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调控灭火距离的灭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45164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9 00: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灭火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够调控灭火距离的灭火装置。包括:瓶体、封头、阀体、金属环、虹吸管、第一插管、第二插管和伸缩杆等;所述阀体、喷管、喷嘴依次连通,所述金属环固定在喷管上;所述虹吸管位于瓶体内,其一端与阀体连通,另一端伸入瓶体的底部;所述第一插管和第二插管均为管状结构,其中,第一插管为一端封口,另一端开口的管体,第二插管为两端均开口的管体,所述第一插管和第二插管均固定在瓶体的侧壁的外侧面上,且第一插管的开口端正对着第二插管设置在第二插管的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伸缩杆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灭火人员不近距离靠近着火点的情况下,能够适当将灭火器延伸到靠近着火点的地方进行灭火。

A fire-extinguishing device that can control the fire-extinguishing dist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能够调控灭火距离的灭火装置
本技术属于灭火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能够调控灭火距离的灭火装置。
技术介绍
本技术
技术介绍
公开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必然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经成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灭火器是建筑内必备的安全装置,尤其是在人员比较秘籍的公共场合、可能发生火灾的高危区域等,灭火器的设置以及使用时的便利性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灭火器在使用时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例如,住宅楼中设置的小型便携式的灭火器,虽然对于火灾的控制具有一定的便利性,但火势较大时灭火人员不宜靠的太近,否则有可能将人烧伤,但这带来的问题是无法进行有效灭火,因此,需要一种能够解决或缓解上述问题的灭火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所述的问题,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能够调控灭火距离的灭火装置。这种装置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灭火人员不近距离靠近着火点的情况下,能够适当将灭火器延伸到靠近着火点的地方进行灭火。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公开了下述技术方案:一种能够调控灭火距离的灭火装置,包括:瓶体、封头、阀体、启闭阀、提把、压把、喷管、喷嘴、金属环、虹吸管、第一插管、第二插管和伸缩杆。所述瓶体的上端与封头密封连接,所述阀体设置在封头上,所述启闭阀设置在阀体的侧面,所述提把、压把均设置在阀体上,所述喷管的一端与阀体连通,所述喷嘴与喷管的另一端连通,所述金属环固定在喷管上靠近喷嘴的位置,或者金属环直接固定在喷嘴上;所述虹吸管位于瓶体内,其一端与阀体连通,另一端伸入瓶体的底部。可以理解地,所述的瓶体、封头、阀体、启闭阀、提把、压把、喷管、喷嘴和虹吸管以及连接关系均在本领域被广泛使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参照现有的灭火器实现对上述部件之间的连接或者直接采用现有的灭火器即可,本技术仅仅是为了便于理解,公开上述基本的部件和连接关系。所述第一插管和第二插管均为管状结构,其中,第一插管为一端封口,另一端开口的管体,第二插管为两端均开口的管体,所述第一插管和第二插管均固定在瓶体的侧壁的外侧面上,且第一插管的开口端正对着第二插管设置在第二插管的下方,即第一插管和第二插管的中心轴线重合,以便于在不需要使用伸缩杆时,将伸缩杆插放在第一插管和第二插管中,同时由于第一插管的一端封闭,能够将伸缩杆托住,实现对伸缩杆的收纳。所述伸缩杆包括:手柄段、伸缩段和开闭环,所述伸缩段的一端插接在手柄段的一端中,所述伸缩段的另一端上设置有开闭环;所述伸缩段能够自由从手柄段中伸出或缩回。进一步地,所述伸缩段包括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的一端插接在手柄段中,第一伸缩杆的另一端和第二伸缩杆的一端插接,第二伸缩杆的另一端固定有开闭环;所述第一伸缩杆能够自由从手柄段中伸出或缩回,所述第二伸缩杆能够自由从第一伸缩杆中伸出或缩回。可选地,所述开闭环为锁钥扣或者类似的结构,这种结构可以方便地打开和闭合,以便于和金属环连接在一起。进一步地,所述灭火装置还包括第三插管,所述第三插管为两端均开口的管体,且第三插管水平设置在封头的外表面,以便于将伸缩杆插入第三插管中;设置第三插管的好处是将伸缩杆固定在第三插管中后,双手就可以更便利地操控灭火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插管、第二插管、第三插管的直径均大于伸缩杆的直径,以便于伸缩杆能够顺利插入一插管、第二插管或第三插管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取得了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设置伸缩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灭火人员不近距离靠近着火点的情况下,能够适当将灭火器延伸到靠近着火点的地方进行灭火。(2)本技术通过在喷管或喷嘴上设置金属环,以及在伸缩杆上设置开闭环,从而将喷管或喷嘴与伸缩杆连接在了一起,为伸缩杆对灭火距离的调控提供了便利。(3)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插管和第二插管实现对伸缩杆的收纳,同时由于伸缩杆的伸缩功能,能够尽可能的减少多空间的占用,方便灭火器的设置。(4)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三插管能够使灭火人员更便利地操控灭火器。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能够调控灭火距离的灭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伸缩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开闭环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灭火装置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3中能够调控灭火距离的灭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3中灭火装置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分别代表:1-瓶体、2-封头、3-阀体、4-启闭阀、5-提把、6-压把、7-喷管、8-喷嘴、9-金属环、10-虹吸管、11-第一插管、12-第二插管、14a-第一伸缩杆、14b-第二伸缩杆、15-开闭环、16-第三插管。具体实施方式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技术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正如
技术介绍
所述,现有的一些小型便携式的灭火器,虽然对于火灾的控制具有一定的便利性,但火势较大时灭火人员不宜靠的太近,否则有可能将人烧伤,但这带来的问题是无法进行有效灭火,为此,本技术提出给一种能够调控灭火距离的灭火装置,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进行说明。实施例1一种能够调控灭火距离的灭火装置,参考图1-3,包括:瓶体1、封头2、阀体3、启闭阀4、提把5、压把6、喷管7、喷嘴8、金属环9、虹吸管10、第一插管11、第二插管12和伸缩杆。所述瓶体1的上端与封头2密封连接,所述阀体3设置在封头2上,所述启闭阀4设置在阀体3的侧面,所述提把5、压把6均设置在阀体3上,所述喷管7的一端与阀体3连通,所述喷嘴8与喷管7的另一端连通,所述金属环9固定在喷管7上靠近喷嘴8的位置,或者金属环9直接固定在喷嘴8上;所述虹吸管10位于瓶体1内,其一端与阀体3连通,另一端伸入瓶体1的底部。所述第一插管11和第二插管12均为管状结构,其中,第一插管11为一端封口,另一端开口的管体,第二插管12为两端均开口的管体,所述第一插管11和第二插管12均固定在瓶体1的侧壁的外侧面上,且第一插管11的开口端正对着第二插管12设置在第二插管12的下方,即第一插管11和第二插管12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伸缩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能够调控灭火距离的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瓶体、封头、阀体、启闭阀、提把、压把、喷管、喷嘴、金属环、虹吸管、第一插管、第二插管和伸缩杆;/n所述瓶体的上端与封头密封连接,所述阀体设置在封头上,所述启闭阀设置在阀体的侧面,所述提把、压把均设置在阀体上,所述喷管的一端与阀体连通,所述喷嘴与喷管的另一端连通,所述金属环固定在喷管上靠近喷嘴的位置或者金属环直接固定在喷嘴上;所述虹吸管位于瓶体内,其一端与阀体连通,另一端伸入瓶体的底部;/n所述第一插管和第二插管均为管状结构,其中,第一插管为一端封口,另一端开口的管体,第二插管为两端均开口的管体,所述第一插管和第二插管均固定在瓶体的侧壁的外侧面上,且第一插管的开口端正对着第二插管设置在第二插管的下方;/n所述伸缩杆包括:手柄段、伸缩段和开闭环,所述伸缩段的一端插接在手柄段的一端中,所述伸缩段的另一端上设置有开闭环,所述伸缩段能够自由在手柄段中伸出或缩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够调控灭火距离的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瓶体、封头、阀体、启闭阀、提把、压把、喷管、喷嘴、金属环、虹吸管、第一插管、第二插管和伸缩杆;
所述瓶体的上端与封头密封连接,所述阀体设置在封头上,所述启闭阀设置在阀体的侧面,所述提把、压把均设置在阀体上,所述喷管的一端与阀体连通,所述喷嘴与喷管的另一端连通,所述金属环固定在喷管上靠近喷嘴的位置或者金属环直接固定在喷嘴上;所述虹吸管位于瓶体内,其一端与阀体连通,另一端伸入瓶体的底部;
所述第一插管和第二插管均为管状结构,其中,第一插管为一端封口,另一端开口的管体,第二插管为两端均开口的管体,所述第一插管和第二插管均固定在瓶体的侧壁的外侧面上,且第一插管的开口端正对着第二插管设置在第二插管的下方;
所述伸缩杆包括:手柄段、伸缩段和开闭环,所述伸缩段的一端插接在手柄段的一端中,所述伸缩段的另一端上设置有开闭环,所述伸缩段能够自由在手柄段中伸出或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瑞刘会斌党乐王博陈忠源吴冠宇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