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抬高地面的可调节支撑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5479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9 03: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抬高地面的可调节支撑器,包括顶盖、支撑部和底座,所述顶盖包括顶板和固定在顶板底端且中央设有通孔的第一螺纹柱,所述顶板上设有与通孔相连通的第一扳手承口,所述支撑部包括支撑板和固定在支撑板底端的第二螺纹柱,所述第二螺纹柱中央设有与第一螺纹柱相适应的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的底面设有第二扳手承口,所述第一扳手承口大于第二扳手承口,所述底座包括底板和固定在底板顶端的底柱,所述底柱中央设有与第二螺纹柱相适应的第二螺纹孔,在室内装修时,避免地砖固定不便,支撑器受力不均匀,二次调整地面高度时需要卸下地砖的问题。

An adjustable support device for raising the grou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抬高地面的可调节支撑器
本技术涉及地面支撑器的
,特别是一种抬高地面的可调节支撑器的

技术介绍
在传统装修中,通常通过调整好适当高度的支撑器达到抬高地面的效果。一个支撑器的顶面一般放四块地砖的角,由多个支撑器共同支撑。但摆放完地砖后,如遇到地面抬高不平整,则需要重新调整,此时就会遇到需要卸下地砖的麻烦。再次调节高度后,放置地砖时又需要重新确定地板四个角的位置,如果偏差太多,会造成支撑器受力不均匀,给施工造成许多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抬高地面的可调节支撑器,能够在室内装修时,避免地砖固定不便,支撑器受力不均匀,二次调整地面高度时需要卸下地砖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抬高地面的可调节支撑器,包括顶盖、支撑部和底座,所述顶盖包括顶板和固定在顶板底端且中央设有通孔的第一螺纹柱,所述顶板上设有与通孔相连通的第一扳手承口,所述支撑部包括支撑板和固定在支撑板底端的第二螺纹柱,所述第二螺纹柱中央设有与第一螺纹柱相适应的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的底面设有第二扳手承口,所述第一扳手承口大于第二扳手承口,所述底座包括底板和固定在底板顶端的底柱,所述底柱中央设有与第二螺纹柱相适应的第二螺纹孔。作为优选,所述顶板的底面边缘设有第一凸起。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扳手承口为内六角承口,所述第一螺纹孔的底面设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二扳手承口为设于第二凸起中央深入第二螺纹柱底部壁厚中的内六角承口。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板上设有若干个盲孔。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螺纹柱上围绕第一螺纹孔设有凹槽。作为优选,所述底板和底柱之间设有若干个加强筋。作为优选,所述底板的边缘设有若干个固定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第一扳手承口调节顶盖和支撑部之间的距离,固定地砖的四个角,使其受力均匀并更便于施工,如遇铺好的地砖不平整需再次调整时,通过第二扳手承口调节支撑部的高度,从而在无需卸下地砖避免繁琐工序的同时,直接对支撑器进行微调。本技术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抬高地面的可调节支撑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抬高地面的可调节支撑器的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抬高地面的可调节支撑器的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抬高地面的可调节支撑器的主视图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一种抬高地面的可调节支撑器的支撑部的主视剖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一种抬高地面的可调节支撑器的底座的主视剖视图。图中:1-顶盖、11-顶板、12-第一螺纹柱、13-第一凸起、14-第一扳手承口、15-通孔、2-支撑部、21-支撑板、22-第二螺纹柱、23-盲孔、24-第二扳手承口、25-凹槽、26-第二凸起、27-第一螺纹孔、3-底座、31-底板、32-底柱、33-加强筋、34-固定孔和35-第二螺纹孔。【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1至图6,本技术一种抬高地面的可调节支撑器,包括顶盖1、支撑部2和底座3,所述顶盖1包括顶板11和固定在顶板11底端且中央设有通孔15的第一螺纹柱12,所述顶板11上设有与通孔15相连通的第一扳手承口14,所述支撑部2包括支撑板21和固定在支撑板21底端的第二螺纹柱22,所述第二螺纹柱22中央设有与第一螺纹柱12相适应的第一螺纹孔27,所述第一螺纹孔27的底面设有第二扳手承口24,所述第一扳手承口14大于第二扳手承口24,所述底座3包括底板31和固定在底板31顶端的底柱32,所述底柱32中央设有与第二螺纹柱22相适应的第二螺纹孔35,所述顶板11的底面边缘设有第一凸起13,所述第一扳手承口14为内六角承口,所述第一螺纹孔27的底面设有第二凸起26,所述第二扳手承口24为设于第二凸起26中央深入第二螺纹柱22底部壁厚中的内六角承口,所述支撑板21上设有若干个盲孔23,所述第二螺纹柱22上围绕第一螺纹孔27设有凹槽25,所述底板31和底柱32之间设有若干个加强筋33,所述底板31的边缘设有若干个固定孔34。本技术工作过程:首先,将第一螺纹柱12旋入第一螺纹孔27中从而将顶盖1和支撑部2固定在一起,再将第二螺纹柱22旋入第二螺纹孔35中从而将支撑部2和底座3固定在一起。随后,通过固定孔34将组装好的支撑器安装在地面上,再将地砖卡在顶板11与支撑板21之间,将扳手插入第一扳手承口14中旋动顶盖1,调整顶板11与支撑板21之间的距离,使顶板11表面与地砖表面平齐,并使限位结构第一凸起13插入地砖边角的凹槽中,起完全固定地砖四个角的作用,令支撑部2受力均匀。每个支撑器均支撑着相邻四块地砖所相接触的一个角。接着,将扳手插入第二扳手承口24中旋动支撑部2,调整支撑部2的高度。第二扳手承口24为设于第二凸起26中央深入第二螺纹柱22底部壁厚中的内六角承口,可使扳手旋转调节时受力更均匀。由于第一扳手承口14大于第二扳手承口24,旋动支撑部2时不会受第一扳手承口14的影响,从而达到二次调节不用卸下地板的目的。支撑板21上设置的若干个盲孔23以及第二螺纹柱22上围绕第一螺纹孔27设置的凹槽25可在保证支撑器强度的同时减小支撑器的重量。上述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说明,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定,任何对本技术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抬高地面的可调节支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盖(1)、支撑部(2)和底座(3),所述顶盖(1)包括顶板(11)和固定在顶板(11)底端且中央设有通孔(15)的第一螺纹柱(12),所述顶板(11)上设有与通孔(15)相连通的第一扳手承口(14),所述支撑部(2)包括支撑板(21)和固定在支撑板(21)底端的第二螺纹柱(22),所述第二螺纹柱(22)中央设有与第一螺纹柱(12)相适应的第一螺纹孔(27),所述第一螺纹孔(27)的底面设有第二扳手承口(24),所述第一扳手承口(14)大于第二扳手承口(24),所述底座(3)包括底板(31)和固定在底板(31)顶端的底柱(32),所述底柱(32)中央设有与第二螺纹柱(22)相适应的第二螺纹孔(3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抬高地面的可调节支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盖(1)、支撑部(2)和底座(3),所述顶盖(1)包括顶板(11)和固定在顶板(11)底端且中央设有通孔(15)的第一螺纹柱(12),所述顶板(11)上设有与通孔(15)相连通的第一扳手承口(14),所述支撑部(2)包括支撑板(21)和固定在支撑板(21)底端的第二螺纹柱(22),所述第二螺纹柱(22)中央设有与第一螺纹柱(12)相适应的第一螺纹孔(27),所述第一螺纹孔(27)的底面设有第二扳手承口(24),所述第一扳手承口(14)大于第二扳手承口(24),所述底座(3)包括底板(31)和固定在底板(31)顶端的底柱(32),所述底柱(32)中央设有与第二螺纹柱(22)相适应的第二螺纹孔(3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抬高地面的可调节支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1)的底面边缘设有第一凸起(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亦飞陈俊男刘学敏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中财管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