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内置电源线的旋转轴及具有该旋转轴的转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3432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8 10: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座椅领域,一种可内置电源线的旋转轴,包括外管,以及设置在外管内部并能够与所述外管相对转动的轴芯组件,轴芯组件的一端端部伸出于所述外管用于连接旋转部件;所述轴心组件内部穿设有电源线组件,电源线组件包括部分穿设于轴心组件内的第一接线段,以及能够与所述第一接线段对接通电的第二接线段;所述第一接线段端部的第一接线端子嵌装于轴心组件内并与所述轴心组件同步转动,第一接线段端部的第一接线端子与第二接线段上端部的第二接线端子对接后,其对接部位能够沿轴芯组件的轴芯线周向转动。该方案解决了其内部的电路走线在旋转过程中会产生打结的问题;克服通过旋转轴相对转动的两部件的电路走线难题,可共用一组电源在两部件上进行供电。

A rotating shaft with built-in power cord and a rotating chair with the rotating shaf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内置电源线的旋转轴及具有该旋转轴的转椅
本专利技术涉及座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内置电源线的旋转轴及具有该旋转轴的转椅。
技术介绍
椅座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生活、办公用品,座椅的种类较多包括固定式的桌椅(如多数餐椅),转椅和摇椅等;其中,由于转椅的活动空间较大,转椅现已成为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款椅子,尤其在办公室中,其使用率是非常高的。传统的转椅一般仅具有调节高度和旋转的功能,而随着这部分功能的普及,现有市场上的转椅附加功能也相应的增多,如公告号为“CN206324500U”的中国技术中公开的是一种自带蓝牙音箱的多媒体创新型躺椅,其是在转椅的基础上增加了扬声器、蓝牙音箱与控制面板。如此,该座椅具有了音响播放的功能,增加使用体验。另外,随着电竞行业的蓬勃发展,各种与电竞相关的周边商品层出不穷。职业电竞选手和大部分游戏玩家为了追求游戏体验,对整个游戏的气氛和视觉效果都有特殊需求。在此背景下,电竞座椅应运而生。市面上推出的各类电竞相关产品除了追求极致的性能外,对外表的炫酷效果也有一定的追求。公开号为“CN108652308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文本中记载了具有边条灯的座椅,包括座椅本体和边条灯模块,所述边条灯沿所述座椅本体的坐垫部的外侧边缘曲线或椅身部的外侧边缘曲线设置,通过边条灯模块发光来升电竞座椅的视觉效果,从而满足使用者对炫酷效果的追求。如上述公告号为“CN206324500U”的中国技术和“CN108652308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文本中公开的座椅,均需要在椅座上设置用电部件,如上述所指的控制器、音箱和灯条等。在此基础之上,申请人日前提交一份申请号为“2019220983494”的中国技术专利申请,其中记载了一种发光椅脚,基座、带状灯、导光材质层、电源组件,所述基座上设有至少一个凹槽,所述带状灯设置于所述基座上的凹槽内,所述导光材质层覆盖于所述带状灯之上,灯光透过导光材质层发生折射,形成柔性光,所述电源组件与所述带状灯连接。该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导光材质层对带状灯进行包覆,使灯光在导光材质层内发生折射,从而使发光座椅具有灯光柔和、舒适度高、视觉效果好、座椅整体显得高端,并且提供了一种是座椅底部发光的方式,满足不同使用者对炫酷效果的追求。在兼具上述现有技术以及申请人先前所申请的发光椅脚基础上,所要求座椅在椅座部分和椅脚部分均能够实现通电,同时需要考虑到转椅所要求的旋转功能。较为简单的方案是在椅座和椅脚部分单独设置电源,如此转椅即可实现电线走线与转椅旋转互不影响的功能。但是明明可以实现共同供电,共用同一电源的方案上分别采用两组电源,在使用成本上和安装结构上均不适用,尤其是椅脚部分的电源放置,更为不便。但是,如果通过走线实现同一电源的方案存在着转椅旋转时,电线打结的问题;而本申请记载的专利技术创造即是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内置电源线的旋转轴,解决了其内部的电路走线在旋转过程中会产生打结的问题;克服通过旋转轴相对转动的两部件的电路走线难题,可共用一组电源在两部件上进行供电。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椅,该转椅具有该旋转轴。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可内置电源线的旋转轴,包括外管,以及设置在外管内部并能够与所述外管相对转动的轴芯组件,轴芯组件的一端端部伸出于所述外管用于连接旋转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心组件内部穿设有电源线组件,电源线组件包括部分穿设于轴心组件内的第一接线段,以及能够与所述第一接线段同心对接通电的第二接线段;所述第一接线段端部的第一接线端子嵌装于轴心组件内并与所述轴心组件同步转动,第一接线段端部的第一接线端子与第二接线段上端部的第二接线端子同心对接后,其对接部位能够沿轴芯组件的轴芯线周向转动。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涉及一种可内置电源线的旋转轴,该旋转轴包括外管,以及设置在外管内部并能够与所述外管相对转动的轴芯组件;轴芯组件的一端伸出外管用于连接旋转部件(如在座椅中连接椅座下端面);使用时,旋转部件可带动轴芯组件相对于外管转动,从而实现旋转部件的支撑和旋转。在此基础之上,轴心组件内部穿设有电源线组件,电源线组件包括第一接线段和第二接线段,第一接线段的部分穿设于轴心组件内,部分由轴芯组件引出至外侧,第一接线段端部的第一接线端子与第二接线段上端部的第二接线端子能够相对同心对接,同心对接是指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的两对接端具有同一圆心。如上所述,旋转部件可带动轴芯组件相对于外管转动,而在第一接线端子与第二接线端子同心对接的方案中,第一接线端子是嵌装于轴心组件内并与所述轴心组件同步转动;并且第一接线端子与第二接线端子对接部位能够沿轴芯组件的轴芯线周向转动。如此,在旋转部件带动轴芯组件相对于外管转动时,同步带动第一接线端子及第一接线段旋转,第一接线端子虽然相对于第二接线端子转动,但由于其对接部位能够适应于上述转动,即在转动情况下也不会脱离。如此,该方案解决了旋转轴内部的电路走线在旋转过程中会产生打结的问题,实现通过旋转轴相对转动的两部件的电路走线难题,可共用一组电源在两部件上进行供电。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接线端子的端面上设有接线柱或接线槽,第二接线端子的端面上设有接线槽或接线柱;所述第一接线端子的端面与第二接线端子的端面相抵,并通过所述接线柱卡入接线槽内实现通电。作为优选,所述接线柱是以轴芯组件的轴芯线为中心的圆柱体,接线槽是围绕所述圆柱体设置的圆形槽;接线柱的外侧壁与接线槽的内侧壁相接触。该技术方案中,第一接线端子与第二接线端子是通过所述接线柱卡入接线槽内实现通电,通过接线柱与接线槽的配合实现牢固的电性连接。同时,接线柱是以轴芯组件的轴芯线为中心的圆柱体,接线槽是围绕所述圆柱体设置的圆形槽。如此,在第一接线端子随着轴芯组件转动时,接线柱能够在接线槽内转动,并且在转动过程中接线柱的外侧壁与接线槽的内侧壁相接触,实现始终通电。作为优选,所述轴芯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接线端子相连接的转动轴,以及上端部伸出于外管用于连接旋转部件的连接轴;所述转动轴与连接轴均为中空轴杆,且周向相联动;所述转动轴与连接轴中至少有一轴杆的外侧壁与所述外管内壁直接或间接转动配合。该技术方案中是对于轴芯组件的具体细化,在该技术方案中,轴芯组件包括转动轴和连接轴,其中的转动轴是与第一接线端子相连接,即带动第一接线端子同步转动的,连接轴是与转动轴周向相联动且上端部伸出于外管用于连接旋转部件。转动时,外部的旋转部件带动连接轴、转动轴和第一接线端子同步转动;转动轴与连接轴中至少有一轴杆的外侧壁与所述外管内壁直接或间接转动配合;实现转动时的定位,防止产生径向的松动。作为优选,所述外管内部设有限位轴套,连接轴穿设于所述限位轴套内,连接轴相对所述限位轴套转动配合。该技术方案中,由于连接轴的上端部伸出于外管用于连接旋转部件,因此连接轴是主要的连接和受力部件,将连接轴相对限位轴套转动配合,实现转动定位,避免径向松动、不稳定产生的摇摆。作为优选,所述转动轴通过定位组件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内置电源线的旋转轴,包括外管(1),以及设置在外管(1)内部并能够与所述外管(1)相对转动的轴芯组件,轴芯组件的一端端部伸出于所述外管(1)用于连接旋转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心组件内部穿设有电源线组件,电源线组件包括部分穿设于轴心组件内的第一接线段(31),以及能够与所述第一接线段(31)同心对接通电的第二接线段(32);所述第一接线段(31)端部的第一接线端子(33)嵌装于轴心组件内并与所述轴心组件同步转动,第一接线段(31)端部的第一接线端子(33)与第二接线段(32)上端部的第二接线端子(34)同心对接后,其对接部位能够沿轴芯组件的轴芯线周向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内置电源线的旋转轴,包括外管(1),以及设置在外管(1)内部并能够与所述外管(1)相对转动的轴芯组件,轴芯组件的一端端部伸出于所述外管(1)用于连接旋转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心组件内部穿设有电源线组件,电源线组件包括部分穿设于轴心组件内的第一接线段(31),以及能够与所述第一接线段(31)同心对接通电的第二接线段(32);所述第一接线段(31)端部的第一接线端子(33)嵌装于轴心组件内并与所述轴心组件同步转动,第一接线段(31)端部的第一接线端子(33)与第二接线段(32)上端部的第二接线端子(34)同心对接后,其对接部位能够沿轴芯组件的轴芯线周向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内置电源线的旋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线端子(33)的端面上设有接线柱(35)或接线槽,第二接线端子(34)的端面上设有接线槽(36)或接线柱;所述第一接线端子(33)的端面与第二接线端子(34)的端面相抵,并通过所述接线柱卡入接线槽内实现通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内置电源线的旋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柱是以轴芯组件的轴芯线为中心的圆柱体,接线槽是围绕所述圆柱体设置的圆形槽;接线柱的外侧壁与接线槽的内侧壁相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可内置电源线的旋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轴芯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接线端子(33)相连接的转动轴(21),以及上端部伸出于外管(1)用于连接旋转部件的连接轴(22);所述转动轴(21)与连接轴(22)均为中空轴杆,且周向相联动;所述转动轴(21)与连接轴(22)中至少有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如佳贺小余
申请(专利权)人:大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