间隙较大(大于20mm),轴向间隙一般保持在15mm以上从而二次回流风量较大,漏风量较大,风扇的效率较低,反而导致环形风扇的效率低于开口风扇,并没有充分发挥出环形风扇应有的优点。专利技术专利内容专利技术人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设计出了一种车用环形风扇护封装置,很好地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车用环形风扇护风装置,包括护风罩总成与密封装置,二者固定在散热器的侧护板上,与环形风扇、散热器及中冷器组成冷却模块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护风罩总成包括位于其中心的护风罩,与环形风扇的形状相适应,所述护风罩在与风扇重叠的区域设有环形卡槽,所述环形卡槽上开有一个导入口,用于将密封装置导入环形卡槽,所述导入口一端设有限位台,用于限制密封装置在环形卡槽内的移动;所述密封装置为由基座和叶片构成的类T型一体式软塑结构,所述基座为与所述环形卡槽弧度相适应的弧形,通过所述导入口装入基座,通过旋转叶片将基座沿环形卡槽滑移至限位台,若干所述密封装置被装入所述环形卡槽中时,各个所述密封装置的基座首尾相接,形成一个密封圈充满所述环形卡槽,各个所述密封装置的叶片沿环形卡槽的径向布置。优选地,所述导入口的宽度为1.7mm至2.3mm。优选地,所述环形卡槽内布置有6个所述密封装置。优选地,所述密封装置的叶片厚度为1.5mm至2mm。优选地,所述密封装置的基座上设有塑料毛刷带,毛刷带宽度不小于3mm。优选地,所述密封装置可通过所述导入口从环形卡槽中取出。本专利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本专利技术的车用环形风扇护风装置充分利用了风扇工作中产生的气压,使得装置后侧的压力较大,依靠回流压力使得装置的叶片重叠,减小了护风罩与风扇之间的间隙,结构简单,零部件通用性强,能够有效提高风扇在工作中的效率,进而降低整车油耗。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车用环形风扇护封装置的外部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车用环形风扇护封装置的车辆冷却模块总成结构示意图,图2-A-A为图2在A处的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车用环形风扇护封装置的护风罩总成示意图,图3-B-B为图3在B处的剖视图,以及在C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车用环形风扇护风装置的环形卡槽的总体结构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车用环形风扇护风装置的密封装置的结构图,1环形风扇、2护风罩、3散热器、5密封装置、6、护风罩总成、7环形卡槽、8限位台、9导入口、11基座、12叶片。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车用环形风扇护风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护风罩总成6与密封装置5,二者固定在散热器3的侧护板上,与环形风扇1、散热器3及中冷器组成冷却模块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护风罩总成6包括位于其中心的护风罩2,与环形风扇1的形状相适应,所述护风罩2在与风扇重叠的区域设有环形卡槽7,所述环形卡槽7上开有一个导入口9,用于将密封装置5导入环形卡槽7,所述导入口9一端设有限位台8,用于限制密封装置5在环形卡槽7内的移动。如图5所示,密封装置5为由基座11和叶片12构成的类T型一体式软塑结构,所述基座11为与所述环形卡槽7弧度相适应的弧形,通过所述导入口9装入基座11,通过旋转叶片12将基座11沿环形卡槽7滑移至限位台8,若干所述密封装置5被装入所述环形卡槽7中时,各个所述密封装置5的基座11首尾相接,形成一个密封圈充满所述环形卡槽7,各个所述密封装置5的叶片12沿环形卡槽7的径向布置。密封装置5的基座11弧度为六分之一圆弧,叶片12厚度为1.5mm至2mm。基座11有较好的挠性,可以较好的适应环形卡槽7的形状,便于安装在环形卡槽7内。叶片12厚度较薄,具有较好的变形能力,即使在工作过程与风扇发生摩擦也不会损伤风扇。装配完成后的护风装置通过紧固件安装在冷却模块上,再装配到整车上,从而保证护风罩2与环形风扇1的外环之间有较大的间隙,以保证发动机跳动后不会使环形风扇1与护风罩2干涉,考虑到发动机带动环形风扇1的跳动,护风罩2内环与环形风扇1的外环之间的间隙不能小于25mm。在发动机振动较小时,环形风扇1与密封装置5形成的内环之间不会出现干涉,当发动机振动过大时,环形风扇1的外环允许与密封装置5发生摩擦,由于密封装置5的叶片12厚度较薄,具有较好的变形能力,即使发生摩擦,也不会对叶片12产生损伤。在环形风扇1工作当中,密封装置5后侧的压力大于前侧的压力,在回流压力的作用下,密封装置5的叶片12重叠在一起,可以有效的减小护风装置与环形风扇1之间的间隙,从而相比早期的U型护风罩可以有效提高风扇的效率。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是,可以采用毛刷代替目前的密封装置的叶片12,密封装置由基座11和毛刷组成,基座和毛刷由塑料制成,基座11有较好的挠性,可以较好的适应环形卡槽7的形状,便于安装在环形卡槽7内,同时用于将毛刷的底部固定在基座11上形成一个整体的密封单元。毛刷柔软,具有较好的变形适应能力,在工作过程与风扇发生摩擦不会损伤风扇。为了达到较好的密封效果,毛刷带的宽度不小于3mm。装配完成后的护风装置通过紧固件安装在冷却模块上,再装配到整车上,从而保证护风罩2与风扇外环之间有较大的间隙,以保证发动机跳动后不会使环形风扇1与护风罩2干涉,考虑到发动机带动环形风扇1的跳动,护风罩2内环与环形风扇1的外环之间的间隙不能小于25mm。在发动机振动较小时,环形风扇1与密封装置5形成的内环之间不会出现干涉,当发动机振动过大时,环形风扇1的外环允许与密封装置5发生摩擦,即环形风扇1的外环会与毛刷发生摩擦,但不会对环形风扇1的外环造成损坏。这种设计可以有效的减小护风装置与环形风扇1的外环之间的间隙,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二次回流,减少漏风量,相比U型护风罩可以有效提高风扇的效率。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案的具体实施方式或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用环形风扇护风装置,包括护风罩总成(6)与密封装置(5),二者固定在散热器(3)的侧护板上,与环形风扇(1)、散热器(3)及中冷器组成冷却模块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护风罩总成(6)包括位于其中心的护风罩(2),与环形风扇(1)的形状相适应,所述护风罩(2)在与风扇重叠的区域设有环形卡槽(7),所述环形卡槽(7)上开有一个导入口(9),用于将密封装置(5)导入环形卡槽(7),所述导入口(9)一端设有限位台(8),用于限制密封装置(5)在环形卡槽(7)内的移动;/n所述密封装置(5)为由基座(11)和叶片(12)构成的类T型一体式软塑结构,所述基座(11)为与所述环形卡槽(7)弧度相适应的弧形,通过所述导入口(9)装入基座(11),通过旋转叶片(12)将基座(11)沿环形卡槽(7)滑移至限位台(8),若干所述密封装置(5)被装入所述环形卡槽(7)中时,各个所述密封装置(5)的基座(11)首尾相接,形成一个密封圈充满所述环形卡槽(7),各个所述密封装置(5)的叶片(12)沿环形卡槽(7)的径向布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用环形风扇护风装置,包括护风罩总成(6)与密封装置(5),二者固定在散热器(3)的侧护板上,与环形风扇(1)、散热器(3)及中冷器组成冷却模块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护风罩总成(6)包括位于其中心的护风罩(2),与环形风扇(1)的形状相适应,所述护风罩(2)在与风扇重叠的区域设有环形卡槽(7),所述环形卡槽(7)上开有一个导入口(9),用于将密封装置(5)导入环形卡槽(7),所述导入口(9)一端设有限位台(8),用于限制密封装置(5)在环形卡槽(7)内的移动;
所述密封装置(5)为由基座(11)和叶片(12)构成的类T型一体式软塑结构,所述基座(11)为与所述环形卡槽(7)弧度相适应的弧形,通过所述导入口(9)装入基座(11),通过旋转叶片(12)将基座(11)沿环形卡槽(7)滑移至限位台(8),若干所述密封装置(5)被装入所述环形卡槽(7)中时,各个所述密封装置(5)的基座(11)首尾相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博峰冉凯辛晓鹰张文博杨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