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流式过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3554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8 12: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旋流式过滤器,包括筒体,筒体中安装弧形板状的过滤网,过滤网将筒体内部分隔为两个部分,筒体侧部设置进水管和出水管,进水管和出水管分别与筒体内被过滤网分隔的两部分连通,筒体两端设置盲板,且其中一个盲板与筒体可拆卸的连接,另一个盲板上设置排污口,筒体侧部设置若干用于检测压力的接头。所述旋流式过滤器的有效过滤面积大,压力损失小,便于维修维护,自动化程度高,可以实现远程控制,操作方便。

A swirl fil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旋流式过滤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供水系统
,更准确的说涉及一种旋流式过滤器。
技术介绍
采暖水是供暖系统中的循环水,采暖水经过循环加热、供用户采暖,但是采暖水的循环管路系统庞大,管道错综复杂,这就导致很多管道内残存很多污垢和杂质。这些污垢的杂质如果不进行有效的去除,会随水流进入换热设备,进而造成换热设备换热效果下降,甚至导致换热器堵塞损坏。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在采暖水进入换热设备之前都需要加设采暖水过滤器。旋流式过滤器是一种除污效率很高及清污极其方便可靠的除污器,对应于平均容量1.8g/cm3的铁锈,泥砂等杂质,其分离粒径为0.07mm。当粒径为0.3mm时,其除污效率可达到97%,不易堵塞且不用专门排气,与传统的过滤器相比优势明显。旋流式过滤器安装在各种供水系统中,在供暖系统中可安装在一次网或二次网中,最好安装在锅炉房或换热站中。但是,现有的旋流式过滤器仍存在改进的空间,例如现有的旋流式过滤器的有效过滤面积普遍较小,造成压力损失较大;现有的旋流式过滤器处于密封的需求,拆卸比较麻烦,维修维护比较困难;现有的旋流式过滤器自动化程度不够高,需要工作人员监控排污;现有的旋流式过滤器普遍需要进行现场控制,操作不够便捷,且肯会因为操作不够及时影响旋流式过滤器的工作效果。综上,本领域需要对现有旋流式过滤器的结构进行改进,以进一步提升其各项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流式过滤器,包括筒体,筒体中安装弧形板状的过滤网,过滤网将筒体内部分隔为两个部分,筒体侧部设置进水管和出水管,进水管和出水管分别与筒体内被过滤网分隔的两部分连通,筒体两端设置盲板,且其中一个盲板与筒体可拆卸的连接,另一个盲板上设置排污口,筒体侧部设置若干用于检测压力的接头。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旋流式过滤器,包括一筒体,所述筒体两端分别连接一第一盲板和一第二盲板,所述第一盲板与所述筒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盲板与所述筒体可拆卸的连接,所述第一盲板上设置一排污口;所述筒体内部具有一腔体,所述腔体内设置一过滤网,所述过滤网将所述腔体分隔为一第一腔和一第二腔,所述筒体侧部具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与所述第一腔连通,所述出水管与所述第二腔连通,所述排污口与所述第一腔连通。优选地,所述过滤网为弧形板。优选地,所述过滤网的延伸方向与筒体的轴线方向交叉。优选地,所述过滤网的表面积为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的管口面积和的20倍以上。优选地,所述筒体与所述第二盲板连接的端部具有一检修口法兰,所述第二盲板与所述检修口法兰可拆卸的连接。优选地,所述排污口为手动自动排污口,手动操作排污,或在通电后开启,自动排污。优选地,所述筒体侧部设置若干第一接头,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第一腔连通;所述第一盲板上设置第二接头,所述第二接头与所述第二腔连通;通过所述第一接头装入水压检测装置检测所述第一腔中的水压,通过所述第二接头装入水压检测装置检测所述第二腔中的水压;比对所述第一腔和所述第二腔中的水压得到进出水的压差。优选地,当所述进出水的压差大于0.05MPa时,所述排污口开启。优选地,所述排污口连接远程模块。优选地,所述筒体与所述进水管相对的一侧设置至少两个支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旋流式过滤器的优点在于:有效过滤面积大,压力损失小;过滤网拆装方便,便于维修维护;通过设置手动自动排污口,可以在达到设定的进出水的压差时自动排污,自动化程度高;通过设置远程控制开关,配合现场状态监测,可以实现远程控制,操作方便,同时缩短了反应时间,提升了效率和安全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旋流式过滤器的正视图。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旋流式过滤器的俯视图。图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旋流式过滤器的右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图1、图2、图3可见,本申请的一种旋流式过滤器包括一筒体10,所述筒体10两端分别连接一第一盲板11和一第二盲板12,所述第一盲板11与所述筒体10固定连接,所述筒体10与所述第二盲板12连接的端部具有一检修口法兰121,所述第二盲板12与所述检修口法兰121可拆卸的连接,从而实现所述第二盲板12与所述筒体10可拆卸的连接。所述筒体10内部具有一腔体14,所述过滤网13设置在所述腔体14中,所述过滤网13沿所述筒体10轴线方向延伸,所述过滤网13将所述腔体14分隔为一第一腔141和一第二腔142,所述第一腔141和所述第二腔142的液体交换必须经过所述过滤网13。所述筒体10侧部具有进水管21和出水管22,所述进水管21与所述第一腔141连通,所述出水管22与所述第二腔142连通,所述进水管21远离所述筒体10的一端具有进水法兰211,用于与进水管道连接;所述出水管22远离所述筒体10的一端具有出水法兰221,用于与出水管道连接。如图3所示,所述过滤网13为弧形板,且所述过滤网13的凸起方向为远离所述第二腔142的方向。为了进一步增大有效过滤面积,设置所述过滤网13的延伸方向与筒体10的轴线方向交叉,即所述过滤网13倾斜设置在所述筒体10中。通过设置所述过滤网13为弧形板,可以增加所述过滤网13的表面积,减小过滤后的压力损失。优选的,设置所述过滤网13的表面积为所述进水管21和所述出水管22的管口面积和的20倍以上。在拆卸所述第二盲板12后,可以方便地拆卸所述过滤网13,修理或更换所述过滤网13后,再安装所述第二盲板12,维修、维护操作方便。所述第一盲板11上设置一排污口111,所述排污口111与所述第一腔141连通。所述排污口111为手动自动排污口,可以手动操作排污,也可在通电后自动开启,实现自动排污。所述筒体10侧部设置一电源接口101,外部电源与所述电源接口101接通为所述排污口111供电。所述筒体10侧部设置若干第一接头102,所述第一接头102与所述第一腔141连通。所述第一盲板11上设置第二接头103,所述第二接头103与所述第二腔142连通。通过所述第一接头102装入水压检测装置可检测所述第一腔141中的水压,通过所述第二接头103装入水压检测装置可检测所述第二腔142中的水压。通过比对所述第一腔141和所述第二腔142中的水压可得到进出水的压差。优选地,设定当进出水的压差大于0.05MPa时,所述排污口111开启,自动排污。所述筒体10与所述进水管21相对的一侧设置至少两个支脚104,用于支撑放置所述筒体10。进一步的,设置所述排污口111连接远程模块,接收远程指令,远程所述排污口111的通断。所述旋流式过滤器具有运行状态输出、故障报警输出等功能,保证所述旋流式过滤器使用的安全可靠性。...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流式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筒体,所述筒体两端分别连接一第一盲板和一第二盲板,所述第一盲板与所述筒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盲板与所述筒体可拆卸的连接,所述第一盲板上设置一排污口;所述筒体内部具有一腔体,所述腔体内设置一过滤网,所述过滤网将所述腔体分隔为一第一腔和一第二腔,所述筒体侧部具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与所述第一腔连通,所述出水管与所述第二腔连通,所述排污口与所述第一腔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流式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筒体,所述筒体两端分别连接一第一盲板和一第二盲板,所述第一盲板与所述筒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盲板与所述筒体可拆卸的连接,所述第一盲板上设置一排污口;所述筒体内部具有一腔体,所述腔体内设置一过滤网,所述过滤网将所述腔体分隔为一第一腔和一第二腔,所述筒体侧部具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与所述第一腔连通,所述出水管与所述第二腔连通,所述排污口与所述第一腔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流式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为弧形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流式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的延伸方向与筒体的轴线方向交叉。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流式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的表面积为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的管口面积和的20倍以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流式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与所述第二盲板连接的端部具有一检修口法兰,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婧李京河王俊芳郭峰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安捷尔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