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焦透镜及摄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44475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8 19: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分辨率且高倍率、实现小型化及轻型化、具有良好的性能的变焦透镜及具备该变焦透镜的摄像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变焦透镜从物体侧依次包括变倍时不动的正的第1透镜组、变倍时移动的负的第2透镜组、变倍时移动的负的第3透镜组、变倍时移动的至少1个透镜组及变倍时不动的后组。变倍时彼此相邻的透镜组之间的间隔均发生变化。变焦透镜满足预定的条件式。

Zoom lens and camer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焦透镜及摄像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变焦透镜及摄像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在广播用摄像机、电影摄影机及数码相机等中,使用了5组或6组结构的变焦透镜。例如,下述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一种能够用于上述摄像机、在最靠物体侧配置有具有正屈光力的透镜组、变倍时透镜系统总长度保持不变的类型的变焦透镜。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41096号公报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4/115230号用于上述摄像机的变焦透镜要求具有高分辨率的同时实现小型化及轻型化且还具有高倍率。这些要求水平逐年提高。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透镜系统倍率低,欲高倍率化时难以确保主变倍组即第3透镜组的移动量,并且难以高倍率化。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透镜系统也需要进一步高倍率化,以充分应对近年来的高倍率的要求。关于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透镜系统,欲在维持高性能的情况下高倍率化时难以抑制整个变焦区域内的像面弯曲,并且,导致在长焦侧第1透镜组和第2透镜组过于分离,而难以适当地抑制长焦侧的球面像差的变动,从而难以高倍率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欲解決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高分辨率及高倍率的同时实现小型化及轻型化、具有良好的性能的变焦透镜及具备该变焦透镜的摄像装置。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具体方法包括以下方式。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变焦透镜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包括:变倍时相对于像面固定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1透镜组、变倍时沿光轴移动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2透镜组、变倍时沿光轴移动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3透镜组、变倍时沿光轴移动的至少1个透镜组、及变倍时相对于像面固定的后组,变倍时彼此相邻的透镜组之间的间隔均发生变化,在将第2透镜组的焦距设为f2、将第3透镜组的焦距设为f3时,满足以下表示的条件式(1),0.001<f3/f2<0.14(1)。根据第1方式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第2方式所涉及的变焦透镜中的第2透镜组包括1片负透镜。根据第1方式或第2方式所涉及的变焦透镜,在将长焦端下的第2透镜组的横向倍率设为β2t时,第3方式所涉及的变焦透镜满足以下表示的条件式(2),0.1<1/β2t<1(2)。根据第1方式至第3方式所涉及的变焦透镜中的任一变焦透镜,在将长焦端下的第1透镜组的最靠像侧的透镜面与第2透镜组的最靠物体侧的透镜面之间的光轴上的距离设为Db1.2、将第1透镜组的焦距设为f1时,第4方式所涉及的变焦透镜满足以下表示的条件式(3),0.004<Db12/f1<0.8(3)。根据第1实施方式至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变焦透镜中的任一变焦透镜,在将广角端下的第1透镜组的最靠像侧的透镜面与第3透镜组的最靠物体侧的透镜面之间的光轴上的距离设为Db13、将广角端下的第3透镜组的位置与长焦端下的第3透镜组的位置的光轴方向上的差设为D3wt时,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变焦透镜满足以下表示的条件式(4),0.01<Db13/D3wt<0.12(4)。根据第1实施方式至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变焦透镜中的任一变焦透镜,在将第1透镜组的焦距设为f1、将第2透镜组的焦距设为f2时,第6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变焦透镜满足以下表示的条件式(5),-0.4<f1/f2<-0.01(5)。根据第1实施方式至第6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变焦透镜中的任一变焦透镜,在将第2透镜组中包括的所有透镜的d线下的折射率的平均值设为Nave、将第2透镜组中包括的所有透镜的d线基准的色散系数的平均值设为νave时,第7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变焦透镜满足以下表示的条件式(6),1.8<Nave+0.006×νave<2.1(6)。根据第1实施方式至第7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变焦透镜中的任一变焦透镜,在将长焦端下的变焦透镜的焦距设为ft、将第1透镜组的焦距设为f1时,第8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变焦透镜满足以下表示的条件式(7),1<ft/f1<5(7)。根据第1实施方式至第8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变焦透镜中的任一变焦透镜,在将后组的横向倍率设为βr时,第9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变焦透镜满足以下表示的条件式(8),-5<βr<-1(8)。根据第1实施方式至第9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变焦透镜中的任一变焦透镜,在将广角端下的从第3透镜组至后组的合成横向倍率设为β3rw、将长焦端下的从第3透镜组至后组的合成横向倍率设为β3rt时,第10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变焦透镜满足以下表示的条件式(9),5<β3rt/β3rw<150(9)。根据第1实施方式至第10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变焦透镜中的任一变焦透镜,第1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变焦透镜中,从广角端向长焦端变倍时,第3透镜组始终从物体侧向像侧移动。根据第1实施方式至第1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变焦透镜中的任一变焦透镜,第1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变焦透镜中,与后组的物体侧相邻配置的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根据第1实施方式至第1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变焦透镜中的任一变焦透镜,第1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变焦透镜中的后组包括通过在与光轴交叉的方向上移动而进行图像抖动校正的防振组。根据第1方式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第14方式所涉及的变焦透镜满足以下表示的条件式(1-1),0.005<f3/f2<0.13(1-1)。根据第3方式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第15方式所涉及的变焦透镜满足以下表示的条件式(2-1),0.62<1/β2t<0.99(2-1)。根据第4方式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第16方式所涉及的变焦透镜满足以下表示的条件式(3-1),0.005<Db12/f1<0.55(3-1)。根据第5方式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第17方式所涉及的变焦透镜满足以下表示的条件式(4-1),0.02<Db13/D3wt<0.085(4-1)。根据第6方式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第18方式所涉及的变焦透镜满足以下表示的条件式(5-1),-0.38<f1/f2<-0.03(5-1)。根据第1实施方式至第18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变焦透镜中的任一变焦透镜,第19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变焦透镜包括变倍时彼此相邻的透镜组之间的间隔发生变化的5个或6个透镜组。第20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具备第1实施方式至第19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变焦透镜中的任一变焦透镜。另外,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变焦透镜的“变倍时沿光轴移动的至少1个透镜组”为与“第2透镜组”及“第3透镜组”均不同的透镜组。另外,本说明书的“包括~”、“包括~的”是指,除了所举出的构成要件以外,还可以包括:实质上不具有屈光力的透镜;光圈、滤波器及盖玻璃等透镜以外的光学要件;以及透镜法兰、镜筒、成像元件及手抖校正机构等机构部分等。另外,本说明书的“具有正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焦透镜,其特征在于,/n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包括:变倍时相对于像面固定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1透镜组、变倍时沿光轴移动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2透镜组、变倍时沿光轴移动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3透镜组、变倍时沿光轴移动的至少1个透镜组、及变倍时相对于像面固定的后组,/n变倍时彼此相邻的透镜组之间的间隔均发生变化,/n在将所述第2透镜组的焦距设为f2、将所述第3透镜组的焦距设为f3时,/n所述变焦透镜满足以下表示的条件式(1),/n0.001<f3/f2<0.14 (1)。/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821 JP 2018-1549271.一种变焦透镜,其特征在于,
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包括:变倍时相对于像面固定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1透镜组、变倍时沿光轴移动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2透镜组、变倍时沿光轴移动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3透镜组、变倍时沿光轴移动的至少1个透镜组、及变倍时相对于像面固定的后组,
变倍时彼此相邻的透镜组之间的间隔均发生变化,
在将所述第2透镜组的焦距设为f2、将所述第3透镜组的焦距设为f3时,
所述变焦透镜满足以下表示的条件式(1),
0.001<f3/f2<0.14(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透镜,其中,
所述第2透镜组包括1片负透镜。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焦透镜,其中,
在将长焦端下的所述第2透镜组的横向倍率设为β2t时,
满足以下表示的条件式(2),
0.1<1/β2t<1(2)。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焦透镜,其中,
在将长焦端下的所述第1透镜组的最靠像侧的透镜面与所述第2透镜组的最靠物体侧的透镜面之间的光轴上的距离设为Db12、将所述第1透镜组的焦距设为f1时,
满足以下表示的条件式(3),
0.004<Db12/f1<0.8(3)。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焦透镜,其中,
在将广角端下的所述第1透镜组的最靠像侧的透镜面与所述第3透镜组的最靠物体侧的透镜面之间的光轴上的距离设为Db13、将广角端下的所述第3透镜组的位置与长焦端下的所述第3透镜组的位置的光轴方向上的差设为D3wt时,
满足以下表示的条件式(4),
0.01<Db13/D3wt<0.12(4)。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焦透镜,其中,
在将所述第1透镜组的焦距设为f1、将所述第2透镜组的焦距设为f2时,
满足以下表示的条件式(5),
-0.4<f1/f2<-0.01(5)。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焦透镜,其中,
在将所述第2透镜组中包括的所有透镜的d线下的折射率的平均值设为Nave、将所述第2透镜组中包括的所有透镜的d线基准的色散系数的平均值设为vave时,
满足以下表示的条件式(6),
1.8<Nave+0.006×νave<2.1(6)。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田基在米泽贤田中琢也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