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跟鞋的鞋跟组件,包括腰撑和鞋跟,所述鞋跟与腰撑之间紧固连接,所述鞋跟上设置有用于与腰撑紧固配合的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与鞋跟固定为一体,其安装稳定且鞋跟与腰撑之间安装配合强度较高。
Heel components of high heel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跟鞋的鞋跟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跟鞋的鞋跟组件。
技术介绍
高跟鞋的通常包括了鞋跟组件和鞋底组件这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且鞋跟组件是安装在鞋底组件上的。相关文献(公开号为CN105982388A)公开了一种用于高跟鞋的号称为杯形的腰铁,该腰铁(即为腰撑)用于与鞋跟的安装配合,并且还会与鞋底中的其他部件相互安装配合。该专利技术专利会在腰铁上开设了一个安装孔,并在鞋跟元件对应安装孔的位置上开设一个与安装孔尺寸相适配的螺纹槽,然后将固定机构(可以是螺丝或者螺栓)依次穿过螺孔与螺纹槽并且旋紧从而完成鞋跟的安装。又比如相关文献(公开号为CN104665084A)公开了一种具有支撑插件的高跟鞋子及其加工方法,其包括了鞋底组件和鞋跟组件,鞋底组件包括了半插,并且半插上穿设有紧固器件,鞋跟组件包括了支撑插件、以及包围在支撑插件周围的鞋跟外部轮廓层、以及附接于支撑插件上的鞋跟,鞋跟外部轮廓层和外底一体连接形成一个外底单元构件,而支撑插件具有膛孔,紧固器件与膛孔紧固配合实现了鞋跟在鞋底上的安装。上述所公开的鞋跟组件,会在自身的鞋跟内开设螺纹槽或者镗孔用于鞋跟的安装,这样便会导致无法将高度较低的鞋跟安装到鞋底的腰铁上,因为当鞋跟高度较低时鞋跟内的螺纹槽的深度也会较浅,从而会导致紧固件旋入螺纹槽之后的旋入强度不够,这样会导致高度较低的鞋跟在安装到腰铁上之后容易出现松动和脱离的现象。上述鞋跟组件的安装结构还会导致不能将较细的鞋跟安装到鞋底上,因为较细的鞋跟会导致膛孔或螺纹槽外的鞋跟壁厚较薄,这样在紧固器在于镗孔紧固配合时不仅会导致紧固强度不够,还容易导致鞋跟的支撑插件发生断裂。并且在加工该鞋跟的螺纹槽或者镗孔结构时往往容易出现加工误差,导致该螺纹槽或镗孔在与紧固件旋紧配合时容易出现缝隙,从而导致该高跟鞋在穿戴时鞋跟出现晃动或脱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而提供的一种安装稳定且鞋跟与腰撑之间安装配合强度更高的高跟鞋的鞋跟组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跟鞋的鞋跟组件,包括腰撑和鞋跟,所述鞋跟与腰撑之间紧固连接,所述鞋跟上设置有用于与腰撑紧固配合的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与鞋跟固定为一体。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由于该鞋跟组件中用于与腰撑配合紧固连接的连接柱与鞋跟是注塑一体成型的,所以连接柱与腰撑紧固配合便实现了鞋跟与腰撑的紧固配合,所以不必在鞋跟内开设镗孔或者螺纹槽用于安装与紧固,所以便不必考虑鞋跟的壁厚或者紧固件的旋入强度,所以与现有技术相比该鞋跟自身的强度较高,并且鞋跟的高度和粗细不会影响到连接柱的安装强度,所以鞋跟的高度和粗细可以客户根据需要进行自由加工,适配性较高,所以便可以将鞋跟高度做得更矮,或者鞋跟的粗细做得更细,并且该连接柱结构还避免了螺纹槽或者镗孔的缝隙所带来的鞋跟发生晃动的问题,增加了安装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包括有用于与连接柱配合实现连接柱与腰撑紧固连接的紧固件,所述腰撑上设置有用于容纳紧固件的容置腔。这样设置所带来的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该紧固件与连接柱连接配合,可以将连接柱与腰撑紧固在一起,从而使鞋跟与腰撑紧固在一起,从而提高了鞋跟安装的稳定性,并且容置腔可以容纳紧固后的紧固件,从而使该鞋跟组件的结构更加紧凑,一体化更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供连接柱穿设的安装孔,所述连接柱穿过安装孔并与紧固件螺接配合。这样设置所带来的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通过紧固件与连接柱之间的螺接配合实现紧固件的旋入压紧,通过螺纹紧固的紧固方式不仅加工比较方便,而且紧固的强度也比较好,并且在紧固时还比较省力。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容置腔与紧固件之间还设置有用于限制紧固件仅能够朝紧固方向单向转动的止退机构。这样设置所带来的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在容置腔与紧固件之间设置止退机构,使紧固件仅能够朝紧固方向单向转动从而防止紧固件在旋紧后朝松脱方向转动,从而使紧固的稳定性更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孔四周形成有环绕的台阶面,该台阶面设置有多个沿安装孔周向均布的第一斜齿,所述相邻的第一斜齿之间设置有第一限位面,所述紧固件上设置有多个第二斜齿,所述相邻第二斜齿之间设置有第二限位面,所述第一限位面与第二限位面配合抵触以实现紧固件在容置腔内的止退,所述第一斜齿、第二斜齿、第一限位面、第二限位面和台阶面组合形成所述的止退机构。这样设置所带来的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在紧固件沿连接柱旋紧到位之后紧固件的端面会与容置腔的台阶面相抵触,而此时紧固件端面上的第二限位面会与容置腔内的第一限位面相抵触配合从而防止紧固件朝松脱的方向旋转,该止退机构中的第一斜齿、第一限位面和台阶面设置在容置腔中,并且第二斜齿与第二限位面设置在紧固件上,不占用该鞋跟组件的其他空间,从而节省了空间,并且在台阶面上加工斜齿也比较容易,利于实现。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腰撑上设置有用于腰撑与鞋跟之间导向配合的导向块,所述鞋跟上设置有与导向块配合导向插接的导向槽。这样设置所带来的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在鞋跟紧固配合前先将腰撑上的导向块对准鞋跟上的导向槽,然后将导向块插入导向槽,从而实现腰撑在鞋跟的定位。设置该导向槽与导向块方便了鞋跟与腰撑紧固配合时鞋跟的导向定位,并且还避免了腰撑安装的错位,提高了装配的精准性,方便了鞋跟与腰铁之间的安装。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向块为多棱柱形,所述导向槽为与多棱柱形导向块适配的多棱孔。这样设置所带来的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将导向槽与导向块设置为多棱柱型,多棱孔与多棱柱导向块插接后可以避免鞋跟在紧固时发生转动的现象,从而避免连接柱在紧固时朝紧固件的松脱方向转动,组合形成了从而保证了鞋跟安装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腰撑上设置若干个有供塑性材料流通的通孔。这样设置所带来的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在注塑时,从这些通孔中注入形成鞋底的塑性材料,塑性材料能够流动通过腰撑,从而能够方便地在腰撑的基础上加工成型鞋底。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腰撑上设置有用于与鞋楦相互定位配合的定位块。这样设置所带来的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设置了该定位块方便了在加工高跟鞋时腰撑与鞋楦的定位配合。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鞋跟背对连接柱的位置形成有空腔,所述空腔内形成有加强柱,所述空腔开口处设置有鞋跟底,所述加强柱与鞋跟底构成支撑配合。这样设置所带来的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该空腔可以减少鞋跟自身的重量从而增加了穿戴时的舒适感,并且节省了成本,而因为鞋跟自身强度足够并且空腔内设置加强柱所以该空腔不会影响鞋跟自身的整体强度。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鞋跟底朝向空腔的一端设置有卡接头,所述加强柱与卡接头卡接配合。这样设置所带来的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空腔内的加强柱与鞋跟底的卡接头卡接配合从而实现了加强柱对于鞋跟整体强度的加强,并且完成了鞋跟底在鞋跟上的安装固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爆炸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跟鞋的鞋跟组件,包括腰撑和鞋跟,所述鞋跟与腰撑之间紧固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鞋跟上设置有用于与腰撑紧固配合的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与鞋跟固定为一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跟鞋的鞋跟组件,包括腰撑和鞋跟,所述鞋跟与腰撑之间紧固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鞋跟上设置有用于与腰撑紧固配合的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与鞋跟固定为一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跟鞋的鞋跟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用于与连接柱配合实现连接柱与腰撑紧固连接的紧固件,所述腰撑上设置有用于容纳紧固件的容置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跟鞋的鞋跟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供连接柱穿设的安装孔,所述连接柱穿过安装孔并与紧固件螺接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跟鞋的鞋跟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与紧固件之间还设置有用于限制紧固件仅能够朝紧固方向单向转动的止退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跟鞋的鞋跟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四周形成有环绕的台阶面,该台阶面设置有多个沿安装孔周向均布的第一斜齿,所述相邻的第一斜齿之间设置有第一限位面,所述紧固件上设置有多个第二斜齿,所述相邻第二斜齿之间设置有第二限位面,所述第一限位面与第二限位面配合抵触以实现紧固件在容置腔内的止退,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国宏,智荣国,郑颖博,肖顺宏,
申请(专利权)人:郑国宏,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