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捕捉过饱和汽液双相微米级液滴的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45623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9 04: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捕捉过饱和汽液双相微米级液滴的检测装置,包括主杆,主杆的下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安装板,主杆的上端通过其上固定连接有的上支杆连接有液滴过滤器,液滴过滤器由过滤管和收集罩组成,且过滤管的内部设有过滤板,主杆的下端通过其侧面上固定连接有的下支杆连接有底盘,底盘的上侧面连接有收集罐,收集罐的内侧壁上设有液位传感器,收集罐的上端设有连接板,连接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漏斗,且漏斗的上端延伸至收集罩的内部,本装置首创地提出一种捕捉过饱和汽液双相微米级液滴的检测装置可以准确、客观验证各种收水器的收水效果。

A detection device for catching supersaturated vapor-liquid two-phase micro dropl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捕捉过饱和汽液双相微米级液滴的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冷却塔的微米级液滴的分布、密度及品质等参量的数据收集、评估
,具体为一种捕捉过饱和汽液双相微米级液滴的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全国火电厂年耗水量约78亿m3,其中冷却塔蒸发耗水量占47.1%。在冷却塔运行过程中,根据水冷塔的实际运行情况,冷却塔内湿空气主要由水蒸气、微小液滴及直径相对较大的大液滴构成的接近饱和湿蒸汽,塔内排出的热湿气流是水量损失的主要原因,一部分小水滴被气流带出塔外,进入大气或者随风飘落在周围地上,如今的冷却塔基本上都安装了收水器,其目的就是为了节水并能减小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但是这些收水器的节水效果究竟如何,传统的仅是利用“试纸”来进行定性评估节水效果,目前仍然没有一个定量、有效的评价方法。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捕捉过饱和汽液双相微米级液滴的检测装置,能够有效、准确、客观验证各种收水装置的收水效果,实现了微米级液滴检测精度和评价的方法从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的跃升,为国家出台相应技术标准提供了准确的数据基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捕捉过饱和汽液双相微米级液滴的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捕捉过饱和汽液双相微米级液滴的检测装置,包括主杆,主杆为本装置的主体,可以起到支撑作用,所述主杆的下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安装板,安装板上开有螺纹孔,可以通过安装板将本装置安装在指定的位置(例如冷却塔内收水器的横梁上),但是本装置是一定要安装在收水器的上方的,所述主杆的上端通过其上固定连接有的上支杆连接有液滴过滤器,所述液滴过滤器由过滤管和收集罩组成,收集罩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且连接块上开有螺纹孔,可以通过螺丝将收集罩和过滤管连接在一起,且过滤管与收集罩相通,且过滤管的内部设有过滤板,过滤板的材质可采用纳米多孔材料,纳米多孔材料,可以将过饱和汽液流中的液滴拦截出来,使其不会与空气一起通过过滤板,不同的过滤板其上孔的内径是不同的,可以通过更换不同过滤板来使本装置拦截不同直径范围的液滴,所述主杆的下端通过其侧面上固定连接有的下支杆连接有底盘,所述底盘的上侧面连接有收集罐,底盘的侧面上也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以可以通过螺丝使收集罐与底盘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收集罐的内侧壁上设有液位传感器,液位传感器可采用PT124B-225型号的液位传感器,且液位传感器通过电缆与外部的电源电连接,液位传感器可以精确的测量出收集罐内部水的深度,从而可以很好的判断出过饱和汽液流中液滴含量,收集罐的上端设有连接板,收集罐和连接板上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可以通过螺丝将收集罐与连接板连接在一起,所述连接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漏斗,漏斗与收集罐相通,且漏斗的上端延伸至收集罩的内部,这样漏斗不会阻碍气体进入收集罩的内部,而且漏斗也可以使被过滤板阻拦的液滴更好的进入收集罐的内部。优选的,所述过滤管的内侧壁上开有两个滑道和一个环槽,且滑道与环槽相通,两个滑道之间相互对称,所述过滤板的侧面上固定连接有两个滑块,滑块与滑道相互对应,滑道和环槽的设置可以使过滤板稳定的安装在过滤管的内部,而且便于更换过滤板。优选的,所述过滤管的内侧壁上且位于环槽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固定环,固定环的设置可以防止一部分气体带着液滴从过滤板与过滤管之间的缝隙处通过,从而导致本装置的检测结果不精确,所述固定环的内圈厚度小于外圈的厚度,且固定环的上侧面为平面,(固定环的形状如图4所示)可以使过饱和汽液流顺着固定环直接流向过滤板,所述过滤管下侧壁中部的厚度小于外圈的厚度,且过滤管的下侧面也为平面,(过滤管下侧壁的形状如图4所示)可以使被拦截的液滴更好的流入收集罐的内部,为了更好的让气体从收集罩进入过滤管的内部,收集罩的上端尺寸会小于过滤管的直径,而为了保证被拦截的液滴不会流到液滴过滤器的外部,所以需要将过滤管大于收集罩的部分密封起来,所以过滤管的下端有下侧壁(如图4和图5所示)。优选的,所述过滤板的下侧面为弧面,且中部的厚度大于外侧的厚度,(过滤板的形状如图4所示)可以使被拦截的液滴汇集到过滤板的中部,然后会正好滴入到收集罐的内部,可以避免液滴会流到收集罩的侧壁上,然后流到本装置的外部,从而导致测量结果不准。优选的,所述上支杆远离主杆的一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安装环,且安装环的侧壁上啮合连接有紧固螺栓,安装环的内径大于等于过滤管的外径,可以通过紧固螺栓来将过滤管安装在安装环的内部。优选的,所述上支杆靠近主杆的一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滑动连接在滑槽的内部,所述滑槽开在主杆的内部,固定块的宽度等于滑槽的宽度,大于上支杆的宽度,可以使上支杆来回滑动,但是不会与主杆脱离连接,且滑槽的一侧槽壁上开有贯穿槽,所述固定块上啮合连接有锁死螺栓,可以通过转动锁死螺栓来控制固定块是否在滑槽的内部固定,锁死螺栓的一端通过贯穿槽延伸至主杆的外部,另一端与滑槽的槽壁活动连接。优选的,所述主杆和下支杆之间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的两端分别通过螺丝与下支杆和主杆相互连接,支撑板的设置可以使下支杆更加稳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收集罩将一部分经过收水器的过饱和汽液流捕捉进来,然后使其通过过滤管排出,而在过滤管的内部安装有过滤板,可以将过饱和汽液流中大于过滤板目数的液滴过滤出来,使其滴入下方的收集罐内,收集罐的内部安装有液位传感器,可以即时的检测出收集罐内部收集到的水的液面高低,从而可以准确、客观验证各种收水器的收水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Ⅰ;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Ⅱ;图3为本技术固定块和滑槽的爆炸图;图4为本技术过滤管和过滤板的爆炸图;图5为本技术过滤管和收集罩的爆炸图;图6为本技术底盘和收集罐的爆炸图;图7为本技术本技术选点位置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使用时过饱和汽液流的流动方向示意图。图中:1、主杆,2、上支杆,3、液滴过滤器,301、过滤管,302、收集罩,4、过滤板,5、下支杆,6、底盘,7、收集罐,8、连接板,9、漏斗,10、安装环,11、滑道,12、环槽,13、滑块,14、固定环,15、连接块,16、支撑板,17、紧固螺栓,18、滑槽,19、固定块,20、锁死螺栓,21、贯穿槽,22、安装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8,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捕捉过饱和汽液双相微米级液滴的检测装置:使用前将收集罐7通过螺丝安装在底盘6上,底盘6上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块15,可以使螺丝穿过连接块15上的螺纹孔与收集罐7下侧壁上的螺纹孔啮合连接,从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捕捉过饱和汽液双相微米级液滴的检测装置,包括主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杆(1)的下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安装板(22),所述主杆(1)的上端通过其上固定连接有的上支杆(2)连接有液滴过滤器(3),所述液滴过滤器(3)由过滤管(301)和收集罩(302)组成,且过滤管(301)的内部设有过滤板(4),所述主杆(1)的下端通过其侧面上固定连接有的下支杆(5)连接有底盘(6),所述底盘(6)的上侧面连接有收集罐(7),所述收集罐(7)的内侧壁上设有液位传感器,收集罐(7)的上端设有连接板(8),所述连接板(8)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漏斗(9),且漏斗(9)的上端延伸至收集罩(302)的内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捕捉过饱和汽液双相微米级液滴的检测装置,包括主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杆(1)的下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安装板(22),所述主杆(1)的上端通过其上固定连接有的上支杆(2)连接有液滴过滤器(3),所述液滴过滤器(3)由过滤管(301)和收集罩(302)组成,且过滤管(301)的内部设有过滤板(4),所述主杆(1)的下端通过其侧面上固定连接有的下支杆(5)连接有底盘(6),所述底盘(6)的上侧面连接有收集罐(7),所述收集罐(7)的内侧壁上设有液位传感器,收集罐(7)的上端设有连接板(8),所述连接板(8)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漏斗(9),且漏斗(9)的上端延伸至收集罩(302)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捕捉过饱和汽液双相微米级液滴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管(301)的内侧壁上开有两个滑道(11)和一个环槽(12),且滑道(11)与环槽(12)相通,所述过滤板(4)的侧面上固定连接有两个滑块(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捕捉过饱和汽液双相微米级液滴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管(301)的内侧壁上且位于环槽(12)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固定环(14),所述固定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晓东邱莉刘伟岑墙王连东陈泽霖袁小军赵敏尚俊杰李晶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达智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