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外布桩复合地基-筒海上风电基础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441408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8 17: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筒外布桩复合地基‑筒海上风电基础及施工方法,适用于我国近海表层覆盖较厚淤泥、淤泥质土与粉土等软弱土质的海域,该风电基础包括混凝土过渡段、复合筒型基础、混凝土圆形底板和筒外周桩,复合筒型基础为下开口空腔多分仓结构,下沉于表层软弱土质中,筒顶与泥面接触,筒外周桩均匀均匀分布于复合筒型基础外周,本发明专利技术结合水下深层水泥搅拌桩(或挤密砂桩)和筒型基础的优点,筒型基础承载面积大,稳定性好,无需打桩,但在软弱土质条件下,筒型基础沉降和倾斜较大,水泥桩(或挤密砂桩)布置在筒型基础内,解决了筒型基础的地基变形问题,缩小了吸力筒的制造尺寸,减小基础造价。

Composite foundation with piles outside the tube sea wind power foundation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筒外布桩复合地基-筒海上风电基础及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海上风电基础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筒外布桩复合地基-筒海上风电基础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基于我国近海区域较大部分是淤泥、粉质黏土等软弱地基条件,一般为满足地基承载力和基础变形要求,通常采用传统的桩基础如单桩基础和导管架基础,这两种基础形式需要大型吊装船和打桩船辅助施工,通过锤击打桩,桩穿透软弱土层进入较好的持力层,这种传统桩式基础造价较高且工期长。随着海上风电机组单机容量的增大,采用传统单桩及导管架基础需要增大基础的尺寸和材料用量,且大直径单桩打桩受到施工设备的限制成为难以逾越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如专利CN107761755A和专利CN106759445所述的吸力式复合筒型基础逐渐被用于海上风电,筒型基础的负压下沉安装方式(如专利CN105926661A所示)避免了繁琐的打桩流程,筒型基础由于其受力特性和施工方法,适用于有一定承载力的黏土、砂土等土层,针对承载能力较差的淤泥及淤泥质土层,采用筒型基础需要增大筒的直径,且由于筒型基础的重量和风机载荷增大,带来了基础沉降和倾斜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筒外布桩复合地基-筒海上风电基础,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过渡段和设置在混凝土过渡段下端的复合筒型基础,以及设置在混凝土过渡段和复合筒型基础之间的混凝土圆形底板;所述复合筒型基础包括筒壁、分仓板和筒顶盖,所述筒壁与筒顶盖围合成一个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的筒型空腔,所述分仓板设置在筒型空腔内,将筒型空腔沿轴线分割成多个分仓腔;所述混凝土圆形底板的直径D与筒型基础的直径相等,所述复合筒型基础外周设有桩置换区域,所述桩置换区域内均布筒外周桩,所述桩置换区域的半径为1.5D~3.0D。/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筒外布桩复合地基-筒海上风电基础,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过渡段和设置在混凝土过渡段下端的复合筒型基础,以及设置在混凝土过渡段和复合筒型基础之间的混凝土圆形底板;所述复合筒型基础包括筒壁、分仓板和筒顶盖,所述筒壁与筒顶盖围合成一个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的筒型空腔,所述分仓板设置在筒型空腔内,将筒型空腔沿轴线分割成多个分仓腔;所述混凝土圆形底板的直径D与筒型基础的直径相等,所述复合筒型基础外周设有桩置换区域,所述桩置换区域内均布筒外周桩,所述桩置换区域的半径为1.5D~3.0D。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外布桩复合地基-筒海上风电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过渡段和混凝土圆形底板采用分体浇筑,所述混凝土圆形底板内预埋剪力栓钉,所述混凝土过渡段、混凝土圆形底板和复合筒型基础通过剪力栓钉连接成整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外布桩复合地基-筒海上风电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过渡段为内部空腔结构,壁厚不小于0.5m,混凝土内布置钢筋增强其抗拉强度,上部与塔筒对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外布桩复合地基-筒海上风电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分仓板和筒壁采用坡口焊缝或浇筑形式连接,所述筒壁内侧和分仓板单侧均等距布置加劲肋,布置间距为0.5m~1.0m,加劲肋长度与筒壁高度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外布桩复合地基-筒海上风电基础,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卫民马鹏程邹尤喻飞何杰汪顺吉吴司洲李宇飞陈玉梅余勇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