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嘉烨专利>正文

台灯结构的改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4229 阅读:3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台灯结构的改良,主要由一底座、一支臂与一灯罩所构成;而在此灯罩内装设一发光组件,而此发光组件包括导光管、导光材料与发光二极管,当发光二极管发光时,利用导光管传导及导光材料反射而使发光组件发光,最后,再利用设置于灯罩背面而位于发光组件周缘的一反射镜,将发光组件所发出的光线反射出去。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增加照射面积,以提高整体亮度,并降低发光二极管的使用数量,进而降低成本。(*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一种台灯结构的改良,特别是关于一种利用发光二极管发光的台灯。
技术介绍
各国近年来都面临电力危机及温室效应的环保议题,而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 LED)具有寿命长、低耗电量、低发热量、光颜色纯、高防震性、不易碎、无污染、小型化的 特性,使得发光二极管照明逐渐运用在照明以求节省能源的新能源科技,在同照度下,发光 二极管可较白炽灯泡节省约40%以上电能效益。由于发光二极管可减少发电厂原油的使用量, 其在发电过程中所产生的C02排放量也大幅减少,对温室效应的防止与地球环境绿化大有贡 献。如中国台湾专利第279798号提供一种LED照明光源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导光管系可利 用押出及射出成型的方式,反光片以利用印刷及胶合或一体成型方法,使其该反光片贴附结 合在导光管上,且该导光管及反光片于利用押出及射出成型的方式,达到所需运用的导光管 及反光片时,可在再藉由导光管及反光片的二次加工,使其导光管及反光片于转换成为欲变 化使用的导光管形体;然而,其导光管及反光片所产生的主要光源反射光及次要光源的散射 光,于提供照明装置产生光源照明范围的照明角度,系可进一步藉由反光片的不同宽度及不 同长度的大小,使其导光管外部的照明光源,于产生直径不同光源照射范围的照射角度。然 而,上述的一种LED照明光源结构改良,是解决照明灯具使用白炽灯泡或日光灯的问题,但 由于发光二极管具有光通量小、光效不够高的缺点,必须使用大量的发光二极管,才能使照 明灯有足够的亮度,进而使整体成本势必提高。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上述的困扰,提出一种台灯结构的改良,以改善上述的缺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增加照射面积、以提高整体亮度、节能环 保、降低成本的台灯结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台灯结构的改良,其包括一底座、自底座向上 延伸的一支臂与固定于支臂上的灯罩;而此灯罩内含有一发光组件,其具有一导光管,而位 于导光管的至少一端的发光二极管发光时,利用此导光管传导及涂于导光管内部的一侧边的导光材料产生反射照明的绕射现象,而使发光组件发出光线。其中,此发光组件所发出的光线,再利用设置于灯罩背面而位于发光组件周缘的反射镜, 将光线反射出去。优选地,该发光二极管系利用嵌设方式设置在该导光体上。优选地,该发光二极管系利用黏设方式设置在该导光体上。优选地,该发光二极管系可选自表面黏着型发光二极管、多晶型发光二极管与高功率发光二极管。优选地,该导光材料为一种无机导光材料。 优选地,该导光管系为长条形状。本技术藉由发光二极管取代传统的灯泡,以降低用电量,并减少灯具更换次数,进而 增加经济效益。在导光管内部涂上导光材料,增加照射面积,以提高整体亮度。利用导光材 料产生反射照明的绕射现象,以降低发光二极管的使用数量,进而降低成本。附图说明底下藉由具体实施例配合附图详加说明,以更容易了解本技术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 点及其所达成的功效。图1为本技术的台灯结构的改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台灯结构的改良光线投照时反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台灯结构的改良发光组件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台灯结构的改良发光组件分解示意图。10 台灯 12 底座;14支臂 16 灯罩18发光组件 182导光管184导光材料 186发光二极管20 反射镜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考图l与图2为本技术台灯结构的改良示意图与光线投照时反射示意图。它主要 是由一底座12、连接此底座12并向上方的延伸的支臂14与固定于此支臂14上的灯罩16所构成;而此灯罩16内设有一发光组件18,而此发光组件18具有一导光管182,在此导光管 182内部一侧边涂有导光材料184,而在导光管182的两端分别设置一发光二极管186、 186', 当发光二极管186、 186'发光时,利用导光管182传导及导光材料184产生反射照明的绕射 现象,而使该发光组件18发出光线。在发光组件18的周缘并位于灯罩16的背面设置一反射 镜20,将此发光组件18所发出的光线反射出去,以增加光线照射面积,提高台灯整体亮度。请参考图3与图4,为本技术台灯结构的改良的发光组件剖面示意图与分解示意图。 一发光组件18,其包括一导光管182,此导光管182由热塑性塑料或挠性塑料制成,而在此 实施例中为长条形状,但由于此导光管182为热塑性塑料或挠性塑料,故可依使用者需求做 不同的变化;而在此导光管182内部一侧边涂上导光材料184,此导光材料184可为无机导光 材料;当将导光管182两端的发光二极管186、 186'点亮,即可藉由导光管182传导及导光 材料184反射而使发光组件18发光,其中,此发光二极管186、 186'可利用嵌设方式或黏设 方式设置于此导光管上,且此发光二极管186、 186'可选自表面黏着型发光二极管、多晶型 发光二极管与高功率发光二极管,再利用反射镜将发出的光线聚集而反射出去。综合上述可得知,本技术所提供一种台灯结构的改良,由于发光二极管具低耗电量、 寿命长的特性,故利用发光二极管取代传统的灯泡,以降低耗电量,并减少灯具更换次数, 且将导光管内部一侧边涂上一导光材料,而产生反射照明的绕射现象,使得发光组件可以增 加照射面积,提高整体亮度,进而使发光二极管的使用数量降低,以减少成本,增进经济效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思想及特点,其目的在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 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当不能用以限定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即大凡依本 技术所揭示的精神所作的均等变化或修饰,仍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台灯结构的改良,其包括一底座;一支臂,连接该底座并向上方延伸;一灯罩,固定于该支臂上;一发光组件,装设于灯罩上,其具有一导光管,在该导光管内部一侧边涂有导光材料,而该导光管至少一端设有一发光二极管。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台灯结构的改良,其特征是该灯罩背面并位于该发光组件的周缘设 有一反射镜。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台灯结构的改良,其特征是该发光二极管利用嵌设方式设置在该导 光管上。4.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台灯结构的改良,其特征是该发光二极管利用黏设方式设置在该导 光管上。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台灯结构的改良,其特征是该发光二极管可选自表面黏着型发光二 极管、多晶型发光二极管与高功率发光二极管。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台灯结构的改良,其特征是该导光材料为无机导光材料。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台灯结构的改良,其特征是该导光管为长条形状。专利摘要本技术提出一种台灯结构的改良,主要由一底座、一支臂与一灯罩所构成;而在此灯罩内装设一发光组件,而此发光组件包括导光管、导光材料与发光二极管,当发光二极管发光时,利用导光管传导及导光材料反射而使发光组件发光,最后,再利用设置于灯罩背面而位于发光组件周缘的一反射镜,将发光组件所发出的光线反射出去。因此,本技术可以增加照射面积,以提高整体亮度,并降低发光二极管的使用数量,进而降低成本。文档编号F21S6/00GK201072045SQ20072007391公开日2008年6月11日 申请日期2007年8月21日 优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台灯结构的改良,其包括:    一底座;    一支臂,连接该底座并向上方延伸;    一灯罩,固定于该支臂上;    一发光组件,装设于灯罩上,其具有一导光管,在该导光管内部一侧边涂有导光材料,而该导光管至少一端设有一发光二极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嘉烨
申请(专利权)人:吴嘉烨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