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向导湿针刺复合多层絮片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絮片的
,特别是一种单向导湿针刺复合多层絮片及其制备方法的
技术介绍
絮片指由植物纤维、动物纤维或化学纤维所制成的供保暖、隔热或防震用的片型绵状物。传统的纺织物填充絮片与人体接触时,通常难以维持人体的热湿舒适性。由化学纤维所制作的絮片吸湿性差,因此人体产生的水汽不易被絮片吸收,从而容易使人产生闷热的感觉,而以纤维素纤维为代表的吸湿性好的纤维所制作的絮片虽然能够吸收人体产生的水汽,但是由于纤维大分子与水分的结合力过强,导致水分容易储存在絮片内,不易蒸发到外界环境中,从而不能使人体维持在一个干爽的状态。为了实现纺织品单向导湿的效果,人们在纺织品设计时通常采用化学法利用化学试剂处理织物表面,改变织物表面的亲水性,使织物两面对水产生不同的亲和性,由此产生润湿梯度,使水分在接触织物时,自动从亲水性差的一面转移到亲水性好的一面,而不易从亲水性好的一面转移到亲水性差的一面,从而实现单向导湿的效果。但是采用化学试剂所处理纺织物在经过若干次水洗后,单向导湿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向导湿针刺复合多层絮片,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叠合并通过针刺机构针刺复合的亲水非织造絮片层(1)、导水非织造絮片层(2)和疏水非织造絮片层(3),所述亲水非织造絮片层(1)内的纤维为亲水性纤维,所述导水非织造絮片层(2)内的纤维为带有微孔或沟槽的异形截面疏水性纤维,所述疏水非织造絮片层(3)内的纤维为疏水性纤维,所述亲水非织造絮片层(1)、导水非织造絮片层(2)和疏水非织造絮片层(3)的相邻层间分别设有若干个随针刺机构的针刺作用而伸出并相互纠缠的纤维所形成的缠绕部(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向导湿针刺复合多层絮片,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叠合并通过针刺机构针刺复合的亲水非织造絮片层(1)、导水非织造絮片层(2)和疏水非织造絮片层(3),所述亲水非织造絮片层(1)内的纤维为亲水性纤维,所述导水非织造絮片层(2)内的纤维为带有微孔或沟槽的异形截面疏水性纤维,所述疏水非织造絮片层(3)内的纤维为疏水性纤维,所述亲水非织造絮片层(1)、导水非织造絮片层(2)和疏水非织造絮片层(3)的相邻层间分别设有若干个随针刺机构的针刺作用而伸出并相互纠缠的纤维所形成的缠绕部(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向导湿针刺复合多层絮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亲水性纤维为粘胶纤维、竹纤维、棉纤维、蚕丝、富强纤维、铜氨纤维和醋酯纤维其中的一种或几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向导湿针刺复合多层絮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亲水性纤维的纤维细度为1.2~1.8d,所述亲水性纤维的纤维长度为30~50mm,所述亲水非织造絮片层(1)的克重为40~60g/m2。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向导湿针刺复合多层絮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有微孔或沟槽的异形截面疏水性纤维为十字截面形状的化学纤维、三角截面形状的化学纤维、Coolmax纤维、Cooldry纤维和Aerocool纤维其中的一种或几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向导湿针刺复合多层絮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有微孔或沟槽的异形截面疏水性纤维的纤维细度为1.4~2.0d,所述带有微孔或沟槽的异形截面疏水性纤维的纤维长度为30~50mm,所述导水非织造絮片层(2)的克重为40~50g/m2。
6.如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祝成炎,江奇佳,田伟,张红霞,金肖克,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