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结构变形缝的止水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441312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8 17: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凝土结构变形缝的止水方法。所述止水方法采用在变形缝先浇块的模板上埋设泡沫板,浇筑混凝土后将泡沫板取出,变形缝先浇块上形成空腔,将膨胀止水板一半厚度埋固在空腔内,另一半突出空腔,突出空腔的膨胀止水板采用压板固定在变形缝先浇混凝土块表面,安装完成后,采用混凝土浇筑变形缝后浇混凝土块,从而完成了将膨胀止水板埋入变形缝处的混凝土穴的施工,所述止水方法利用膨胀止水板遇水膨胀变形的特点,当膨胀止水板遇水时膨胀,对变形缝两侧进行挤压,阻止渗水通过,达到止水的目的,从而解决了构筑物沉降或变形不均匀导致止水带被撕裂,以及搭接头焊接不牢固、施工后保护不到位遭破坏穿洞,造成变形缝漏水的问题。

A water stop method for deformation joint of concrete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结构变形缝的止水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混凝土结构变形缝的止水方法。
技术介绍
混凝土构筑物因混凝土温控要求、构筑物受力状态差异或构筑物结构设计需要,在浇筑混凝土时,通常将混凝土分为多个段施工,致使混凝土相邻段间存在缝隙,其中,同一建筑物因高低相差悬殊、上部荷载分布不均匀或建在不同地基上时,为避免不均匀沉降发生在混凝土基础上部荷载差异较大或地基承载力差异较大部位,在相邻的两块混凝土间设置沉降缝;构筑物因温度和湿度等因素的变化产生胀缩变形,通常在建筑物适当的部位设置垂直缝隙,从基础以上将建筑物分离成几个独立的部分,以防止混凝土结构因温度产生应力而在混凝土温度变形过程中产生裂缝、破坏混凝土结构的完整性,通常对一次性浇筑混凝土的长度或宽度进行限制,而在相邻混凝土块间设置伸缩缝,沉降缝、伸缩缝统称变形缝,随温度变化或受力变化而变形,俗称“活缝”,由于上述混凝土块体之间因技术要求需要设置的变形缝存在,因此,需要对混凝土过水构筑物或地下构筑物设置变形缝进行止水设计。现有技术中,通常变形缝采取设置止水带的方式进行止水,止水带一般采用铜片、不锈钢片、橡胶、塑料材料制作而成,在混凝土浇筑时,用上述材料制作而成的止水带用先浇段的模板将止水带长条的两侧一分为二,止水带平面与变形缝两侧垂直,使止水带的中轴线与变形缝中轴线一致,并对露出模板外的止水带采取保护和固定措施,浇筑先浇混凝土段时,模板内一侧的止水带随混凝土浇筑埋入先浇混凝土段内,先浇段混凝土拆模后,检查验收外露于模板的一侧止水带,对破损的止水带进行修复及验收,再施工后浇段混凝土,将止水带的另一侧埋入后浇的混凝土段内,使止水带均布在相邻两个混凝土段内,从而对缝隙进行封闭,阻止构筑物迎水面的水由相邻两个段间的缝隙渗漏至混凝土结构的另一面,沉降缝和伸缩缝因可能产生变形,还需要对止水带采取特殊的制作方式预留一定的伸缩量,如将止水带在变形缝中轴线处制成“U”型,并采用沥青麻绳填在U型槽内,变形缝收缩或扩张时U型槽部分通过变形来与之匹配,避免将止水拉脱破,防止缝隙变形而影响止水效果,如地下设施、隧道涵洞、输水渡槽、拦水坝、贮液构筑物等均采用该止水方式。例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8894255A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地下混凝土结构变形缝的止水方法,能够适用于所有地下现浇混凝土结构的底板、墙板、顶板的变形缝的防渗止水工程,该止水方法包括:在变形缝的上方两侧分别安装异形止水板,两侧的异形止水板之间的最小间距与变形缝的预设宽度d相对应,每侧的异形止水板都包含横短板、斜长板、横长板和斜短板;并在每侧的斜长板上安装连接件;在两侧的异形止水板都安装好后,进行混凝土结构浇筑成型、养护和拆模,然后沿着两侧的斜长板的内壁安装异形橡胶止水带,异形橡胶止水带包含两个斜边部和凹槽状的底部,采用压板和紧固件与连接件相配合将异形橡胶止水带压紧贴合在斜长板的内壁上,最后通过固定件盖缝板将盖缝板盖合固定在两侧的异形止水板上。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问题:现有技术中构筑物沉降或变形不均匀导致止水带被撕裂,以及搭接头焊接不牢固、施工后保护不到位遭破坏穿洞,造成变形缝漏水。针对现有技术中构筑物沉降或变形不均匀导致止水带被撕裂,以及搭接头焊接不牢固、施工后保护不到位遭破坏穿洞,造成变形缝漏水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混凝土结构变形缝的止水方法。所述止水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在变形缝先浇混凝土块一侧的模板上,沿缝长方向固定泡沫板,泡沫板长度与变形缝长度相同。步骤2,采用混凝土浇筑变形缝先浇混凝土块,采用回弹仪检测变形缝先浇混凝土块的混凝土强度,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时,拆除变形缝先浇混凝土块一侧的模板。步骤3,将预埋在变形缝先浇混凝土块中的泡沫板取出,对形成的沟槽进行清理,并采用混凝土修补沟槽的缺失部分。步骤4,对能够进入沟槽的水采用隔水带进行隔离。步骤5,采用喷灯对沟槽潮湿的作业面进行烘烤,烘烤过程中每处停留时间小于3s。步骤6,在干燥的沟槽内涂1-2道环氧基液进行封闭处理。步骤7,制作膨胀止水板,膨胀止水板采用两层橡胶板作为外包、中间夹膨胀止水橡胶,膨胀止水橡胶厚度为2-3cm。步骤8,配制双组份非下垂聚硫密封胶,采用A组白色主剂和B组黑色固化剂配置,主剂A和固化剂B质量比为100:10,打开A组白色主剂包装桶盖,将B组黑色固化剂加入A组白色主剂包装桶内,采用手电钻搅拌混合均匀。步骤9,当按压沟槽内环氧基液、提升呈挂丝状时,采用双组份非下垂聚硫密封胶填补沟槽,将膨胀止水板与沟槽内的双组份非下垂聚硫密封胶抵贴,形成盖子固定在沟槽内,膨胀止水板凸出于变形缝先浇混凝土块表面。步骤10,采用膨胀螺栓和钢压板,沿膨胀止水板的边缘,将膨胀止水板固定在变形缝先浇混凝土块上。步骤11,采用双组份非下垂聚硫密封胶充填膨胀止水板与变形缝先浇混凝土块表面间的空隙,充填密封至与变形缝先浇混凝土块表面平齐。步骤12,采用胶布对充填的双组份非下垂聚硫密封胶表面进行覆盖。步骤13,采用混凝土浇筑变形缝后浇混凝土块另一侧。进一步地,在步骤1中,泡沫板埋入变形缝先浇混凝土块的深度距离变形缝先浇混凝土块外露表面不小于10cm。进一步地,在步骤1中,泡沫板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低密度聚乙烯67份,偶氮二甲酰胺11份,有机硅树脂18份,氯铂酸0.4份,过氧化二异丙苯3份,改性填料13份,硬脂酸锌1份,芒硝15份,季戊四醇酯3份,邻羟基苯甲酸苯酯4份,硫化剂4份,硅酸镁13份。进一步地,在步骤6中,环氧基液采用质量比为10:3.5:2.5的环氧树脂、稀释剂、固化剂混合制成。进一步地,在步骤7中,膨胀止水橡胶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天然橡胶90份,高吸水树脂40份,三元乙丙橡胶13份,氧化锌3份,硫磺2份,二硫化苯并噻唑1份,硬脂酸0.5份,碳酸钙50份,凡士林10份。进一步地,在步骤9中,膨胀止水板与沟槽的双组份非下垂聚硫密封胶搭接时,将膨胀止水板的与双组份非下垂聚硫密封胶的结合面切削成斜面楔块状,并在结合面涂抹一层环氧基液,按压平顺。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止水方法具有以下显著的优越效果:1,膨胀止水板封闭在变形缝处的空穴内形成“膨胀塞”式止水方式,膨胀止水板与混凝土相对独立,避免了传统变形缝止水结构因其相互咬合连接在混凝土产生沉降、位移时对膨胀止水板产生应力而造成的破坏,止水更加可靠。2,膨胀止水板遇水后,中间的膨胀止水橡胶产生2-3倍的膨胀变形,能够充满变形缝处所有不规则表面、空穴及间隙,同时产生接触压力,彻底防止渗漏,效果明显。3,通过将膨胀止水板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凝土结构变形缝的止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步骤1,在变形缝先浇混凝土块(1)一侧的模板(11)上,沿缝长方向固定泡沫板(10),泡沫板(10)长度与变形缝(4)长度相同;/n步骤2,采用混凝土浇筑变形缝先浇混凝土块(1),采用回弹仪检测变形缝先浇混凝土块(1)的混凝土强度,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时,拆除变形缝先浇混凝土块(1)一侧的模板(11);/n步骤3,将预埋在变形缝先浇混凝土块(1)中的泡沫板(10)取出,对形成的沟槽(12)进行清理,并采用混凝土修补沟槽(12)的缺失部分;/n步骤4,对能够进入沟槽(12)的水采用隔水带进行隔离;/n步骤5,采用喷灯对沟槽(12)潮湿的作业面进行烘烤,烘烤过程中每处停留时间小于3s;/n步骤6,在干燥的沟槽(12)内涂1-2道环氧基液(5)进行封闭处理;/n步骤7,制作膨胀止水板(7),膨胀止水板(7)采用两层橡胶板作为外包、中间夹膨胀止水橡胶,膨胀止水橡胶厚度为2-3cm;/n步骤8,配制双组份非下垂聚硫密封胶(6),采用A组白色主剂和B组黑色固化剂配置,主剂A和固化剂B质量比为100:10,打开A组白色主剂包装桶盖,将B组黑色固化剂加入A组白色主剂包装桶内,采用手电钻搅拌混合均匀;/n步骤9,当按压沟槽(12)内环氧基液(5)、提升呈挂丝状时,采用双组份非下垂聚硫密封胶(6)填补沟槽(12),将膨胀止水板(7)与沟槽(12)内的双组份非下垂聚硫密封胶(6)抵贴,形成盖子固定在沟槽(12)内,膨胀止水板(7)凸出于变形缝先浇混凝土块(1)表面;/n步骤10,采用膨胀螺栓(9)和钢压板(8),沿膨胀止水板(7)的边缘,将膨胀止水板(7)固定在变形缝先浇混凝土块(1)上;/n步骤11,采用双组份非下垂聚硫密封胶(6)充填膨胀止水板(7)与变形缝先浇混凝土块(1)表面间的空隙,充填密封至与变形缝先浇混凝土块(1)表面平齐;/n步骤12,采用胶布对充填的双组份非下垂聚硫密封胶(6)表面进行覆盖;/n步骤13,采用混凝土浇筑变形缝后浇混凝土块(2)另一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结构变形缝的止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在变形缝先浇混凝土块(1)一侧的模板(11)上,沿缝长方向固定泡沫板(10),泡沫板(10)长度与变形缝(4)长度相同;
步骤2,采用混凝土浇筑变形缝先浇混凝土块(1),采用回弹仪检测变形缝先浇混凝土块(1)的混凝土强度,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时,拆除变形缝先浇混凝土块(1)一侧的模板(11);
步骤3,将预埋在变形缝先浇混凝土块(1)中的泡沫板(10)取出,对形成的沟槽(12)进行清理,并采用混凝土修补沟槽(12)的缺失部分;
步骤4,对能够进入沟槽(12)的水采用隔水带进行隔离;
步骤5,采用喷灯对沟槽(12)潮湿的作业面进行烘烤,烘烤过程中每处停留时间小于3s;
步骤6,在干燥的沟槽(12)内涂1-2道环氧基液(5)进行封闭处理;
步骤7,制作膨胀止水板(7),膨胀止水板(7)采用两层橡胶板作为外包、中间夹膨胀止水橡胶,膨胀止水橡胶厚度为2-3cm;
步骤8,配制双组份非下垂聚硫密封胶(6),采用A组白色主剂和B组黑色固化剂配置,主剂A和固化剂B质量比为100:10,打开A组白色主剂包装桶盖,将B组黑色固化剂加入A组白色主剂包装桶内,采用手电钻搅拌混合均匀;
步骤9,当按压沟槽(12)内环氧基液(5)、提升呈挂丝状时,采用双组份非下垂聚硫密封胶(6)填补沟槽(12),将膨胀止水板(7)与沟槽(12)内的双组份非下垂聚硫密封胶(6)抵贴,形成盖子固定在沟槽(12)内,膨胀止水板(7)凸出于变形缝先浇混凝土块(1)表面;
步骤10,采用膨胀螺栓(9)和钢压板(8),沿膨胀止水板(7)的边缘,将膨胀止水板(7)固定在变形缝先浇混凝土块(1)上;
步骤11,采用双组份非下垂聚硫密封胶(6)充填膨胀止水板(7)与变形缝先浇混凝土块(1)表面间的空隙,充填密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敦刚张刚李建文陈义新
申请(专利权)人:中电建十一局工程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