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5273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9 01:37
本公开涉及一种定位夹具,用于辅助将尾门锁扣预安装到白车身上,该定位夹具包括底板和形成在所述底板上的限位部,所述底板上开设有用于避让所述尾门锁扣的避让孔,所述底板上还设置有两个用于与所述白车身上的定位孔配合的定位销,所述限位部上形成有用于与所述尾门锁扣的U形锁环配合的Z向导槽,所述Z向导槽能够在X向和Y向上限位住所述U形锁环。采用该定位夹具,在将尾门锁扣预安装到白车身上时,能够实现尾门锁扣与白车身的初步定位,有利于提升尾门锁扣预安装的精度,能够在终装工艺时减少调整尾门锁扣所采用的时间或者避免调整,能够提升装配效率。

Positioning fix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定位夹具
本公开涉及车辆零部件安装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定位夹具。
技术介绍
尾门锁扣通常安装在尾门钣金上,由于白车身及尾门钣金在冲压、焊装中存在误差,为了克服生产误差造成的影响,尾门锁扣的安装位置设计时预留出一定的调整量,以便操作人员在终装线进行终装时,对尾门锁扣的位置进行最终调整。而在进行终装工艺之前,需将尾门锁扣预安装在白车身上,由于尾门锁扣安装位置存在预留调整量,且操作员预安装锁扣时没有定位,导致装配偏差较大。这样,在进行终装工艺时,操作员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对尾门锁扣的位置进行调整,工作效率低,影响汽车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定位夹具,采用该定位夹具,在将尾门锁扣预安装到白车身上时,能够实现尾门锁扣与白车身的初步定位,有利于提升尾门锁扣预安装的精度,能够在终装工艺时减少调整尾门锁扣所采用的时间或者避免调整,能够提升装配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定位夹具,用于辅助将尾门锁扣预安装到白车身上,包括底板和形成在所述底板上的限位部,所述底板上开设有用于避让所述尾门锁扣的避让孔,所述底板上还设置有两个用于与所述白车身上的定位孔配合的定位销,所述限位部上形成有用于与所述尾门锁扣的U形锁环配合的Z向导槽,所述Z向导槽能够在X向和Y向上限位住所述U形锁环。可选地,所述Z向导槽内设置有护套。可选地,所述限位部包括相对且设置所述底板左右两侧的第一L形板和第二L形板,所述第一L形板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竖直侧板和第一水平顶板,所述第一竖直侧板的下端安装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一水平顶板的朝向所述第二L形板的端面上开设有第一半圆槽;所述第二L形板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竖直侧板和第二水平顶板,所述第二竖直侧板的下端安装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二水平顶板的朝向所述第一L形板的端面上开设有第二半圆槽,所述第一半圆槽和所述第二半圆槽共同限定出所述Z向导槽,所述第一水平顶板和所述第二水平顶板之间留有间隙。可选地,所述第一半圆槽内设置有第一护套,并且所述第一护套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第一半圆槽,所述第二半圆槽内设置有第二护套,并且所述第二护套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第二半圆槽。可选地,所述第一半圆槽的内壁上形成有多个周向布置的第一卡槽,所述第一护套的外缘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槽配合的第一护套卡接部,所述第一护套卡接部插接到所述第一卡槽内,以将所述第一护套固定于所述第一半圆槽。可选地,所述第二半圆槽的内壁上形成有多个周向布置的第二卡槽,所述第二护套的外缘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卡槽配合的第二护套卡接部,所述第二护套卡接部插接到所述第二卡槽内,以将所述第二护套固定于所述第二半圆槽。可选地,所述限位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卡角,所述卡角与所述底板平行且延伸至所述避让孔的上方,以限位所述尾门锁扣在Z向上的位置。可选地,所述卡角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卡角环绕所述避让孔布置。可选地,所述底板和/或所述限位部均为铝合金、塑料、钢或者铸铁材质。可选地,所述第一护套和所述第二护套为橡胶、尼龙或者热塑性弹性体材质。通过设置定位夹具,在将尾门锁扣预安装到白车身上时,不仅能够提高尾门锁扣的预安装效率,还能提升尾门锁扣预安装的精度,能够在终装工艺时减少调整尾门锁扣所采用的时间或者避免调整,从而能够提升汽车装配效率。另外,本公开提供的定位夹具还具有结构简单紧凑、操作方便、成本低等优点。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尾门锁扣调整示意图,其中,虚线轮廓表示尾门锁扣可调范围;图2是白车身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定位夹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采用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定位夹具安装尾门锁扣的工作示意图,其中,尾门锁扣未处于安装位置;图5是采用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定位夹具安装尾门锁扣的工作示意图,其中,尾门锁扣位于安装位置。附图标记说明1底板11避让孔12定位销21第一L形板211第一竖直侧板212第一水平顶板213第一半圆槽214第一卡槽22第二L形板221第二竖直侧板222第二水平顶板223第二半圆槽224第二卡槽23Z向导槽3第一护套31第一护套卡接部4第二护套41第二护套卡接部5卡角100定位夹具200尾门锁扣201U形锁环202锁扣安装板203安装孔300白车身301定位孔302后围钣金303螺母400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以相应附图的图面方向为基准定义的,X向为车辆正常行驶时的左右方向,Y向为车辆正常行驶时的前后方向,Z向为车辆正常行驶时的上下方向,也即竖直方向,“内、外”是指相应部件轮廓的内和外。如图1、图2、图4和图5所示,白车身300上设置有两个凹槽,凹槽内焊接有螺母303,另外,沿车辆的X向,白车身300上形成有两个定位孔301。尾门锁扣200上对应位置设置有两个安装孔203。装配时,螺栓400穿过安装孔203并螺纹配合在螺母303中,螺栓400的头部压接在锁扣安装板202的上表面上,从而实现尾门锁扣200的安装固定。通常,如图1所示,尾门锁扣200可安装在白车身300的后围钣金302上。其中,安装孔203的孔径大于螺栓400的螺杆直径,例如,安装孔203为12×12的方孔,螺栓400为M8螺栓,这样,尾门锁扣200在后围钣金302上沿X和Y方向的调整量为±2mm。因为预留出一定的调整量,在进行尾门锁扣200的预安装过程中,由于没有定位工具,操作员安装时,会出现较大的误差。为了克服这一问题,如图3至图5所示,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定位夹具,该定位夹具100包括底板1和形成在底板1上的限位部,底板1上开设有用于避让尾门锁扣200的避让孔11,底板1还上形成有两个用于与定位孔301配合的定位销12,限位部上形成有用于与尾门锁扣200的U形锁环201配合的Z向导槽23,Z向导槽23能够在X向和Y向上限位住U形锁环201,即,U形锁环201在Z向导槽23中只能先Z向移动,在X向和Y向均不能移动。安装尾门锁扣200时,如图3和图4所示,首先,可将尾门锁扣200从下往上套设在定位夹具100上,使得尾门锁扣200的U形锁环201插入到Z向导槽23中。这样,尾门锁扣200只能在Z向移动,在X向和Y向上均不能发生位移。然后,将尾门锁扣200和定位夹具100作为一个整体件一起放置在后围钣金302上,并将定位夹具100的定位销12插接到后围钣金302上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定位夹具,用于辅助将尾门锁扣(200)预安装到白车身(300)上,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和形成在所述底板(1)上的限位部,所述底板(1)上开设有用于避让所述尾门锁扣(200)的避让孔(11),所述底板(1)上还设置有两个用于与所述白车身(300)上的定位孔(301)配合的定位销(12),所述限位部上形成有用于与所述尾门锁扣(200)的U形锁环(201)配合的Z向导槽(23),所述Z向导槽(23)能够在X向和Y向上限位住所述U形锁环(20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定位夹具,用于辅助将尾门锁扣(200)预安装到白车身(300)上,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和形成在所述底板(1)上的限位部,所述底板(1)上开设有用于避让所述尾门锁扣(200)的避让孔(11),所述底板(1)上还设置有两个用于与所述白车身(300)上的定位孔(301)配合的定位销(12),所述限位部上形成有用于与所述尾门锁扣(200)的U形锁环(201)配合的Z向导槽(23),所述Z向导槽(23)能够在X向和Y向上限位住所述U形锁环(2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Z向导槽(23)内设置有护套。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定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2)包括相对且间隔设置在所述底板(1)左右两侧的第一L形板(21)和第二L形板(22),所述第一L形板(21)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竖直侧板(211)和第一水平顶板(212),所述第一竖直侧板(211)的下端安装在所述底板(1)上,所述第一水平顶板(212)朝向所述第二L形板(22)的端面上开设有第一半圆槽(213);所述第二L形板(22)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竖直侧板(221)和第二水平顶板(222),所述第二竖直侧板(221)的下端安装在所述底板(1)上,所述第二水平顶板(222)朝向所述第一L形板(21)的端面上开设有第二半圆槽(223),所述第一半圆槽(213)和所述第二半圆槽(223)共同限定出所述Z向导槽(23),所述第一水平顶板(212)和所述第二水平顶板(222)之间留有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圆槽(213)内设置有第一护套(3),并且所述第一护套(3)可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彩斌陆静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