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绵城市下渗道路功能演示模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4767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8 21: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海绵城市下渗道路功能演示模型,包括功能模块展示主体和模拟降雨系统,功能模块展示主体包括C30透水混凝土面层、C30透水混凝土底层、粗砂找平层、级配碎石层、C30素砼垫层、灰土垫层和素土夯实层,C30透水混凝土底层储水孔、粗砂找平层储水孔、级配碎石层储水孔、C30素砼垫层储水孔、灰土垫层储水孔和泵坑依次相连通且共同组成储水腔室。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构建一种海绵道路模型以演示雨水下渗时海绵道路的工作情况,从而解决现有展示方式不直观、难以理解现象的问题。

A functional demonstration model of infiltration road in sponge C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绵城市下渗道路功能演示模型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海绵城市功能展示模型,尤其是涉及一种海绵城市下渗道路功能演示模型。
技术介绍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近年来,我国的海绵城市建设日益完善,许多地方的海绵项目开始设立图片、视频、文字等展示表达方式对海绵城市内各个节点进行展示宣传,但是缺乏直观有效的演示与展示工具、难以理解现象。因此,研制一种能够展示海绵城市功能的展示模型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海绵城市下渗道路功能演示模型,其通过构建一种海绵道路模型以演示雨水下渗时海绵道路的工作情况,从而解决现有展示方式不直观、难以理解现象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海绵城市下渗道路功能演示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功能模块展示主体(1)和模拟降雨系统(2),所述模拟降雨系统(2)安装在功能模块展示主体(1)上,所述功能模块展示主体(1)包括C30透水混凝土面层(1-2)、C30透水混凝土底层(1-3)、粗砂找平层(1-4)、级配碎石层(1-5)、C30素砼垫层(1-6)、灰土垫层(1-7)和素土夯实层(1-8),所述C30透水混凝土面层(1-2)、C30透水混凝土底层(1-3)、粗砂找平层(1-4)、级配碎石层(1-5)、C30素砼垫层(1-6)、灰土垫层(1-7)和素土夯实层(1-8)从上至下依次设置;/n所述C30透水混凝土底层(1-3)的中部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绵城市下渗道路功能演示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功能模块展示主体(1)和模拟降雨系统(2),所述模拟降雨系统(2)安装在功能模块展示主体(1)上,所述功能模块展示主体(1)包括C30透水混凝土面层(1-2)、C30透水混凝土底层(1-3)、粗砂找平层(1-4)、级配碎石层(1-5)、C30素砼垫层(1-6)、灰土垫层(1-7)和素土夯实层(1-8),所述C30透水混凝土面层(1-2)、C30透水混凝土底层(1-3)、粗砂找平层(1-4)、级配碎石层(1-5)、C30素砼垫层(1-6)、灰土垫层(1-7)和素土夯实层(1-8)从上至下依次设置;
所述C30透水混凝土底层(1-3)的中部开设有C30透水混凝土底层储水孔(1-31),所述粗砂找平层(1-4)的中部开设有粗砂找平层储水孔(1-41),所述级配碎石层(1-5)的中部开设有级配碎石层储水孔(1-51),所述C30素砼垫层(1-6)的中部开设有C30素砼垫层储水孔(1-61),所述灰土垫层(1-7)的中部开设有灰土垫层储水孔(1-71),所述素土夯实层(1-8)的上侧中部开设有泵坑(1-81),所述粗砂找平层储水孔(1-41)设置在C30透水混凝土底层储水孔(1-31)的下方且粗砂找平层储水孔(1-41)的上端与C30透水混凝土底层储水孔(1-31)的下端相连通,所述级配碎石层储水孔(1-51)设置在粗砂找平层储水孔(1-41)的下方且级配碎石层储水孔(1-51)的上端与粗砂找平层储水孔(1-41)的下端相连通,所述C30素砼垫层储水孔(1-61)设置在级配碎石层储水孔(1-51)的下方且C30素砼垫层储水孔(1-61)的上端与级配碎石层储水孔(1-51)的下端相连通,所述灰土垫层储水孔(1-71)设置在C30素砼垫层储水孔(1-61)的下方且灰土垫层储水孔(1-71)的上端与C30素砼垫层储水孔(1-61)的下端相连通,所述泵坑(1-81)设置在灰土垫层储水孔(1-71)的下方且泵坑(1-81)上端与灰土垫层储水孔(1-71)的下端相连通,所述C30透水混凝土底层储水孔(1-31)、粗砂找平层储水孔(1-41)、级配碎石层储水孔(1-51)、C30素砼垫层储水孔(1-61)、灰土垫层储水孔(1-71)和泵坑(1-81)依次相连通且共同组成储水腔室(1-1)。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下渗道路功能演示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灰土垫层储水孔(1-71)和C30素砼垫层储水孔(1-61)的结构均为倒四棱台结构,所述灰土垫层储水孔(1-71)的上底面与C30素砼垫层储水孔(1-61)的下底面大小相等并重合,所述C30透水混凝土底层储水孔(1-31)、粗砂找平层储水孔(1-41)和级配碎石层储水孔(1-51)的结构均为正方体结构,所述C30透水混凝土底层储水孔(1-31)的下底面与粗砂找平层储水孔(1-41)的上底面大小相等并重合,所述粗砂找平层储水孔(1-41)的下底面与级配碎石层储水孔(1-51)的上底面大小相等并重合,所述级配碎石层储水孔(1-51)的下底面与C30素砼垫层储水孔(1-61)的上底面大小相等并重合。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下渗道路功能演示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灰土垫层储水孔(1-71)的上底面与其侧壁之间的夹角为θ1,所述θ1的角度为10°~30°,所述C30素砼垫层储水孔(1-61)的上底面与其侧壁之间的夹角为θ2,所述θ2的角度为10°~30°。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下渗道路功能演示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C30透水混凝土面层(1-2)和C30透水混凝土底层(1-3)之间设置有第一层间穿孔钢板(1-9),所述第一层间穿孔钢板(1-9)覆盖整个C30透水混凝土面层(1-2)的下表面,所述C30透水混凝土底层(1-3)和粗砂找平层(1-4)之间设置有第二层间穿孔钢板(1-10),所述第二层间穿孔钢板(1-10)覆盖整个C30透水混凝土底层(1-3)的下表面,所述粗砂找平层(1-4)和级配碎石层(1-5)之间设置有第三层间穿孔钢板(1-11),所述第三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志刚鞠恺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