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催化器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55074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9 0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催化器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所述用于车辆的催化器结构包括:催化器壳体、进气端锥和导流罩,所述催化器壳体的前端与进气管路连通;所述进气端锥连接在所述进气管路与所述催化器壳体之间;所述导流罩设置在所述进气端锥内,所述导流罩的外周面与所述进气端锥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气流通道,且所述导流罩的前端至少一部分伸进所述进气管路内。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用于车辆的催化器结构,可有效提升催化剂载体入口端面前排气气流分布的均匀性,减小排气气流对催化剂载体端面的局部冲击。

Catalyst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nd vehicles with 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车辆的催化器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催化器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催化器作为排气尾气的后处理装置,在环境保护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对环境的重视,汽车排放法规日益严格,对催化器的要求也更加苛刻,其中耐久里程要求由国V阶段16万公里增加到国VI阶段20万公里。要求催化器内部的排气气流尽量均匀,避免部分催化剂区域利用不充分,导致部分催化剂区域提前老化。受空间布置影响,催化器入口端锥普遍较短,端锥角度较大,排气气流在入口端锥处不能充分分流,催化剂载体入口端面前排气气流分布不均,对催化剂载体端面中心部分冲击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车辆的催化器结构,所述用于车辆的催化器结构可有效提升催化剂载体入口端面前气流分布的均匀性,减小气流对催化剂载体端面的局部冲击。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用于车辆的催化器结构的车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催化器结构,包括:催化器壳体,所述催化器壳体的前端与进气管路连通;进气端锥,所述进气端锥连接在所述进气管路与所述催化器壳体之间;导流罩,所述导流罩设置在所述进气端锥内,所述导流罩的外周面与所述进气端锥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气流通道,且所述导流罩的前端至少一部分伸进所述进气管路内。根据本技术的用于车辆的催化器结构,通过在催化器的进气气流入口处设置导流罩,将进气气流进行引导及分流,从而可有效提升催化剂载体入口端面前气流分布的均匀性,减小气流对催化剂载体端面的局部冲击。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催化器结构,还包括:连接支架,所述导流罩通过所述连接支架与所述进气端锥固定。进一步地,所述导流罩包括:入口圆管段和出口锥面段,所述出口锥面段上设置有支架安装孔,所述连接支架的一端穿过所述支架安装孔后与所述出口锥面段的内周面焊接固定,所述连接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进气端锥的内周面焊接固定。进一步地,所述入口圆管段的其中一部分伸进所述进气管路内,伸进部分的长度L1满足:L1≥10mm。可选地,所述进气管路的直径D1与所述入口圆管段的直径D2之间满足:D12=2D22。进一步地,所述用于车辆的催化器结构还包括:催化剂载体,所述催化剂载体收纳在所述催化器壳体内,且所述催化剂载体与所述催化器壳体之间设置有环形的衬垫。进一步地,所述出口锥面段的朝向所述催化剂载体的延长线在所述催化剂载体入口端面上的投影直径D3与催化剂载体的直径D4之间满足:D42=2D32。可选地,所述出口锥面段的朝向所述催化剂载体的端面到所述催化剂载体入口端面的距离L2满足:L2≥5mm。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催化器结构,所述导流罩采用不锈钢材料,且所述导流罩的厚度为1.0mm-1.5mm。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的车辆,设置有如第一方面任一种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催化器结构。所述车辆与上述的用于车辆的催化器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催化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导流罩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连接支架与导流罩和进气端锥的连接示意图。附图标记:催化器结构100,催化器壳体1,进气端锥2,导流罩3,入口圆管段31,出口锥面段32,进气管路4,连接支架5,催化剂载体6,衬垫7,出气端锥8,出气管9。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参考图1-图3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催化器结构100。如图1-图3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催化器结构100包括:催化器壳体1、进气端锥2和导流罩3。如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催化器结构100,催化器壳体1的前端与进气管路4连通,排气气流可从进气管路4进入催化器壳体1内,并被催化剂催化分解,从而从出气管9排出,进气端锥2连接在进气管路4与催化器壳体1之间,对排气气流起到引导的作用,且进气端锥2的两端分别与进气管路4和催化器壳体1搭接固定,出气端锥8连接在催化器壳体1的出口和出气管9之间,出气端锥8的两端分别与催化器壳体1和出气管9搭接固定,导流罩3设置在进气端锥2内,导流罩3的外周面与进气端锥2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气流通道,这样,排气气流从进气管路4进入后,可分别从导流罩3内部以及导流罩3与进气端锥2之间形成的气流通道进入催化器壳体1内,从而有效地提升催化剂载体入口端面前排气气流分布的均匀性,减小排气气流对催化剂载体6端面的局部冲击。进一步地,导流罩3的前端至少一部分伸进进气管路4内,也就是说,导流罩3沿轴向上的一部分与进气管路4重叠,从而使得排气气流在进入进气端锥2前就得到分流,从而使排气气流在到达催化剂载体入口端面前即达到均匀分布状态。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催化器结构100,通过在催化器的排气气流入口处设置导流罩3,将排气气流进行引导及分流,从而可有效提升催化剂载体入口端面前排气气流分布的均匀性,减小排气气流对催化剂载体6端面的局部冲击。如图1-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催化器结构100还可以包括:连接支架5,导流罩3通过连接支架5与进气端锥2固定,这样,通过连接支架5可起到对导流罩3支撑固定的作用,同时可防止当较大气流量的排气气流从导流罩3排出时,造成的震动或噪音异响。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导流罩3可以包括:入口圆管段31和出口锥面段32,出口锥面段32上设置有支架安装孔,支架安装孔可以为多个,多个支架安装孔在出口锥面段32的外周面上间隔分布,连接支架5的一端穿过支架安装孔后与出口锥面段32的内周面焊接固定,连接支架5的另一端与进气端锥2的内周面焊接固定,由此,连接支架5的安装固定方式简单,连接牢靠,连接支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车辆的催化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催化器壳体,所述催化器壳体的前端与进气管路连通;/n进气端锥,所述进气端锥连接在所述进气管路与所述催化器壳体之间;/n导流罩,所述导流罩设置在所述进气端锥内,所述导流罩的外周面与所述进气端锥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气流通道,且所述导流罩的前端至少一部分伸进所述进气管路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车辆的催化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催化器壳体,所述催化器壳体的前端与进气管路连通;
进气端锥,所述进气端锥连接在所述进气管路与所述催化器壳体之间;
导流罩,所述导流罩设置在所述进气端锥内,所述导流罩的外周面与所述进气端锥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气流通道,且所述导流罩的前端至少一部分伸进所述进气管路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催化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支架,所述导流罩通过所述连接支架与所述进气端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催化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罩包括:入口圆管段和出口锥面段,所述出口锥面段上设置有支架安装孔,所述连接支架的一端穿过所述支架安装孔后与所述出口锥面段的内周面焊接固定,所述连接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进气端锥的内周面焊接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催化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圆管段的其中一部分伸进所述进气管路内,伸进部分的长度L1满足:L1≥10mm。


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艳宾王斌龙洪生叶天行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