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443234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8 18: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制冷技术领域,提供制冷系统,用于冷却末端冷却器的送风,包括沿着冷媒流通方向上依次连接的压缩机、蒸发式冷凝器、第一节流元件和低压储液器,低压储液器连通末端冷却器,并将低压储液器当中的冷媒通入末端冷却器当中。低压储液器保证了压缩机吸气不进液,避免了压缩机液击发生损害,同时避免了第一节流元件采用过热度控制,增加过热损失。另外冷凝端采用了蒸发式冷凝器,通过水循环蒸发带走热量使冷媒冷凝,较常规水冷制冷方式和风冷制冷方式都不同幅度降低了冷凝温度。末端采用直接蒸发式,通过冷媒的相变吸热带走热量。该系统降低蒸发冷凝温度差,缩小压缩比,提高了热力学完善度和压缩机的能效系数,从而实现大幅度节能效果。

refrigerat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制冷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冷
,尤其涉及一种制冷系统。
技术介绍
制冷行业中,常规的冷却方式为水冷制冷方式。如图1所示,该制冷方式包括三个循环:制冷循环02、冷却水循环01、冷冻水/乙二醇循环03。制冷循环02一般采用氟利昂做冷媒,从压缩机1入口开始,经过压缩机1压缩、冷凝器2冷凝、膨胀阀3节流、蒸发器4蒸发后回到压缩机1入口完成循环。整个制冷循环02通常作为一个冷机设备集成。冷却水循环01一般采用水做冷媒,从制冷循环02中的冷凝器2的入口开始,冷却冷凝器2盘管后,高温冷却水进入冷却塔06蒸发散热降温后由冷却水泵再供给到冷凝器2完成循环。冷冻水/乙二醇循环03一般采用水或乙二醇做冷媒。从制冷循环02中的蒸发器4的入口开始,被蒸发器4盘管冷却,低温冷冻水或乙二醇通过驱动泵7输送进入末端冷却器8的末端换热盘管换热升温后,回到蒸发器4完成循环。这种水冷制冷方式如上所述需要经过由三个循环组成,采用2~3种不同冷媒,中间要经历两次换热,且其中制冷循环02、冷冻水/乙二醇循环03为显热交换,热交换效率非常低。因此此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冷系统,用于冷却末端冷却器的送风,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系统包括沿着冷媒流通方向上依次连接的压缩机、蒸发式冷凝器、第一节流元件和低压储液器,所述低压储液器连通所述末端冷却器,并将所述低压储液器当中的冷媒通入所述末端冷却器当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冷系统,用于冷却末端冷却器的送风,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系统包括沿着冷媒流通方向上依次连接的压缩机、蒸发式冷凝器、第一节流元件和低压储液器,所述低压储液器连通所述末端冷却器,并将所述低压储液器当中的冷媒通入所述末端冷却器当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次连接的压缩机、蒸发式冷凝器、第一节流元件和低压储液器之间形成第一制冷回路,且所述低压储液器用于连通所述末端冷却器的冷媒进口和冷媒出口并形成第二制冷回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压储液器用于连通所述末端冷却器的冷媒进口,所述压缩机用于连通所述末端冷却器的冷媒出口,使得所述压缩机、蒸发式冷凝器、第一节流元件、低压储液器和末端冷却器之间形成第三制冷回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并联旁通支路,且所述压缩机和所述旁通支路的至少其中之一导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式冷凝器和低压储液器之间还设置有高压储液器,所述第一节流元件设置在所述高压储液器和所述低压储液器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式冷凝器出液口的高度高于所述高压储液器设定液位的高度,所述高压储液器出液口的高度高于所述低压储液器设定液位的高度。


7.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旭光张兆明朱少李
申请(专利权)人:葛洲坝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