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吸气结构、压缩机及制冷制热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42330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8 17: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吸气结构、压缩机及制冷制热设备,压缩机吸气结构包括第一气缸、隔板、第二气缸,第一气缸具有靠近隔板设置的出气孔,所述隔板上贯穿设置有吸气通道,第一气缸内设有第一活塞,第二气缸内设有第二活塞;曲轴的偏心量为e,第二活塞的内径为d1,吸气通道靠近第二气缸内壁一侧与第二气缸的轴线之间的距离为L,L≥(0.5d1+e+0.5),吸气通道靠近第二气缸的内壁一侧与隔板的端面之间为夹角为α,α<90°。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压缩机吸气结构、压缩机及制冷制热设备,能够避免在第二活塞运动时,吸气通道和第二活塞的内腔连通;吸气通道靠近第二气缸的内壁一侧与隔板的端面之间为夹角α<90°,尽可能减小气体局部损失,增大吸气量。

Compressor suction structure, compressor and refrigeration and heating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缩机吸气结构、压缩机及制冷制热设备
本专利技术属于压缩机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压缩机吸气结构、压缩机以及制冷制热设备。
技术介绍
压缩机在空调、冰箱、热泵等制冷制热设备中较为常见,是制冷制热设备的核心部件。对于双缸旋转式压缩机,具有两个气缸,一般两个气缸上均设计进气孔,同时储液器上也有两个吸气管,分别与两个气缸联通。但是,近些年也出现了一些双缸压缩机单吸气的设计,将进气孔设计在上气缸上面,该进气孔与储液器连接。从进气孔进来的气体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直接进入上气缸,另外一部分通过出气孔进入下气缸。但是,下气缸吸气过程中气流的流动距离大于上气缸吸气过程中气流的流动距离。这样设计很有可能会导致下气缸的吸气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缩机吸气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下气缸吸气不足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压缩机吸气结构,包括第一气缸、隔板及第二气缸,所述第一气缸具有靠近所述隔板设置的出气孔,所述隔板上贯穿设置有用于连通所述出气孔和所述第二气缸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压缩机吸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气缸、隔板及第二气缸,所述第一气缸具有靠近所述隔板设置的出气孔,所述隔板上贯穿设置有用于连通所述出气孔和所述第二气缸的吸气通道,所述第一气缸内设有第一活塞,所述第二气缸内设有第二活塞;所述第二活塞的内径为d1,在过曲轴的中心轴及所述吸气通道的中心轴的截面上,所述吸气通道靠近所述第二气缸内壁一侧与所述第二气缸的轴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为L,L≥(0.5d1+e+0.5),其中,e为曲轴的偏心量,所述吸气通道靠近所述第二气缸的内壁一侧与所述隔板的抵靠所述第二气缸的端面之间为夹角为α,α<90°。/n

【技术特征摘要】
1.压缩机吸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气缸、隔板及第二气缸,所述第一气缸具有靠近所述隔板设置的出气孔,所述隔板上贯穿设置有用于连通所述出气孔和所述第二气缸的吸气通道,所述第一气缸内设有第一活塞,所述第二气缸内设有第二活塞;所述第二活塞的内径为d1,在过曲轴的中心轴及所述吸气通道的中心轴的截面上,所述吸气通道靠近所述第二气缸内壁一侧与所述第二气缸的轴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为L,L≥(0.5d1+e+0.5),其中,e为曲轴的偏心量,所述吸气通道靠近所述第二气缸的内壁一侧与所述隔板的抵靠所述第二气缸的端面之间为夹角为α,α<9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吸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缸开设有自所述第二气缸面向所述隔板的端面延伸至所述第二气缸内腔的倾斜通道,在过所述曲轴的中心轴及所述吸气通道的中心轴的截面上,所述出气孔靠近所述第二气缸内壁一侧、所述吸气通道靠近所述第二气缸内壁一侧、所述倾斜通道靠近所述第二气缸内壁一侧依次连接,所述出气孔远离所述第二气缸内壁一侧、所述吸气通道远离所述第二气缸内壁一侧、所述倾斜通道远离所述第二气缸内壁一侧依次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吸气结构,其特征在于:在过所述曲轴的中心轴及所述吸气通道的中心轴的截面上,所述吸气通道靠近所述第二气缸的内壁一侧与所述隔板抵靠所述第二气缸的端面之间的夹角为所述α。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机吸气结构,其特征在于:在过所述曲轴的中心轴及所述吸气通道的中心轴的截面上,所述倾斜通道远离所述第二气缸的内壁一侧与所述吸气通道远离所述第二气缸的内壁一侧共线设置。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鹏杰麦应祥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