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温墨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5315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9 02: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恒温墨桶,所述恒温墨桶包括储墨组件、检测组件、控制器和加热组件,所述储墨组件从加热组件的上方嵌入加热组件,加热组件包围在储墨组件四周和下侧,检测组件设置在加热组件上,控制器设置在加热组件上并与检测组件电连接,控制器与加热组件电连接,加热组件与外部电源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方便高效,开启恒温墨桶并设置好温度后不需要进行其他额外操作即可保持油墨恒温;安全可靠,当水箱内水位过低时自动断电;结构简单,制造方便。

Thermostatic ink buck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恒温墨桶
本技术涉及一种墨桶,具体是涉及一种恒温墨桶。
技术介绍
印刷行业经常使用UV油墨进行印刷,而对印刷质量及后加工影响最大的主要原因是UV油墨的固化问题,很多工艺质量问题往往来源于UV油墨的固化过度或固化不足。因此必须影响UV油墨固化的因素,然后在使用中加以调节控制,从而达到控制印刷品的目的。影响油墨固化重要的一点是油墨的温度,在正常工作环境下,温度上升,固化速度加快。现有技术的墨桶没有加热和恒温功能,因此,印刷车间必须保持恒温环境,以避免油墨固化;而在温度较低的潮湿环境下还应向油墨中加入适当的固化剂。综上所述,需要提供涉及一种恒温墨桶,其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涉及一种恒温墨桶,其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的技术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恒温墨桶,所述恒温墨桶包括储墨组件、检测组件、控制器和加热组件,所述储墨组件从加热组件的上方嵌入加热组件,加热组件包围在储墨组件四周和下侧,检测组件设置在加热组件上,控制器设置在加热组件外并与检测组件电连接,控制器与加热组件电连接,加热组件与外部电源连接,使用时,油墨注入储墨组件,水注入加热组件,恒温墨桶启动后,检测组件检测加热组件中的水位和水温,当水位达到或超过预设的水位时,加热组件通电将通过水加热储墨组件的中的油墨直至加热组件中的水温达到预设的水温,控制器控制加热组件使水温保持稳定,保持恒温的水使储墨组件的中的油墨的温度保持稳定。根据本技术的上述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的恒温墨桶,其中所述恒温墨桶还包括输墨组件,所述输墨组件位于储墨组件上方,输墨组件与储墨组件连通。根据本技术的上述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的恒温墨桶,其中所述加热组件包括水箱和加热管,储墨组件从水箱的上方嵌入水箱,水箱包围在储墨组件四周和下侧,加热管安装在水箱内侧底部,检测组件设置在水箱上,加热管与控制器电连接,加热管与外部电源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上述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的恒温墨桶,其中所述水箱包括箱体、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位于箱体顶部,出水口位于箱体侧面底部。根据本技术的上述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的恒温墨桶,其中所述检测组件包括温度计和水位检测器,温度计和水位检测器分别与水箱固定连接,温度计和水位检测器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温度计检测水箱内水温并将水温数值传输给控制器,水位检测器检测水箱内的水位高度并将水位数值传输给控制器,当水温低于预设的温度时,控制器控制加热管为水箱内的水加热直至水温达到预设的温度,当水箱内的水位低于预设的水位时,控制器控制加热管停止加热并提示补水。根据本技术的上述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的恒温墨桶,其中所述储墨组件包括墨桶和墨桶盖,墨桶盖位于墨桶顶部。根据本技术的上述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的恒温墨桶,其中所述墨泵固定连接在墨桶的顶部,管路设置在墨桶顶部且管路的一端与墨桶连通,管路的第二端与印刷设备连通,管路的第三端与墨泵连通,墨泵用于将油墨从墨桶输送至印刷设备。根据本技术的上述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的恒温墨桶,其中所述输墨组件还包括球阀,球阀设置在管路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根据本技术的上述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的恒温墨桶,其中油墨从打开的墨桶盖注入墨桶,水从入水口注入水箱,恒温墨桶启动后,温度计检测水箱中的水温并将水温数值传给控制器,水位检测器检测水箱中的水位并将水位数值传给控制器,当水位检测器检测水箱水位达到或超过预设的水位时,控制器启动加热管,加热管加热水和油墨,当温度计检测水温达到预设的温度时,控制器控制加热管使水和油墨的温度保持稳定。该恒温墨桶的优点在于:方便高效,开启恒温墨桶并设置好温度后不需要进行其他额外操作即可保持油墨恒温;安全可靠,当水箱内水位过低时自动断电;结构简单,制造方便。附图说明参照附图,本技术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这些附图仅仅用于举例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并非意在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方式的恒温墨桶的立体图;图2示出了如图1所示的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方式的恒温墨桶的控制器、检测组件和加热组件的电连接关系的框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2和以下说明描述了本技术的可选实施方式以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如何实施和再现本技术。为了教导本技术技术方案,已简化或省略了一些常规方面。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源自这些实施方式的变型或替换将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下述特征能够以各种方式组合以形成本技术的多个变型。由此,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下述可选实施方式,而仅由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同物限定。图1-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方式的恒温墨桶,所述恒温墨桶包括储墨组件1、检测组件2、控制器3和加热组件4,所述储墨组件1从加热组件4的上方嵌入加热组件4,加热组件4包围在储墨组件1四周和下侧,检测组件2设置在加热组件4上,控制器3设置在加热组件4外并与检测组件2电连接,控制器3与加热组件4电连接,加热组件4与外部电源连接,检测组件2用于检测加热组件4内的水温和水位,控制器3用于根据水温和水位自动启动或关闭加热组件4从而使储墨组件1内的油墨保持恒温,使用时,油墨注入储墨组件1,水注入加热组件4,恒温墨桶启动后,检测组件2检测加热组件4中的水位和水温,当水位达到或超过预设的水位时,加热组件4通电将通过水加热储墨组件1的中的油墨直至加热组件4中的水温达到预设的水温,控制器3控制加热组件4使水温保持稳定,保持恒温的水使储墨组件1的中的油墨的温度保持稳定。根据本技术的上述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的恒温墨桶,其中所述恒温墨桶还包括输墨组件5,所述输墨组件5位于储墨组件1上方,输墨组件5与储墨组件1连通,输墨组件5用于将储墨组件1中的油墨输送给印刷设备。根据本技术的上述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的恒温墨桶,其中所述加热组件4包括水箱41和加热管42,储墨组件1从水箱41的上方嵌入水箱41,水箱41包围在储墨组件1四周和下侧,加热管42安装在水箱41内侧底部,检测组件2设置在水箱41上,加热管42与控制器3电连接,加热管42与外部电源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上述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的恒温墨桶,其中所述水箱41包括箱体411、进水口412和出水口413,进水口412位于箱体411顶部,出水口413位于箱体411侧面底部。根据本技术的上述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的恒温墨桶,其中所述检测组件2包括温度计21和水位检测器22,温度计21和水位检测器22分别与水箱41固定连接,温度计21和水位检测器22分别与控制器3电连接,温度计21检测水箱41内水温并将水温数值传输给控制器3,水位检测器22检测水箱41内的水位高度并将水位数值传输给控制器3,当水温低于预设的温度时,控制器3控制加热管42为水箱41内的水加热直至水温达到预设的温度,当水箱41内的水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恒温墨桶,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墨桶包括储墨组件、检测组件、控制器和加热组件,所述储墨组件从加热组件的上方嵌入加热组件,加热组件包围在储墨组件四周和下侧,检测组件设置在加热组件上,控制器设置在加热组件外并与检测组件电连接,控制器与加热组件电连接,加热组件与外部电源连接,使用时,油墨注入储墨组件,水注入加热组件,恒温墨桶启动后,检测组件检测加热组件中的水位和水温,当水位达到或超过预设的水位时,加热组件通电将通过水加热储墨组件的中的油墨直至加热组件中的水温达到预设的水温,控制器控制加热组件使水温保持稳定,保持恒温的水使储墨组件的中的油墨的温度保持稳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恒温墨桶,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墨桶包括储墨组件、检测组件、控制器和加热组件,所述储墨组件从加热组件的上方嵌入加热组件,加热组件包围在储墨组件四周和下侧,检测组件设置在加热组件上,控制器设置在加热组件外并与检测组件电连接,控制器与加热组件电连接,加热组件与外部电源连接,使用时,油墨注入储墨组件,水注入加热组件,恒温墨桶启动后,检测组件检测加热组件中的水位和水温,当水位达到或超过预设的水位时,加热组件通电将通过水加热储墨组件的中的油墨直至加热组件中的水温达到预设的水温,控制器控制加热组件使水温保持稳定,保持恒温的水使储墨组件的中的油墨的温度保持稳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温墨桶,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墨桶还包括输墨组件,所述输墨组件位于储墨组件上方,输墨组件与储墨组件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恒温墨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包括水箱和加热管,储墨组件从水箱的上方嵌入水箱,水箱包围在储墨组件四周和下侧,加热管安装在水箱内侧底部,检测组件设置在水箱上,加热管与控制器电连接,加热管与外部电源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恒温墨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包括箱体、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位于箱体顶部,出水口位于箱体侧面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恒温墨桶,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组件包括温度计和水位检测器,温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争张晓松刘同建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长荣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