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变型超薄结构金属内层-柔性中间层-金属外层侧部焊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可变型超薄金属结构的精确连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变型超薄结构的侧部焊接方法。
技术介绍
可变型结构的特点是在运输时可以被折叠成小体积的状态,而使用时又可以展开成大体积状态。在折叠和展开过程中,结构不会出现损坏。因此可以有效减少运输所需空间,进而节约运输成本。在航天、建筑等领域应用日益广泛。最常见的可变型结构为单层,而多层结构是通过单层结构以金属层-柔性层-金属层的形式组合而成。这种组合的多层结构有以下三个优势:一、相比单层结构刚度增加,最大荷载增加;二、有效减少外界振动对结构内部的影响,保持内部环境的安稳舒适;三、绝热保温,减少结构内部与外部环境的热交换。多层可变型超薄金属结构侧部的可靠连接难度较大。原因是内、外层都需要独立焊接,外层焊接时没有足够的空间用于夹具的安装和夹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要解决可变型超薄结构金属层-柔性层-金属层的侧部无法实现可靠连接问题,而提供可变型超薄结构金属内层-柔性 ...
【技术保护点】
1.可变型超薄结构金属内层-柔性中间层-金属外层侧部焊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按以下步骤完成的:/n一、金属内层焊接:采用夹具对可变型超薄结构的金属内层接头进行夹持,然后用激光对金属内层接头焊缝进行焊接,得到完成金属内层焊接的可变型超薄结构;/n二、包裹柔性中间层:在完成金属内层焊接的可变型超薄结构的金属内层外表面包裹柔性中间层,即完成包裹柔性中间层的可变型超薄结构;/n三、金属外层焊接:先在完成包裹柔性中间层的可变型超薄结构的柔性中间层的外表面包裹金属外层;然后将异型箔材垫片放置在柔性中间层与金属外层接头之间,且异型箔材垫片与金属外层接触一侧涂覆焊接钎料;再在金属外层接头焊 ...
【技术特征摘要】
1.可变型超薄结构金属内层-柔性中间层-金属外层侧部焊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按以下步骤完成的:
一、金属内层焊接:采用夹具对可变型超薄结构的金属内层接头进行夹持,然后用激光对金属内层接头焊缝进行焊接,得到完成金属内层焊接的可变型超薄结构;
二、包裹柔性中间层:在完成金属内层焊接的可变型超薄结构的金属内层外表面包裹柔性中间层,即完成包裹柔性中间层的可变型超薄结构;
三、金属外层焊接:先在完成包裹柔性中间层的可变型超薄结构的柔性中间层的外表面包裹金属外层;然后将异型箔材垫片放置在柔性中间层与金属外层接头之间,且异型箔材垫片与金属外层接触一侧涂覆焊接钎料;再在金属外层接头焊缝的两侧设置若干贯穿金属内层、柔性中间层和金属外层的孔洞,以焊缝折痕为分界线,采用两条铁丝分别将焊缝折痕两侧金属外层接头焊缝两侧的孔洞呈Z行穿插连接,得到待金属外层焊接的可变型超薄结构,将待金属外层焊接的可变型超薄结构置于热处理炉中,在氮气气氛下加热升温至1000~1100℃,并在氮气气氛和温度为1000~1100℃下保温45min~55min,即完成可变型超薄结构金属内层-柔性中间层-金属外层侧部焊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型超薄结构金属内层-柔性中间层-金属外层侧部焊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所述异型箔材垫片由异四边形EFBA和异四边形EFDC组成,异四边形EFBA和异四边形EFDC沿EF中点中心对称,焊缝折痕与EF重合,且保证FB和EC与金属外层接头的焊缝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变型超薄结构金属内层-柔性中间层-金属外层侧部焊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所述异型箔材垫片的材质为304不锈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型超薄结构金属内层-柔性中间层-金属外层侧部焊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所述孔洞是按以下设计完成的:
将异型箔材垫片沿EF平面展开,设金属外层接头焊缝与EF的交点为G,且G是EF的中点,与AB的交点为H,且BH:AB=1:5,与CD的交点为I,且CI:CD=1:5,在AH上取一点K,且AK:AB=1:3,在EG上取一点J,且EJ:EF=1:3,KJ的连线为L1,GF中点与HB中点的连线为L2,则异四边形EFBA上金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聂大明,卢文涛,帅可,董晨辉,李隆睿,刘江淮,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普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