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器壳体传热结构及传热管束的定位与安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443368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8 18: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热交换器壳体传热结构及传热管束的定位与安装方法,所述结构包括:壳体,壳体上下端分别连接二次侧出口端和二次侧入口端,壳体侧面从上至下设有一次侧入口端和一次侧出口端,壳体内从上至下安装有若干定位环,每个定位环内安装有一个管子支撑板,所述管子支撑板设有若干管孔,若干传热管一端与一次侧入口端连接,另一端穿过所有管子支撑板后与一次侧出口端连接,管孔与传热管一一对应;本方法设计出一种工艺比较简单、成本较低的管壳式C型传热管束在壳侧的安装及定位结构及工艺,可以实现热弯成型的C型传热管束在具有多层支撑板和狭窄壳体内的热交换器模拟体内的安装及定位。

Heat transfer structure of heat exchanger shell and positioning and installation method of heat transfer tube bund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交换器壳体传热结构及传热管束的定位与安装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核反应堆安全相关试验研究设备领域,具体地,涉及热交换器壳体传热结构及传热管束的定位与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在核动力反应堆的专设安全系统试验装置中,管壳式C型热交换器是一种新型高效换热设备,用于堆芯模拟体余热的导出,是保护事故工况下堆芯模拟体安全的重要设备。目前核动力装置专设安全系统试验装置中所使用的C型热交换器一般不采用管外壳体,而是直接将换热器传热管束放置于冷却水池中,管外工质不流动。无壳体C型热交换器的传热管束布置只需考虑管间的定位,无需考虑传热管与壳体之间的定位,也无需考虑C型传热管束在壳体内的安装工艺。与无壳体C型热交换器相比,管壳式C型热交换器的传热管束需要考虑在壳体内的定位和安装难度更大。管壳式C型热交换器的C型传热管束管侧为高温高压工质,为了保证热交换器的换热效率,必须在保证传热管强度的前提下尽量减小壁厚。由于传热管的冷弯会减小壁厚,因此这就要求热交换器在制造过程中,传热管必须预先在热态条件下完成弯制。但是热交换器采用多块传热管束支撑板,且由于壳体空间的约束,完成弯制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壳式热交换器壳体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包括:/n壳体,壳体上下端分别连接二次侧出口端和二次侧入口端,壳体侧面从上至下设有一次侧入口端和一次侧出口端,壳体内从上至下安装有若干定位环,每个定位环内安装有一个管子支撑板,所述管子支撑板设有若干管孔,若干传热管一端与一次侧入口端连接,另一端穿过所有管子支撑板后与一次侧出口端连接,管孔与传热管一一对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壳式热交换器壳体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包括:
壳体,壳体上下端分别连接二次侧出口端和二次侧入口端,壳体侧面从上至下设有一次侧入口端和一次侧出口端,壳体内从上至下安装有若干定位环,每个定位环内安装有一个管子支撑板,所述管子支撑板设有若干管孔,若干传热管一端与一次侧入口端连接,另一端穿过所有管子支撑板后与一次侧出口端连接,管孔与传热管一一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壳式热交换器壳体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壳体为圆筒状,由两个半筒体连接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壳式热交换器壳体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传热管在穿管子支撑板之前采用热弯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壳式热交换器壳体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管子支撑板包括左右对称的两部分,其中左半部分由多个子板依次拼接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壳式热交换器壳体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定位环由两个半圆环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壳式热交换器壳体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定位环与壳体半筒体焊接形成卡槽,通过卡槽实现管子支撑板定位。


7.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个所述结构的传热管束在壳体内的定位与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热交换器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振张妍昝元锋胡俊杨祖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