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场补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444151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8 18: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磁场补偿装置,属于磁粉探伤技术领域。所述磁场补偿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分别与不同的电极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的边缘对应的设置有若干连接孔,所述连接杆设置于所述连接孔中;所述连接杆被配置为能设置于不同的所述连接孔中以靠近待检测工件或与所述待检测工件接触,以对所述待检测工件进行磁场补偿。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在对待检测的工件进行磁粉探伤时,在工件表面形成补偿磁场,避免检测时工件出现磁场盲区而影响检测结果。

A magnetic field compensa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磁场补偿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磁粉探伤
,尤其涉及一种磁场补偿装置。
技术介绍
风电齿轮箱中需要较多的大型齿轮轴锻件,例如齿轮,为保证齿轮箱的正常运行,齿轮不能产生缺陷,以免齿轮失效。磁粉探伤检测是对齿轮内在质量的基本检测方法,现行的磁粉检测技术中,是直接对齿轮通直流电或交流电,使得齿轮内部产生规则方向的磁场,当齿轮中存在缺陷,会破坏原来规则的磁场,从而独立显示缺陷的漏磁场,磁粉作为一种介质,帮助检测人员使用肉眼直观的观察这些漏磁场的存在,从而判断缺陷的存在。而在对齿轮进行磁粉探伤检测时,由于齿轮渐开线齿面表面缺陷导致齿面磁场分布不均匀,存在磁场盲区,影响检测结果。虽然现有技术中有通过增大电流来增强齿轮磁场,避免磁场盲区的解决方案,当时此方法通常需要将电流提升到很大,不仅不能完全降低磁场盲区,而且还可能由于电流过大导致零件与电极接触表面发生打火和烧蚀,设备电源容易在高功耗下发生故障及损坏。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磁场补偿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齿轮进行磁粉探伤时,齿轮的齿面磁场分布不均匀,出现磁场盲区的问题。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磁场补偿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分别与不同的电极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的边缘对应的设置有若干连接孔,所述连接杆设置于所述连接孔中;所述连接杆被配置为能设置于不同的所述连接孔中以靠近待检测工件或与所述待检测工件接触,以对所述待检测工件进行磁场补偿。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上。可选的,所述磁场补偿装置还包括导电体,所述导电体的表面设置有第一外螺纹,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外螺纹适配的第一内螺纹,所述导电体通过螺纹连接在所述第一通孔中;所述导电体与所述电极连接。可选的,所述磁场补偿装置还包括软黄铜编织垫,所述软黄铜编织垫用于垫在所述导电体与所述待检测工件之间。可选的,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置有用于放置所述待检测工件的凸台,所述凸台的横截面尺寸小于所述待检测工件的横截面尺寸。可选的,所述磁场补偿装置还包括支撑件,所述第二连接板设置于所述支撑件上,所述支撑件与所述电极连接。可选的,所述连接杆为螺栓,所述螺栓的底端设置有第二外螺纹,所述第二连接板上的所述连接孔中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外螺纹适配的第二内螺纹,所述螺栓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上方穿入所述第一连接板上的所述连接孔,穿到所述第二连接板上与所述第二连接板上的所述连接孔螺纹连接。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上均由内到外设置有若干圈所述连接孔。可选的,所述连接杆及所述导电体均为铜材质,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均为不导磁冷铁或锻造钢材质。可选的,所述支撑杆为PE材料制成。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上设置了连接杆,以使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与电极连接后,连接杆可产生周向的磁场,待检测的工件放置在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连接杆可靠近待检测工件表面或与待检测工件表面接触,对检测工件的磁场进行补偿,避免磁场盲区,提高检测的准确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磁场补偿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连接板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现有技术中磁粉探伤检测时待检测工件的磁场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磁粉探伤检测时待检测工件的磁场示意图。图中:1-待检测工件;2-第一电极;3-第二电极;100-磁场补偿装置;10-第一连接板;20-第二连接板;30-连接杆;40-支撑杆;50-导电体;60-支撑件;11-连接孔;12-磁场盲区;13-第一通孔;14-安装孔;21-凸台。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磁场补偿装置,图1是本专利技术磁场补偿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磁场补偿装置100包括第一连接板10、第二连接板20以及连接杆30,第一连接板10和第二连接板20相对设置,连接杆30的两端分别可拆卸的连接在第一连接板10和第二连接板20上,由于检测时待检测工件1需放置在第一连接板10和第二连接板20之间,所以连接杆30需与第一连接板10和第二连接板20可拆卸连接,使连接杆30可以从第一连接板10和第二连接板20上拆卸下来,便于将待检测工件1放入第一连接板10和第二连接板20之间,避免连接杆30阻碍待检测工件1的放入。第一连接板10和第二连接板20分别与不同的电极连接,以使第一连接板10和第二连接板20对连接杆30通电,使连接杆30产生补偿磁场。具体的,如图1所示,第一连接板10与第一电极2连接,第二连接板20与第二电极3连接。如图2所示,第一连接板10和第二连接板20对应的设置有若干连接孔11,连接杆30则设置于连接孔11中,连接杆30可直接插设在连接孔11中,也可以与连接孔11螺纹连接,在此不作限制,只要连接杆30能穿入连接孔11中,并可以从连接孔11取出,实现可拆卸连接即可。另外,连接孔11在第一连接板10和第二连接板20的设置位置有到一定的限制,具体为,当待检测工件1放置在第一连接板10和第二连接板20之间时,连接孔11能使连接杆30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磁场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板(10)、第二连接板(20)和连接杆(30);所述第一连接板(10)和所述第二连接板(20)分别与不同的电极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10)和所述第二连接板(20)对应的设置有若干连接孔(11),所述连接杆(30)设置于所述连接孔(11)中;所述连接杆(30)被配置为能设置于不同的所述连接孔(11)中以靠近待检测工件(1)或与所述待检测工件(1)接触,以对所述待检测工件(1)进行磁场补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磁场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板(10)、第二连接板(20)和连接杆(30);所述第一连接板(10)和所述第二连接板(20)分别与不同的电极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10)和所述第二连接板(20)对应的设置有若干连接孔(11),所述连接杆(30)设置于所述连接孔(11)中;所述连接杆(30)被配置为能设置于不同的所述连接孔(11)中以靠近待检测工件(1)或与所述待检测工件(1)接触,以对所述待检测工件(1)进行磁场补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场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10)和所述第二连接板(20)之间设置有支撑杆(40),所述支撑杆(40)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连接板(10)和所述第二连接板(20)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场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场补偿装置还包括导电体(50),所述导电体(50)的表面设置有第一外螺纹,所述第一连接板(10)上设置有第一通孔(13),所述第一通孔(13)的内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外螺纹适配的第一内螺纹,所述导电体(50)通过螺纹连接在所述第一通孔(13)中;所述导电体(50)与所述电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磁场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场补偿装置还包括软黄铜编织垫,所述软黄铜编织垫用于垫在所述导电体(50)与所述待检测工件(1)之间。


5.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金扣袁家祥王亮刘子骥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高速齿轮制造有限公司南京高精传动设备制造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