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焦透镜及摄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44476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8 19: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实现小型化,并且从广角端至中间区域的轴上色差的变动良好地得到抑制而具有高光学性能的变焦透镜及具备该变焦透镜的摄像装置。变焦透镜从物体侧依次包括变倍时不动的正的第1透镜组、包括变倍时移动的2个以上的移动透镜组的中间组及在最靠物体侧具有包括光圈的透镜组的后续组。中间组具有至少2个负的移动透镜组。后续组包括至少1个满足与折射率、色散系数及部分色散比相关的预定的条件式的正的LA透镜。

Zoom lens and camer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焦透镜及摄像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变焦透镜及摄像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用于广播用摄像机、电影摄影机及数码相机等的变焦透镜,已知有从最靠物体侧依次配置具有正屈光力的透镜组、变倍时移动的移动透镜组及包括光圈的后续组,并在变倍时使透镜系统总长度保持不变的类型。例如,下述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上述类型的5组或6组结构的变焦透镜。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071141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6-109952号公报用于上述相机的变焦透镜要求小型且性能高。为了构成为小型且高性能,尽可能缩短后续组的空间而确保变倍时移动的透镜组的变焦行程,并且良好地进行各像差的校正为重要。此时,为了良好地校正广角侧的轴上色差,屈光力配置及后续组的透镜的材料选择尤为重要。在后续组中残留有校正不充分的轴上色差的情况下,若要通过比后续组更靠物体侧的移动透镜组进行校正,则会难以抑制从广角端至中间区域的轴上色差的变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透镜系统对抑制从广角端至中间区域的轴上色差的变动这一点有改进的余地。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透镜系统也对从广角端至中间区域的轴上色差的变动的抑制不充分,并且整个系统的小型化也不充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欲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实现小型化,并且从广角端至中间区域轴上色差的变动良好地得到抑制而具有高光学性能的变焦透镜及具备该变焦透镜的摄像装置。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具体方法包括以下方式。<;1>一种变焦透镜,其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包括:变倍时相对于像面固定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1透镜组、包括变倍时改变与相邻的组之间的间隔而沿光轴移动的2个以上的移动透镜组的中间组、及在最靠物体侧具有包括光圈的透镜组的后续组,中间组内的至少2个移动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后续组包括至少1个正透镜即LA透镜,在将LA透镜的d线下的折射率设为NdA,将LA透镜的d线基准的色散系数设为νdA,将LA透镜的g线与F线之间的部分色散比设为θgFA时,LA透镜满足以下表示的条件式(1)、(2)、(3)及(4),1.72<NdA<1.84(1):43<νdA<57(2);0.62<θgFA+0.001625×νdA<0.66(3);2.21<NdA+0.01×νdA(4)。<2>根据<1>所述的变焦透镜,其中,后续组在比光圈更靠像侧的位置包括至少1个LA透镜,在将比光圈更靠像侧的LA透镜中的位于最靠物体侧的LA透镜设为最物体侧LA透镜的情况下,在将广角端下的光圈与最物体侧LA透镜的光轴上的间隔设为LDW,将广角端下的光圈与最靠像侧的透镜面的光轴上的距离设为SDW时,满足以下表示的条件式(5),0.005<LDW/SDW<0.45(5)。<3>根据<2>所述的变焦透镜,其中,后续组在比最物体侧LA透镜更靠像侧的位置包括至少1个正透镜即LB透镜,在将LB透镜的d线基准的色散系数设为νdB,将LB透镜的g线与F线之间的部分色散比设为θgFB时,LB透镜满足以下表示的条件式(6)及(7),65<νdB<105(6);0.6355<θgFB+0.001625×νdB<0.7(7)。<4>根据<3>所述的变焦透镜,其中,在将最物体侧LA透镜的焦距设为fA,将配置于比最物体侧LA透镜更靠像侧的位置的LB透镜的总数设为k,将对配置于比最物体侧LA透镜更靠像侧的位置的LB透镜从物体侧起依次赋予的编号设为i,将配置于比最物体侧LA透镜更靠像侧的位置的LB透镜中的从物体侧起第i个LB透镜的焦距设为fBi时,满足以下表示的条件式(8),[数式1]<5>根据<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变焦透镜,其中,后续组的配置于最靠物体侧的透镜为LA透镜。<6>根据<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变焦透镜,其中,后续组所包括的至少1个LA透镜的物体侧的面为凸面。<7>根据<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变焦透镜,其通过使第1透镜组内的至少一部分透镜沿光轴移动而进行对焦。<8>根据<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变焦透镜,其中,中间组内的最靠像侧的移动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9>根据<8>所述的变焦透镜,其中,中间组包括2个具有负屈光力的移动透镜组,后续组包括变倍时相对于像面固定的具有正屈光力的透镜组。<10>根据<8>所述的变焦透镜,其中,中间组包括2个具有负屈光力的移动透镜组,后续组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包括变倍时改变与相邻的组之间的间隔而沿光轴移动的具有正屈光力的透镜组、及变倍时相对于像面固定的具有正屈光力的透镜组。<11>根据<8>所述的变焦透镜,其中,中间组包括3个具有负屈光力的移动透镜组,后续组包括变倍时相对于像面固定的具有屈光力的透镜组。<12>根据<8>所述的变焦透镜,其中,中间组包括4个具有负屈光力的移动透镜组,后续组包括变倍时相对于像面固定的具有正的屈光力的透镜组。<13>根据<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变焦透镜,其中,中间组内的至少1个具有负屈光力的移动透镜组包括至少1个负透镜即LN透镜,在将LN透镜的d线下的折射率设为Ndn,将LN透镜的d线基准的色散系数设为νdn,将LN透镜的g线与F线之间的部分色散比设为θgFn时,LN透镜满足以下表示的条件式(9)、(10)、(11)及(12),1.72<Ndn<1.8(9);43<νdn<57(10);0.6355<θgFn+0.001625×νdn<0.66(11);2.21<Ndn+0.01×νdn(12)。<14>根据<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变焦透镜,其中,LA透镜还满足以下表示的条件式(2-1),45<νdA<55(2-1)。<15>根据<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变焦透镜,其中,LA透镜还满足以下表示的条件式(3-1),0.637<θgFA+0.001625×νdA<0.65(3-1)。<16>根据<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变焦透镜,其中,LA透镜还满足以下表示的条件式(4-1),2.21<NdA+0.01×νdA<2.33(4-1)。<17>根据<2>所述的变焦透镜,其满足以下表示的条件式(5-1),0.005<LDW/SDW<0.2(5-1)。<18>根据<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焦透镜,其特征在于,/n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包括:变倍时相对于像面固定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1透镜组、包括变倍时改变与相邻的组之间的间隔而沿光轴移动的2个以上的移动透镜组的中间组、及在最靠物体侧具有包括光圈的透镜组的后续组,/n所述中间组内的至少2个所述移动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n所述后续组包括至少1个正透镜即LA透镜,/n在将所述LA透镜的d线下的折射率设为NdA,将所述LA透镜的d线基准的色散系数设为νdA,将所述LA透镜的g线与F线之间的部分色散比设为θgFA时,/n所述LA透镜满足以下表示的条件式(1)、(2)、(3)及(4),/n1.72<NdA<1.84 (1);/n43<νdA<57 (2);/n0.62<θgFA+0.001625×νdA<0.66 (3);/n2.21<NdA+0.01×νdA (4)。/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821 JP 2018-154924;20190218 JP 2019-0268121.一种变焦透镜,其特征在于,
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包括:变倍时相对于像面固定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1透镜组、包括变倍时改变与相邻的组之间的间隔而沿光轴移动的2个以上的移动透镜组的中间组、及在最靠物体侧具有包括光圈的透镜组的后续组,
所述中间组内的至少2个所述移动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
所述后续组包括至少1个正透镜即LA透镜,
在将所述LA透镜的d线下的折射率设为NdA,将所述LA透镜的d线基准的色散系数设为νdA,将所述LA透镜的g线与F线之间的部分色散比设为θgFA时,
所述LA透镜满足以下表示的条件式(1)、(2)、(3)及(4),
1.72<NdA<1.84(1);
43<νdA<57(2);
0.62<θgFA+0.001625×νdA<0.66(3);
2.21<NdA+0.01×νdA(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透镜,其中,
所述后续组在比所述光圈更靠像侧的位置包括至少1个所述LA透镜,
在将比所述光圈更靠像侧的所述LA透镜中的位于最靠物体侧的所述LA透镜设为最物体侧LA透镜的情况下,
在将广角端下的所述光圈与所述最物体侧LA透镜的光轴上的间隔设为LDW,将广角端下的所述光圈与最靠像侧的透镜面的光轴上的距离设为SDW时,
满足以下表示的条件式(5),
0.005<LDW/SDW<0.45(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焦透镜,其中,
所述后续组在比所述最物体侧LA透镜更靠像侧的位置包括至少1个正透镜即LB透镜,
在将所述LB透镜的d线基准的色散系数设为νdB,将所述LB透镜的g线与F线之间的部分色散比设为θgFB时,
所述LB透镜满足以下表示的条件式(6)及(7),
65<νdB<105(6);
0.6355<θgFB+0.001625×νdB<0.7(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焦透镜,其中,
在将所述最物体侧LA透镜的焦距设为fA,将配置于比所述最物体侧LA透镜更靠像侧的位置的所述LB透镜的总数设为k,将对配置于比所述最物体侧LA透镜更靠像侧的位置的所述LB透镜从物体侧起依次赋予的编号设为i,将配置于比所述最物体侧LA透镜更靠像侧的位置的所述LB透镜中的从物体侧起第i个所述LB透镜的焦距设为fBi时,
满足以下表示的条件式(8),
[数式1]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变焦透镜,其中,
所述后续组的配置于最靠物体侧的透镜为所述LA透镜。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变焦透镜,其中,
所述后续组所包括的至少1个所述LA透镜的物体侧的面为凸面。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米泽贤小松大树椚濑高志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