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器超声波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43393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8 18: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热交换器超声波应用,包括第一外壳、第二外壳和控制及电源板,所述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之间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之间的底部连通有通水管,所述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加热管。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第一外壳、第二外壳、控制及电源板、支撑柱、通水管、加热管、进水管、出水管、粘结胶和压电陶瓷换能片的配合使用,能够提高水的溶解能力,使其溶垢能力提高,增大成垢物质微晶核释放,破坏垢类生成及黏结于设备本身的条件,使垢物质在液体中形成分散的沉积,而不在器具本身形成硬垢,提高了加热管热交换效率,而且不会对器具本身造成污染、堵塞甚至腐蚀。

Ultrasonic application of heat exchang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交换器超声波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交换器
,具体为热交换器超声波应用。
技术介绍
以水为介质的热交换器,若长期通过的是未经处理的硬水,介质中含有有机物、及多种含钙、镁离子,因此容易加热后产生难溶的沉淀物,即水垢,水垢形成往往依附于不光滑表面及缝隙,减低加热管热交换效率同时,对器具本身造成污染、堵塞甚至腐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热交换器超声波应用,具备便于使用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热交换器内部容易加热后产生难溶的沉淀物,容易依附于不光滑表面及缝隙,减低加热管热交换效率同时,对器具本身造成污染、堵塞甚至腐蚀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热交换器超声波应用,包括第一外壳、第二外壳和控制及电源板,所述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之间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之间的底部连通有通水管,所述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加热管,所述第一外壳右侧的顶部连通有进水管,所述第二外壳左侧的顶部连通有出水管,所述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粘结胶,所述粘结胶的表面粘结有压电陶瓷换能片,所述控制及电源板与加热管和压电陶瓷换能片通过导线电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所述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的表面喷涂有保护漆。优选的,所述压电陶瓷换能片安装于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的薄壁处,所述粘结胶耐高温、耐长期振动。优选的,所述控制及电源板通过工作人员设置为间接性工作状态,只有在所述加热管工作的时候才控制所述压电陶瓷换能片。优选的,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的表面均螺纹连接有连接螺母,通过连接螺母与用水管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一外壳、第二外壳、控制及电源板、支撑柱、通水管、加热管、进水管、出水管、粘结胶和压电陶瓷换能片的配合使用,能够提高水的溶解能力,使其溶垢能力提高,增大成垢物质微晶核释放,破坏垢类生成及黏结于设备本身的条件,使垢物质在液体中形成分散的沉积,而不在器具本身形成硬垢,提高了加热管热交换效率,而且不会对器具本身造成污染、堵塞甚至腐蚀。2、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压电陶瓷换能片的超声波作用下,能刺激水中的微小晶核生成,相较于加热管及第一外壳、第二外壳内壁及其他元件,这些微小晶核由于是质轻、表面积大、悬浮于液体中,更容易夺取水中成垢相关的离子,让水中的已形成的晶核按既定的结构长大,因而减小了对加热管及第一外壳、第二外壳内壁及其他元件上的成垢离子的粘附。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使用新型结构左视示意图。图中:1、第一外壳;2、第二外壳;3、控制及电源板;4、支撑柱;5、通水管;6、加热管;7、进水管;8、出水管;9、粘结胶;10、压电陶瓷换能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请参阅图1-2,热交换器超声波应用,包括第一外壳1、第二外壳2和控制及电源板3,第一外壳1和第二外壳2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第一外壳1和第二外壳2的表面喷涂有保护漆,第一外壳1和第二外壳2之间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4,第一外壳1和第二外壳2之间的底部连通有通水管5,第一外壳1和第二外壳2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加热管6,第一外壳1右侧的顶部连通有进水管7,第二外壳2左侧的顶部连通有出水管8,进水管7和出水管8的表面均螺纹连接有连接螺母,通过连接螺母与用水管连接,第一外壳1和第二外壳2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粘结胶9,粘结胶9的表面粘结有压电陶瓷换能片10,压电陶瓷换能片10安装于第一外壳1和第二外壳2的薄壁处,粘结胶9耐高温、耐长期振动,控制及电源板3与加热管6和压电陶瓷换能片10通过导线电连接,控制及电源板3通过工作人员设置为间接性工作状态,只有在加热管6工作的时候才控制压电陶瓷换能片10。本专利技术的控制方式是通过控制及电源板3来自动控制,控制及电源板3的控制电路通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简单编程即可实现,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并且本专利技术主要用来保护机械装置,所以本专利技术不再详细解释控制方式和电路连接。使用时,当压电陶瓷换能片10发出的超声波脉冲振荡在第一外壳1和第二外壳2内传播破坏结晶垢的生成和内壁沉积条件,使形成垢的物质在液体中形成分散的微状沉积体,达到阻碍其在器具各个位置造成垢物质的附着,同时也起到各个与水接触的表面的清理作用,从而实现防止结垢、积垢的目的。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热交换器超声波应用,包括第一外壳(1)、第二外壳(2)和控制及电源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1)和第二外壳(2)之间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4),所述第一外壳(1)和第二外壳(2)之间的底部连通有通水管(5),所述第一外壳(1)和第二外壳(2)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加热管(6),所述第一外壳(1)右侧的顶部连通有进水管(7),所述第二外壳(2)左侧的顶部连通有出水管(8),所述第一外壳(1)和第二外壳(2)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粘结胶(9),所述粘结胶(9)的表面粘结有压电陶瓷换能片(10),所述控制及电源板(3)与加热管(6)和压电陶瓷换能片(10)通过导线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热交换器超声波应用,包括第一外壳(1)、第二外壳(2)和控制及电源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1)和第二外壳(2)之间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4),所述第一外壳(1)和第二外壳(2)之间的底部连通有通水管(5),所述第一外壳(1)和第二外壳(2)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加热管(6),所述第一外壳(1)右侧的顶部连通有进水管(7),所述第二外壳(2)左侧的顶部连通有出水管(8),所述第一外壳(1)和第二外壳(2)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粘结胶(9),所述粘结胶(9)的表面粘结有压电陶瓷换能片(10),所述控制及电源板(3)与加热管(6)和压电陶瓷换能片(10)通过导线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超声波应用,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飞梁惠强莫毓敏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爱尼智能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